金融危机英国央行举措(英国央行确认拒绝延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金融危机英国央行举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金融危机英国央行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全球紧缩浪潮、欧洲能源危机本就让英国苦不堪言,再加上特拉斯政府的“任性”财政政策,英国国债狂跌不止,英国央行无奈只能“扬汤止沸”,能做的其实有限。
更糟的是,即使是紧急购债这一暂时性举措也确认即将终止。当地时间10月11日,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告诉养老基金经理:在周五(10月14日)之前完成仓位再平衡,届时央行将结束对英国债券市场的紧急支持计划。贝利强调,该计划是英国央行金融稳定行动的一部分,而不是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必须是暂时性的。贝利讲话后,英镑对美元汇率应声触及两周低点,跌破1.10大关。由于贝利讲话在11日英国国债收盘后,因此暂时“逃过一劫”。
在11日贝利发表上述讲话之前,英国央行当天稍早还曾被迫扩大了针对债券市场混乱局面的应急措施,把通胀挂钩国债纳入可购买范围,以阻止市场的抛售行为,将向常规英国国债分配至多50亿英镑,向与指数挂钩国债分配50亿英镑。对英国央行而言,买入与指数挂钩的证券颇不寻常,在前几轮量化宽松期间,英国央行只买入了传统英国国债。
此外,10月10日,英国央行也推出了新的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包括加大购债力度等一系列举措,从10日起每日最多购债100亿英镑,此前为50亿英镑。英国央行在声明中表示:“在购债操作的最后一周,央行宣布了更多措施,以支持有序结束购债计划。英国央行准备部署未使用的购买额度,将剩余五次操作的日购买上限提高到超过目前50亿英镑的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曹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英国央行追加的购债承诺并未有效缓解英国国债市场面临的压力,英国国债收益率的持续走高反映出目前市场对于英国政府财政状况严重缺失信心,英国央行支持计划仅是“扬汤止沸”,影响英国国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还要看英国政府的财政计划和行动。
尽管英国央行扩大了紧急支持措施,但市场信心仍难以恢复,英国债市仍在“跌跌不休”,国债收益率继续走高。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日上涨约23个基点至4.46%,再度逼近英国政府上月公布激进减税方案后的高位。与此同时,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飙涨约29个基点至4.68%,连续第六天上涨。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英国央行为确保能在14日“有序地结束”紧急债券购买计划,宣布采取新措施,包括增加本周可购买的债券规模,采取一切必要的有效措施,阻止债券市场崩溃。但随着紧急计划最后期限的临近,投资者仍担心一旦计划结束,市场波动性将再次加剧。
面对特拉斯政府财政政策的巨大冲击,英国央行能做的显然并不多,市场动荡恐仍未走到尽头。
英央行组合拳“扬汤止沸”
面对持续下挫的英国国债,英国央行祭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除了上述加大购债力度等举措外,英国央行还推出一项临时性的扩大抵押品回购工具(TECRF),扩大了银行接受的抵押品范围,借此缓解采用负债驱动型投资(LDI)策略的基金(主要是养老基金)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该工具将持续到11月10日。
尽管这一系列措施将缓解LDI投资策略基金被迫抛售资产的操作,但英国央行的进一步干预并不能阻止英国债市进一步下跌。
而且英国央行的实际购债规模并不给力,10日仅买入了8.531亿英镑的长期公债,尽管为9月3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买入规模,但远远少于高达100亿英镑的上限。
在宣布增加购债规模的同时,英国央行也确认其紧急债券购买计划将于10月14日按计划结束。英国央行指出:“在本周的操作结束后,英国央行将继续与英国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合作,以确保LDI行业未来将在更具韧性的基础上运作。”
但在Razaqzada看来,英国央行面临巨大压力,虽然现行强化计划旨在减少风险,实现稳定英国金融稳定,但投资者并不买账,英国央行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平复金融市场。
如何能“有序地结束”紧急债券购买计划或仍充满变数。Razaqzada认为,英国央行应该再延长债券购买计划一段时间,而且不必事先设定某个具体数据为目标,这样计划的效果没准会更好。英国央行也许会很快意识到错误,未来重新调整策略。
更大挑战或还在后面
