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摊生意怎么做(旧时挑担子做手艺做买卖的老行当很多)
过去有句老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说的是学一门手艺,即使是灾年,也能弄口饭吃吃,最起码不致于饿死。因为手艺人的技术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上千家万户,不管谁家总免不了器物要修修补补,总得有活请手艺人帮助。既请就得付费,在过去没有钱也可给予与报酬相应的食物,这就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道理。
水乡民间还有一句俗语说:“学个洋儿疯,过河不要钱”。也是说的学门手艺,总有好处没有坏处,即使是学个洋儿疯,过河时,摆渡人见他疯天索地,也就心生怜悯,不要他的过河钱了。上面的话当然有调侃成份,但不管怎么说,在有手艺就有饭吃的信条影响下,前人们纷纷子承父业,拜师学徒,360行手艺就这样被传承了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旧时手艺人多的原因。
过去,在城镇,在乡村,总看见一群挑担的手艺人,他们走街串巷,或修修补补;或做买卖,他们边走边吆喝,遇有相请的主户便停下来,经过一翻讨价还价后达成口头协议,或加工,或兑换,或卖买。事成之后,挑担人继续前往下一站,直直腰,清清嗓子,又大声吆喝了起来。
手艺人的担子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讲究实用,轻巧,好看。因而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箍桶匠,是专门从事制作维修圆形木器的匠人。他们挑的担子,前面是个上小下大的椭圆形木桶,两侧各用两片厚竹条连接而成,内面存放刨床和各种工具。后面的担子也是椭圆形的小木桶,上边有半边盖子,既当操作用的凳子,又可以放一些小型工具,还可搁置木刨床刨削桶板。
箍桶担子
铜匠担子两头都是扁形箱体,前面担子下方是个风箱,用于鼓风着火生炉子,风箱上方是个长抽屉,存放錾子、焊锡、锤子等小型工具。最上面的平面是长柄钢锉加工铜件的轨道。不用时,长锉挂在担子上。后担子类似于木箱,上面有可翻开的盖子,内面放置各种工具。
铜匠担子
还有一种铜匠长期生活的船上,人们把这船叫作铜匠船。主人常年在船上或岸边专做浇铸铜器的活计,妻子或儿女则挑着担子上岸卖铜器。他们挑的担子两头都是用竹丝条编的鼓形圆篓子。篓子里放的是各种铜器成品,有铜烘炉,铜香炉烛台,铜盆、铜汤婆等,上方挂的是铜勺,铜铲、铜瓢、铜刨刀等轻形铜器,由于挑担行走时,相互碰撞发出响声,因此挑担人无需吆喝,人们便知铜匠担子来了。有一句歇后语为证,叫做:铜匠的担子——挑到哪里响到哪里。
换铜勺铲子担子
补锅担子前头和铜匠担子相似,下方也有个风箱,因为补锅匠要化生铁水补锅。后面的担子是个鸭蛋圆的敞口木桶,两侧各有两个铜环,用麻绳串起来。补锅人一边走,一边高声吆喝:“补锅噢……”
补锅担子
补锅担子和铜匠担子做工都非常精巧,四角都有包铜。由于下方是风箱,所以均用上好的整片木板,如香樟,红榆由细料木匠做成。整体四边均用鱼尾榫连接,不用一根钉,为的是密封程度好,风箱抽杆拉起来呼呼响,出风大。
剃头担子的前担子是用铁皮做成的高高的圆笼,圆笼中放一个火盆,上面放铜盆,用来烧热水洗头刮胡子,担子周围挂着毛巾,剃刀布。后面的担子是一张板凳状的梯形柜子,可当剃头人坐的凳子用,梯形柜子有三层抽屉,分别装钱,工具和木炭。所以民间有歇后语:剃头担子——一头热。
剃头担子
换糖担子,和凉粉担子又是一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挑担人不是做修补活,而是卖东西。换糖担子,前后是个竹筐,用以存放用麦芽糖换来的废铜旧铁,竹筐上搁了个铺满白粉的木盘,木盘中央放了个大糖饼,边上则敲糖的宽铁板和铁锤。换糖人以敲小铜锣代替吆喝。
换糖担子
凉粉担子上的件头多得很,前面的担子下方是个大眼圆筐,上面搁了个圆形且有围板的盘,盘上有粉坨,瓷碗,装着各种调料的盖碗,后面的担子则是个有盖的木箱。凉粉担子较重,不象箍桶担子、被锅担子相对轻巧,能走远路,它只适宜短距离内游动卖买。
凉粉担子
皮匠的担子一头是藤编的篓子,上下小中间肚子大,内放鞋楦子、皮革等物;另一头上部是个木盘,下方是个圆形小柜子,放些切刀、锤子、碓子、胡桃钳、线绳等工具。另有钉鞋钉用的铁砧子,能收能放的皮匠凳。
皮匠担子
此外,旧时挑担的匠人还有很多,如、卖货郎的、染布的、扎藤器蔑器的,吹糖人的、卖豆腐脑的、卖馄饨、卖杂货的等等。
货郎担子
卖馄饨担子
卖豆腐花担子
如今,无论在集镇还是乡村,这些担子都看不见了。幸运的被收集在老行当展览馆里,命运不好的则进了锅膛当了柴火。那些担子的主人有的早早改了行,更多的则进了公墓。让我们真正了解它(他)们只能靠苍白的文字记述和单调的影像播放。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失去了市场,它(他)们和我们彻底离别了,但我们千万别忘了它们和它们的主人,因为它(他)们是陪伴着我们祖辈一起走过来的,忘记了它(他)们,也就意味着忘了我们的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