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

导语:说起"流氓",这似乎是令所有人都心生厌恶的一个贬义词,在当下的语境里,它指代那些不务正业、素质低下而又怀有轻浮放浪想法的人。而"耍流氓"更是由此引申出的一个形容人撒泼放刁的词汇。

但若要将这个词拆成两个字,"流氓"中的"氓"对我们来说就十分熟悉了,而且这个字就完全是另一层含义。那首朗朗上口的《诗经·卫风·氓》中开篇就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在这里就是一个男子的代称,"蚩蚩"也就是笑嘻嘻的一副样子,可见"氓"完全是一个朴实憨厚的老百姓,没有丝毫的贬义。《说文》更是言简意赅的诠释了氓的含义:"氓,民也",因此,"氓"实际上就是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民——由别处外来的平民。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1)

由前述出发,"流氓"作为一个偏正短语,"流"是用来形容"氓"的,它的意思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流动、迁徙。所以,"流氓"的含义可以等同于"流民",二者的境遇完全相同,均是失去土地被迫迁徙流浪到别处,被迫从事非农产业谋生。而加了一个"亡"字旁的流氓,更平添了一分凄凉和悲惨,还有对社会极端愤懑和失望。

说到这,用"流氓"这个词来形容朱元璋,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青年时代的朱元璋,有三年的时间就是在流离失所中度过的。

公元1328年,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朱重八呱呱坠地于一间破庙里。在辽阔的元帝国内,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新出生的生命,这个婴儿就如野地里的一棵野草一样,多一根不多,少一根不少。这户人家更是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是为如何养活这个儿子而发愁,一贫如洗的家庭,甚至连为朱元璋裹身子的破布都拿不出来。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2)

衣着褴褛,食不果腹,是朱重八青年时期生活的常态。朱元璋一家都是以世界上最粗粝的饭食勉强填饱肚子,不至于曝尸荒野。

在这里插一个题外话,实质上这不光是朱重八一家的状况,更是几千年来封建王朝农民的普遍现状。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中华地大物博,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创造了那么辉煌灿烂的文明,在清中期以前,我们也都一直领先于世界,到头来怎会连果腹都成了头等要事?

关于这点,我们且看几千年前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孟子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在《梁惠王上》提出的他心中的政治理想也不过是: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梦寐以求的王道理想,竟然就是天下的黎民百姓能够吃饱穿暖,"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是我们祖先的最高政治追求,这不禁让人又酸楚又无奈。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3)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这种现象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地主阶级从底层的民众压榨着他们的汗水,为己所用,占有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以及农耕社会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在催促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战乱,天灾人祸更使人民对幸福生活变成一种奢求。所以,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撑起封建王朝繁荣表象的,正是那些挨饿受冻的人民。

在如此窘困的处境下,天灾还是没有放过朱元璋一家"干旱",这个农民最害怕的事情出现了,终日劳作的农民更失去了动力之源。雪上加霜,十几天内,数个亲人接二连三的在朱元璋面前死去。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4)

家破人亡,"有奶便是娘",这样粗俗的信念便成了朱重八心中反复念叨的话,哪里能吃饱饭,就去哪里。村头的皇觉寺,便成了他首先落脚的地方。

然而,在寺庙半饥半饱的生活只过了五十天,寺庙的粮仓就空了,这个小和尚只能独自一人去流浪,自谋出路。说是化缘,也只是美名而已,本质上同沿街要饭的乞丐没什么不同。就这样,朱元璋开启了他三年的流浪生活。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5)

举目无亲,形单影只,本应在庄稼地干活的青年,一路跋山涉水、折返南北,只为混口饭吃。他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苦楚,数次险些命丧虎狼之口、风餐露宿更是成为常态"贫穷对人对尊严和人性的堕落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衡量的",在贫穷的状态下,人们变得目光短浅,填饱肚子就是终日的追求。为填饱他那空荡荡的胃,他更是做出了小偷、骗子、盗墓贼这样恶劣的行径。为吃饱饭而流浪于江湖,这时的朱元璋,是实实在在的"流氓"。

流浪的日子固然凄苦无比,但真正助他崛起于群雄之中的,也正是这段日子对他"流氓性"对历炼。三年的流浪,对朱元璋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质变,将他从老实巴交的农民朱重八塑造成一个胆大妄为、精明而又心狠手辣的流氓。

翻开史书,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皇帝都是"流氓"出身。如早年游手好闲、身为亭长的刘邦;织席贩履的刘备;还有同样因家境贫寒流浪多年的宋太祖赵匡胤。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6)

三年流浪生涯,对朱元璋的作用不言而喻。三年行走于险恶的江湖,朱元璋尝遍了人间冷暖,也看遍了世间百态。他看多了饿孚遍野的凄惨景象,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习以为常,他早就超然于生死,变得麻木而冷血。也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善良、勇敢、狡诈、邪恶,"阅人既多,历事亦熟",知人善任的本领,也正是三年的江湖流浪中锻炼出来的。

在险恶的江湖中,机会往往只有一次,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在乱世中。三年的流浪,也早已将老实质朴的朱元璋打磨成一个道德素质败坏的流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一切伦理道德都被摒弃,实用主义成了他唯一的价值追求,他彻底成为了一个大胆而又狡黠的野兽。而波云诡谲的江湖,奖励的正是这种大胆、果断而又极富有心计的人。

总结与评价:

毛主席在谈论刘邦的成功时曾说:"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这更证实了,"流氓性"是朱元璋成就事业的法门。

朱重八能改名朱元璋吗(如何将农民朱重八历炼为崛起于群雄之中的朱元璋)(7)

在土地上,他是一个是没有丝毫进取之心的农民朱重八,他服从统治、头脑封闭而又因循守旧。可当束缚他的枷锁全部被斩断,离开土地去做一个"流氓"的时候,就正如"复得返自然"一般,他恢复了原始的野性,有了一般人没有的野蛮与铁石心肠,这往往是乱世中的决定性力量。而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从来都不需要什么兵书,头脑与心计自然而然地就能锻炼出来。书生和谋士也许会有学问,也许同样精明世故,但他们却秉持着读书人一贯的柔弱而缺少胆量,因此他们只能够给朱元璋做手下。

就这样,"流氓性"赐予了朱元璋头脑、手腕、心计,这已足够他在一个恶劣的社会中成功,再加上一些机遇和运气,朱元璋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惊天动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参考文献资料:
  • 《诗经》
  • 《明史》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 《孟子·梁惠王上》

文内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是江暮云,愿同大家一起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原创不易,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