尽管英国央行出手救市,但英国养老基金仍在持续抛售。自9月下旬英国政府的减税计划导致英债遭遇史诗级暴跌之后,由Aviva Plc和Schroders Plc等主要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养老金基金已经净流出了数亿英镑。财富管理公司Van Lanschot Kempen客户解决方案主管Nikesh Patel表示,总体而言,本轮英国养老金基金清算的资产价值或将达到数百亿英镑。
英国养老基金持有大量英国国债,但是市场大规模抛债行为进一步压低英国国债价格,导致采用LDI策略、对英国国债收益率非常敏感的养老金基金面临破产风险。当英国债券价格暴跌时,基金经理们会收到追加保证金的通知,被迫提供更多抵押品,抛售英国国债的恶性循环就此开启。
纽约梅隆银行驻伦敦高级策略分析师Geoffrey Yu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央行将安抚市场,但无法拯救市场。在确保受影响最严重的养老基金的流动性的同时,英国央行不会限制收益率。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债券投资组合经理Mike Riddell也警告称,除非英国政府改变其减税计划,否则临时干预不太可能长期压低英国国债收益率。
更糟糕的是,未来养老基金的抛售目标可能从英国国债进一步蔓延至企业债、地产基金乃至其他各类资产。
资产管理机构Janus Henderson Group主管Anil Shenoy指出,随着养老金基金试图筹集更多抵押品,英国债市几近崩溃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可能会在未来几周进一步显现出来。这可能会导致部分成长型资产出现大量资金流出,尤其是能够提供日常流动性的资产,比如注重多元化收益的成长型基金或跨资产基金,这些基金流动性较差,通常也不易出售。
面对糟糕的局势,评级机构惠誉上周已将英国和英国央行评级展望均下调至了负面,其对英国的展望反映了英国新政府财政计划过于庞大且缺乏资金来源,这可能“导致中期内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此外,惠誉还预计英国经济将从2022年第四季度进入衰退,现在预计英国GDP将在2023年下滑1%,而9月时的预估还仅为下降0.2%。
解铃还须系铃人?
即使在英国央行宣布对脆弱的市场提供更多支持之后,英国国债抛售仍再次加速,更何况英国央行已确认拒绝延长“紧急救市”。要想化解危机,解铃恐怕还须系铃人。
当地时间10日,英国政府表示,英国财政大臣夸西·克沃滕将于10月31日提出平衡政府财政的计划,比原定日期提前近一个月。此次财政计划预计将详细说明英国如何降低政府债务负担等。该计划原定于11月23日公布,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提前公布。
在本轮危机背后,英国政府糟糕的财政政策是根本原因。为筹款支持减税计划,英国本财年计划发行1939亿英镑的国债,比原计划多出将近700亿英镑,这也成为了英债遭遇本轮抛售的导火索。
英国智库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IFS)的研究显示,2026/2027财年英国财政将出现620亿英镑的巨大“黑洞”,英国政府将不得不被迫大幅削减支出来填平漏洞。英国财政大臣克沃滕在10月31日提出财政计划时,将需要削减至少600亿英镑支出来提振信心。要想削减支出,英国政府可能需要更深入地削减公共服务支出。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增长快于债务负担,但这一计划可能过于理想。IFS主任Paul Johnson警告称,财政大臣不应该依赖于过度乐观的增长预测,那样做会使他的计划缺乏可信度,而最近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这一点。
曹鸿宇对记者分析称,面对国债市场压力,10月3日英国政府公开声明将放弃调低最高所得税税率的计划,但这部分措施涵盖的金额不足450亿英镑减税计划的5%,对于弥合巨大的公共财政缺口可谓“杯水车薪”。考虑到英国央行每日购债计划将在10月14日结束,下一阶段英国国债收益率仍将处在高位并大概率继续走高,英镑汇率持续承压。英国财政大臣克沃滕将在10月31日公布中期财政计划,这将是影响英国国债和汇率走势的关键节点。
眼下市场正在密切关注克沃滕和特拉斯接下来是否能做出更多让步,撤销部分减税措施。在10月底英国政府中期财政计划公布后,英国央行也恰好能在11月3日的议息会议上根据最新形势更好地作出决策。
面对财政政策拖后腿的英国政府,接下来的11月利率决议至关重要。英国央行副行长拉姆斯登已经提前表态,英国央行将进一步加息。“无论造成如何艰难的经济后果,货币政策委员会必须坚持到底,制定货币政策,将通胀率恢复到2%目标水平,并在中期保持,这是我们的职责。”
曹鸿宇对记者分析称,9月英国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但9位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中已有三名支持加息75个基点,未来英央行有较高概率再度提升加息幅度。特拉斯政府的新财政计划将通胀预期进一步拉高,如果10月底公布的中期财政计划延续前序方案,将迫使英国央行在11月采取更加激进的加息措施。
尽管市场动荡不安,但整体来看,收紧货币政策已经成了英国央行无奈而又唯一的选择。Razaqzada表示,面临飞涨的借贷成本,投资者很清楚英国央行的解决计划都是暂时的,其重点仍是撤回货币刺激措施和收紧货币政策,以此对抗几乎两位数的通胀率。英国央行压力增加,必须推出更大胆的计划,否则英镑/美元就有跌破平价的风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