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和鲁迅、周作人是老乡,但比鲁迅大十三岁,比周作人大十七岁。1892年,25岁的他入京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升补翰林院编修。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缘分始于1906年。北京大学的名称始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在1906年,蔡元培就在京师大学堂的译学馆当教师,讲授国文和西洋史。

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教育总长。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1)

蔡元培

在蔡元培当教育总长期间,他和教育次长范静生争论过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很有意思,至今对我们教育人还有启发。范静生的观点是:“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大学?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蔡元培的观点恰恰相反。最后,两人意见一中和,就是从小学到大学都整顿。

当时,北京大学在5年内换了4位校长,加上他本人就是5位校长。1916年冬天(10月),蔡元培在法国接到教育部电报催他回国就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于年底12月回到上海。他的好多朋友劝他不要趟这趟浑水,说北大太腐败,水深得很,弄不好反而搞臭了名声;有的朋友又支持他整顿北大,不计个人得失。蔡元培有着教育的理想和情怀,毅然进京。

蔡元培到北京后就北大的情况先走访了医专校长汤尔和。汤尔和说,文科预科可问沈尹默;理工科可问夏浮筠。并说,如果文科学长还没有定的话,可请陈独秀,理由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引领青年思潮,陈独秀成了青年的导师。蔡元培决定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2)

蔡元培卷

新官上任三把火

蔡元培的第一把火是改变学生的观念。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要改变一个人先从观念入手,但这是非常难的,因为积习难改,根深蒂固。由于蔡元培曾经在北大的译学馆当过教师,他特别了解北京学生的习惯。这些学生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都是混文凭的。当时的教员把讲义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堂上照本宣科。听课的学生不是睡觉就是看杂书。等到期末考试时,学生们挑灯夜战,为了应付考试不挂科。

还有些老师提前把考试题透露出去或者划定考试范围。如果哪个老师认真,严格,有些学生就借机挑事反对,甚至威胁罢课之类。可见北大学风之坏。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3)

蔡元培故居

举个例子,在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前,北京有“两院一堂”的说法,就是去八大胡同嫖妓的除北洋政府参议院、众议院的议员外,就是京师大学堂(北大)的教师和学生。

最早的北大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教这些老爷的老师被称为中堂或大人。到后来学员变成普通学生,好的东西没有传承,但是以前的老爷陋习却传承下来了。这些“老爷们”没有以研究学术为天职,每天钻研升官发财之门径。为此,蔡元培的第一次北大演讲开宗明义:“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仅有美好的理想是不行的,蔡元培大力聘请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热心教师入手。也是因《新青年》的因缘,留美的胡博士胡适鼓吹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蔡元培聘请胡适到北大任教授。陈独秀和胡适是蔡元培的两大得力干将。后来,鲁迅和周作人等也被请到北大任教授。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4)

蔡元培

蔡元培的第二把火是兼收并蓄。

蔡元培这人真是个奇人。他是清末的翰林,却是革命党,他入过光复会、同盟会。他是光绪时期的名进士,又是儒雅的长者,但他早年却学过制造炸弹的技术。他痛恨腐败的清政府,决心参加革命,并且认同暴动和暗杀。他认为女子搞暗杀更合适,所以他曾经在爱国女学讲法国革命史。好多人想不通。

他特别大胆,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他聘请极端提倡白话文的胡适、钱玄同等人;同时又聘请绝对维护文言的刘申叔、黄季刚等旧学大师,把两个异常对立的派别都聘请任用。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一招,可把复古顽固派气疯了。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5)

北京大学校园风光

顽固派开始反击了。林琴南先是发表小说,污蔑蔡校长是“元绪公”(乌龟),后又给蔡元培写公开信说学校里提倡非孝,称劳动人民为“引车卖浆者流”,要求赶走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蔡元培也写公开信反驳。林琴南恼羞成怒想借军阀徐树铮来干涉,碰上“五四”运动,无暇顾及,两派冲突不了了之。

当时反对蔡元培的一些人大肆造谣,想赶走蔡元培,比如,说蔡元培主张“公妻”,可是蔡元培的第一部大作是《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的人品和操守令谣言自生自灭了。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6)

北大红四楼

还有的造谣言说,见于周作人的回忆,“北大最初开讲元曲,便说在教室里唱起戏文来了,又因提倡白话的缘故,说用《金瓶梅》当教科书,这当然完全是谣言。其次是旧教员在教室中谩骂,别的人还隐藏一点,黄季刚最大胆,往往昌言不讳。他骂一般新的教员附和蔡孑民,说他们“曲学阿世”,所以后来滑稽的人便绰号蔡孑民叫“世”,如去校长室一趟,自称去“阿世”去。知道这名称而且常常使用的,有马幼渔、刘半农诸人,鲁迅也是其中之一,往往见诸书简中,成为一个典故。”

蔡元培的第三把火是辞退整顿外国教师。

那时北大各科都有几个外国教员,都是托中国驻外使馆或者外国驻华使馆介绍的,学问参差不齐,来到北大多年成了老油子,把中国混日子的教师的做派全盘吸收了。蔡元培经过思考,为了学校的发展,辞退几人,有个法国的教员要控告蔡元培;有个英国的教员竟然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搬来说情,蔡元培不为所动。朱尔典扬言:“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蔡元培一笑置之。

蔡元培之前的北大外文系,只有英语,后来增加了法语、德语、俄语。世界语也被列入选科。

蔡元培办大学提倡“古今中外”,以前的北大,只有“古”和“中”,在蔡元培手里,增加了“今”和“外”。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7)

北大朗润园

蔡元培在北大的贡献还有就是打破分科界限,废立三大科(文、理、法),设立十四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北大有了物理系、地质系、化学系、生物系等。

我认为,蔡元培最大的魄力和远见是男女同校。“但开风气不为师”。蔡元培的伟大就在于他敢于打破世俗,开一代新风。

1921年,有女学生王兰要求进校,但考期已过,蔡元培让录为旁听生,到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面对社会的压力和质疑,蔡元培说:“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从前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得上,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这是中国历史上男女同校的开始,从此以后,别的大学纷纷跟进都开始接收女大学生了。

北京大学蔡元培理念(人世楷模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三把火)(8)

北大西门

梁漱溟评价蔡元培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工,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这当然非他一人之力。而是运会来临,许多人都参与其间的。然而数起来,却必要以蔡先生居首。”

蔡元培兴趣广泛,知识宏深,能识人。当年,他把仅有24岁的梁漱溟请来北大讲哲学,把一门冷学问讲成了听讲的人数多达一倍,每节课两百人左右的热门课程。

所以,梁漱溟说:“我所了解的蔡先生,其伟大在于一面有容,一面率真。他之有容,是率真的有容;他之率真,是有容的率真。更进一层说:坦率真诚,休休有容,亦或者是伟大人物之所以为伟大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