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

文 | 秦少游

同步更于微信公号【MJQinStudio】

》…

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1)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描述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至秦惠王时期以张仪为相,与犀首公孙衍纵横相斗。

秦惠文王,自从继承父亲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韬光养晦的秦国之后,也可谓是一位雄才大略、能够治国扩疆的举世明君。

继承之初,孝公还没有称王,国内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一帮老臣旧臣纷纷非议商鞅,孝公在世时尚能庇佑商鞅,然而孝公既殁,秦惠文王赢驷刚刚继位,国内秦廷动荡,赢驷装作糊涂,貌似昏昏庸庸地过了两年,待国内形势稳定,朝臣不再争斗,便开始着手夺回王权。韬光养晦的两年也为后来的厚积薄发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电视剧虽然以张仪之合纵与犀首之连横为线,不过却不仅仅停留在刻画倾世谋士上。 如,

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2)

秦王赢驷的求贤若渴、开土扩疆,成就惠文王一世的功绩,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惠文王之后,秦武王在父亲东出之策的基础上,意欲问鼎周王幾,奈何性子太急,举万斤巨鼎致使全身筋骨尽碎,23岁既崩;

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3)

公孙衍,人称犀首,其才朝野之内可为相,军营战场可为帅,为秦国第一功便斩母国魏国士卒八万,致使魏国多年无大战之力,其后愧于母国,连横五国函谷关叩秦,秦国大危,张仪巧言令色,许燕太子以周公主以退燕兵,一国既退,其余四国国国自危,旋即大败;

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4)

张仪,自称势利之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数语便可倾国。他刚到秦国,便为秦国带来“邦交为主,伐交为辅”的政策,与秦惠文王一拍即合。大争之世,频繁出使列国,后为秦相,为大秦殚精竭虑。秦王赢驷派秦将司马错攻打南越巴蜀之地时,为退楚国趁火打劫之大兵压境,轻许楚王600里地,而后诈以6里,惊为天人,以邦交拖延楚军,换开司马错回秦时间,不过虽然解了一时之危,却导致楚王大怒,陈兵数十万剑指秦国,张仪巧言又盟韩魏,秦国大胜。南方强楚百年来未曾与秦交手,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5)

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贪图占便宜的齐王,主政东方大国却贪图蝇头小利;意气用事的魏王,让魏国成为朝秦暮楚的笑柄;有雄心却不敢有所作为的楚王;拼尽全力直至战死的秦国战神赢华;一心为国人称智囊的赢疾;忧国忧民,殚精竭虑为楚国的屈原;后起之秀还有魏冉,白起……

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和姬狐的结局(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张仪和犀首)(6)

纵观全局,秦国之所以为列国所忌惮,主要是因为秦王的策略至关重要,堪称雄才大略!虽然列国屡屡为秦国所败,却在心里早已经对秦国佩服,甚至害怕秦国。

总结秦王之策,谋士之计,窥成功之一斑,裨益于现在社会,无外乎以下几点。思考再三,方敢下笔,欢迎赐教,引用惠文王一句话:先生教我!

  • 开放心态,随时精益

这是秦惠文王成功的关键。赢驷求贤若渴,不断地为大秦招揽人才,不遗余力。他不拘一格,启用外国谋士:张仪、犀首、甘茂等等,无一不是后来秦国的中流砥柱。

赢驷捏桑会盟中多次遭遇困境,甚至危险,却能乐观面对,能屈能伸,魏王侮辱之仍能谈笑自若,不卑不亢,还带回了后来的王后。彼时,惠子任相,派遣犀首暗杀赢驷,此惠子便是历史上与庄子争辩“子又非鱼,焉知鱼之所想”的大才惠子,赢驷却在面临即将任人鱼肉的情况下仍然希望公孙衍为秦国效命,求贤如此,秦国焉有不强大之理?相反,此时的魏王气量狭小,虽也能听魏相之言,但却弃本国谋士良才张仪,犀首不用,后来两者归秦,大伤魏国。

  • 跨界合作,亦敌亦友

张仪之所以频频屡屡邦交成功,就是因为在他眼里无敌无友,亦敌亦友。东出函谷,便伐韩魏,以扫清门前障碍;与楚大战,便盟韩魏,晓之以理,共同御敌。列国都成了张仪手中可任意结交或攻打的对象。

张仪还善沽名钓誉,却不是有名无实。结交周氏王子,获赠湛卢宝剑和远扬的声名,还诞生了一道“飞龙在天”的佳肴;楚国偶遇芈八子,许以重诺,后将其献于赢驷,成为王妃,其子成为后来的秦王;与秦王苦肉计诈魏失败后,因缘际会认识红颜知己周公主姬狐,却为瓦解五国攻秦而将其许以燕太子平,燕太子最后兵败被杀,与姬狐的儿女也在战斗中丧生,可悲可叹……

仿佛谁都可以为张仪所使用,而且还心甘情愿。令人难过的是,张仪落魄时认识的意中人苏萱,后来虽成结发夫妻,却在赢壮刺杀张仪时保护张仪而丧生。此时张仪却已经不再呼风唤雨,年事已高,不但失势,而且丧妻,回到魏国老家,不多日母亲又去世,正如张子所言:世道如此,悲夫张仪!

  • 大争之世,善变者赢

战国既起,礼崩乐坏,各国无一时一刻不希望本国强大,然而变法第一人却是西方贫瘠乏弱的秦国。

七国初始,齐楚最强,三晋次之,秦燕居后,然而自孝公变法以来,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秦军严明的赏罚制度更让秦军成为列国惧怕的虎狼之师,及至惠文王,便可多线开战,北击匈奴灭其国,南征巴蜀吴越,击叩楚门,东出函谷,弱韩魏,燕国虽为苦寒之地,国小且弱,秦却盟燕以牵制齐国。未及秦武王,惠文王既在,便将匈奴、巴蜀、南越归为秦郡,弱楚国、韩魏,制齐国。

及至张仪到秦,惠文王又在孝公的基础上不拘一格,虽车裂了商鞅,平息了保守势力的愤怒,却保留了新法,惠文王采用张仪“邦交为主,伐交为辅”的策略,又是一变,多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开土扩疆才让秦国跑赢了列国征战,相继贫弱的大盘。

秦国初始,国力贫弱,变法之后可谓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亘古不变之良谟!

》……

好东西不能辜负!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QQ空间、微博。

本文同步于微信公号【MJQinStudio】

原创作者:秦少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