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小孩自控力训练方法(3-6岁自控力训练)
1-3岁,孩子的自控力培养属于打基础,
方法是“他控”法,
即:父母用手势、语言等来控制孩子的行为。
而到了3岁后,
随着孩子身体的高速成长、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需要从“他控”逐步培养孩子“自控”。
因此3-6岁,也被称为自控力训练的黄金时期。
在详细阐述自控力训练方法前,先要纠正家长们的一个错误的观念,
那就是“控制”孩子到底好不好?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
那就是你不控制孩子,让孩子逐渐接受被控制,以后孩子到了社会上,也终将被控制。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控制的世界,控制的环境里。
这个控制甚至不是指政策、法律,
而是“付出”和“回报”的大规则。
没人可以和自然规律抗衡,
环境对每个人都一样,谁适应的好,谁就脱颖而出。
自控力,就是让你减少对回报的期待,
同时,增加自己的自觉付出,
如此,回报自然来,同时心情还很舒畅。
比如:孩子自觉学习,减少对玩乐的期待,增加学习自觉性,
如此,玩乐的时间自然就来了,成绩还提高了,父母孩子都开心,举家其乐融融。
这种情况,经常被人称为“良性循环”,但其实它就是顺应了自然法则。
很多高考状元、学霸,就属于此类。
然而还有些孩子,小时候可能接受的是所谓的自由教育,
其实自由教育也有很多控制在里面,
但负责教育孩子的大人只接触了些皮毛,就对孩子实施放任式养育,
这样到了上小学时,就举家焦虑,而这时再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实在是事倍功半。
那么,为什么说,3-6岁是训练孩子自控力的黄金时期呢?
- 身体高速发展
3岁以后,孩子的身体会高速成长,
肢体动作会更精细、稳定,
情绪也会更成熟,更积极,
语言发展也是突飞猛进。
所有这些都是自控力培养的基础。
- 认知能力加强
要真正养成自控力,前提是有足够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包括哪些?
记忆、分类、问题解决、创造、想象等,都属于认知范畴。
最直接的有关,就是孩子要自控,先要记住自己的目标,而这就和记忆力有关。
- 压力小,心态松
孩子处于学龄前,课业压力小,干扰也小,心态比较放松。
毕竟自控力训练的核心是种剥夺,
如果孩子进入小学后,在校有严格的纪律,对他的自由已经是种剥夺,回家后还要自控力训练,相对来说,孩子就容易压力过大。
- 有利于学习和社交
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
所以入小学前就训练好自控力,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与人交往。
有研究表明:自控力好的孩子,成绩更好,更能保持友谊,更喜欢上学,老师的评价也更高。
3-6岁的孩子,自控力训练要做哪些事呢?
一,培养孩子换位思考3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懂得,不能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会逐渐去观察、理解、体会、体谅别人的感受和看法。
比如:孩子打大人,如果和3岁以后的孩子说“你这样打爸爸,爸爸会很痛”,孩子就会停下,观察父亲的反应,然后思考一下。
所以,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说自己的感受,
同时也鼓励孩子思考别人的感受,
特别是遇到事情,要引领孩子,尝试着去分析对方的感受。
这就是训练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可不是看人脸色,
- 看人脸色是指,你以为读出了对方的需求,赶紧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其实并不一定,这是一种过度解读的表现。
- 而换位思考,是共情的能力,是正确理解别人的所思所想,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不打断孩子
自控力的关键是注意力,
3-6岁时,父母对孩子注意力的保护至关重要,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独自玩耍的行为。
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在幼儿园阶段,由于不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往往被掩盖起来了。
而到了小学,
非常明显,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攻击行为和注意力缺陷。
所以,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一个人玩耍时,在做一些日常规定的事时,或者处理生活自理的一些行为时,不要去打断、打搅。
3-6岁,孩子最重要要学会的3件事是:日常好习惯、与人交往、遵守规则。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专注游戏传递给孩子。
三,教会孩子自控的方法
没人天生会自控,人的天性是追逐快乐,也就是不自控,随心所欲的,
所以,要让孩子学会自控,就要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
3-6岁时,是最适合教方法的时间,
因为孩子能听懂,且更容易去执行。
-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时间的推移并不会改变自己,但过去发生的事,对现在是有影响的。
大概4-5岁的时候,孩子会慢慢明白,时间不会改变自己,
比如:我是个男宝宝,过了1个月,我还是男宝宝,
我是个漂亮的宝宝,过了半年,我还是个漂亮的宝宝。
但同时,他也会逐渐明白,发生过的事,会对自己有影响,
比如:我是个胖宝宝,但最近我病了,所以我瘦了。
我是个白皮肤的宝宝,但最近我出去旅游晒了太阳,所以变黑了。
这是教会孩子自控力方法的基础,
即: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能改变现有的状态。
- 其次,要从“他控”变“自控”,孩子需要一些认知上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方法,孩子的改变就会需要更长时间。
教孩子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发挥想象力
曾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进阶的棉花糖实验,
将一批3-6岁的孩子分成两组,分别给他们棉花糖若干,
一组小朋友被告知,一定要将棉花糖想象成天空中飘着的白云,
另一组小朋友则不用想象,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甜甜的糖。
两组比较,发现,沉浸于想象的孩子,在吃棉花糖之前,能等待更长的时间,
而没有想象的孩子,等待的时间则明显少于想象的那组。
所以,教会孩子想象、联想,非常重要。
《最强大脑》中的水哥王昱珩,有着丰富的爱好,而且干一行成一行,而这些大多源于他的想象力,他曾说“我觉得做这些都太有意思了,一切都是活的,是新鲜的,我就像在和他们对话。”。
如果能到这境界,那就不愁没有自控力了。
2,观察别人
为什么说如果3-6岁不教孩子自控的方法,孩子会需要更长时间养成自控,而不是从此养不成呢?
因为孩子6岁后,上了小学,他还是可以从老师、同学中,学到、模仿到一些自控力的方法。
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即使有一些零星的方法指导,效果也没有3-6时那么好。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学会观察别人,模仿他们的有效自控方法有多重要。
父母也不是完人,不可能懂得所有的方法,
所以,引导孩子多观察别人,特别是同龄孩子,
看看别人是如何自控的,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然后拿来模仿、学习。
比如:在第一期《爸爸去哪儿》里,李湘女儿王诗龄刚开始是有些任性的,但后来看到田亮家特别懂事的女儿森碟的一些自控行为后,她就模仿学习,然后也变成一个懂事的孩子了。
3,分散注意力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当需要自控的时候,就用其他东西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就行,
但别人对自己实施容易,要自己对自己实施,就有难度了。
所以要告诉孩子怎么做,还要经常训练,才能在需要时起到作用。
- 唱歌,最好唱有歌词的歌;
- 数数,比如数车辆、数人数等。数字是理性的,能将感性的渴望化解;
- 看别的地方,或者玩其他玩具。
当孩子掌握这个方法后,他就会自己开创出很多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由孩子自己开发的方法,效果一般都很好,但早期,还是需要父母引导一下。
3-6岁是心理学界公认的自控力训练最佳时期,
踏准儿童成长节拍来养育孩子,
非但孩子成长快速,
家长自己也能轻松不少。
—END—
·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处处有心】,每日都有微头条,或长文章更新~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营养师,教师,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