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属于爬行动物还是什么动物(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
有尾目动物与其他两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成体保留着尾巴,它们也被称为蝾螈。它们不仅头小眼睛也小,与体长相比,四肢短小且移动缓慢。有尾目各个物种之间的体形大小差异很大,而它们的外形则让人想起了两栖动物的祖先。作为肉食动物,它们水陆双栖,但也有一些物种是完全水栖或完全陆栖的,甚至它们在幼体阶段就可以完全水栖或陆栖。
有尾目动物的外形
有尾目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相对短小,任何生长阶段均保留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有些物种四肢十分短小,甚至是后肢完全消失不见。成体外形似蜥蜴,而当四肢萎缩则像鳗鱼。通常前肢有4个脚趾而后肢有5个。皮肤光滑湿润,布满腺体。有些有尾目动物体长不超过4厘米,而有些有尾目动物则体形硕大,如日本大鲵体长可达1.5米。
与无尾目动物不同的是,有尾目动物无法发出叫声。它们有着小而弯的牙齿,舌头通常是固定不动的,没有鼓室与鼓膜。幼体只有一根听小骨,即鼻小柱。对于已完成变态发育的个体,声音通过鼻小柱与小鳃盖骨传送,且小鳃盖骨可传送从肩胛骨发出的振动。有些有尾目动物的骨盆带结构与鱼类的类似。原始有尾目动物躯干与尾巴肌肉形成小肌节,就像鱼类一样。这一特殊结构使它们即便在窄小的地方也能保持灵活游动。而未完全变态发育或根本没有变态发育的个体则会一直保留着缌。大鲵与两栖鲵的鳃虽然短小,但仍保留一对鳃孔。
有尾目动物的四肢、尾巴和上颌有再生能力。截肢后,在受伤的皮肤下面,被称为原基的细胞基团可促使肢体再生。这些细胞存在于软骨肌肉与结缔组织的后面,但相互之间又有所不同。
有尾目动物的生活习性与栖息地
在陆地上,有尾目动物通过四肢交替行走:首先挪动一只前肢,之后再挪动对面的后肢,就像蛇移动身体。水生有尾目动物没有用于游泳的脚蹼,或者说即便它们有也不发达。但是它们通过尾巴推动身体与四肢摆动来进行游泳,速度可以很快。幼体与成体有尾目动物均为肉食动物,它们食量惊人,可以吃各种动物。美洲蝾螈主要吃昆虫与蜈蚣,而两栖鲵可摄食两栖类与爬行类的脊椎动物。
有尾目动物在天气寒冷的季节会进行冬眠。它们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部分在南美洲北部,澳大利亚和南极洲没有分布。尽管有尾目动物分布普遍,但我们很难看到它们。在北美洲的一些森林里,蝾螈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鸟类和哺乳动物。
有尾目动物繁殖与发育
除了个别情况,大部分有尾目动物是体内受精,但它们缺乏交配器官。有尾目动物的雄性可产生精囊,即一个胶状团包裹着精子群,而有尾目动物的雌性会寻找精囊并将它导入自己的泄殖腔内。为了实现这一交配目的,雄性与雌性必须同步进行,因此,它们之间还有套复杂的“交配仪式”,涉及视觉、触觉和化学刺激。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需要展示自己身体亮丽的部分,进行口鼻摩擦,有些还分泌刺激物。在这些行为中,一般是雄性进行一系列的吸引活动,但也有特例,人们发现在两栖鲵之间是雌性主动。雌性把卵产于石头底下并通过流动的水为它们供氧,而雄性会在水里照看卵的投放情况。陆栖性有尾目动物则会由亲代双方或其中一方照看卵。有些有尾目动物是胎生或卵胎生。有些有尾目两栖动物发育很有趣,它们会终生生活在水中,保持幼体的形态,比如美西螈等两栖动物,它们一直保持幼年的形态,不会继续发育。
有尾目动物的生命始于水里,之后可发展为水栖动物或陆栖动物。许多有尾目动物重返水里仅仅是为了繁殖,例如欧螈。有尾目动物的变态发育不像无尾目动物那么明显,因此幼体的有尾目动物跟成体其实是比较相像的。幼体在变态发育过程中有尾目动物首先长出前肢,这恰恰跟无尾目动物相反。有尾目动物是动物中一个极为成功的类型,但是它们还是不如爬行动物高级,必须生活在水源附近,无法离开水源生活,这就造成了它们分布的局限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