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

在我们所常用的台钓线组中有很多内在的搭配原则,比如浮漂吃铅量与钓线和水深的搭配原则,主子线号数配置原则,子线长短以及钩间距设定原则等等。其中最不会引起钓友们重视的是钩间距的设定原则,而钩间距大小的设定关乎中鱼率的高低,还与是否容易脱钩跑鱼息息相关。所以钩间距的设定原则也是线组搭配的重要原则之一,理应引起钓友们的高度重视。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1)

钩间距通俗点说就是双钩之间的间距,一般是指下钩的钩柄到上钩的钩底之间的距离。钓鱼人经过长期与鱼斗智斗勇的实践,取得了设定钩间距的经验,总结出三个原则,分享如下。

一、依据目标鱼的鱼情设定钩间距的原则

目标鱼的鱼情包括鱼个体的大小、鱼的吃食习性以及给口的轻重等三个方面。

1、 鱼的个体大小

我们一般垂钓的淡水中目标鱼有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鲶鱼、鲢鯒以及黑鱼、翘嘴、戈雅、白条等。个体大小不一样,我们设定的钩间距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个体越大的鱼设定的钩间距越大。相反,个体越小的鱼设定的钩间距越小。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2)

像钓大个体的鲤鱼、草鱼、青鱼等钩间距一般选择在3-5个钩距距离,钓大个体的鲢鯒时也有选择6-7个钩距的,大约在10厘米以上。但在钓小个体的鱼时,如垂钓鲫鱼、个体不大的小鲤鱼时钩间距一般设定在2-3个钩距,大约也就在2-4厘米之间。

2、 鱼的食性

鱼的吃食习性一般分为掠食性和杂食性。掠食性的鱼类吃食有种抢食的感觉,比较生猛;而杂食性鱼类吃食相对“文静”,就像常说的富家小姐嚼慢咽那样。我们垂钓掠食性鱼类一般设定的钩间距较大。垂钓杂食性鱼类时设定的钩间距较小。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3)

像钓黑鱼、翘嘴、草鱼等钩间距一般设定为4-6个钩距,而钓鲫鱼、鲤鱼时设定钩间距为1-3个钩距,像冬季垂钓鲫鱼,钩间距设定一个钩距,有的钓友甚至设定为半个钩距。

3、 给口的轻重

鱼给口的轻重分为生口、轻口和滑口,一般来说钓生口鱼时设定的钩间距要大,钓轻口或滑口鱼时则设定的钩间距要小。

像黑坑新放的养殖鱼就属于生口鱼,还有自然水域的小杂鱼也属于这一类,垂钓这类鱼时钩间距一般设定为3-4个钩距左右。像自然水域的大鱼,黑坑偷驴时钓的三、四水鱼属于滑口鱼,由于天气温度过高过低,或温差大、气压低、水质差等因素鱼不积极觅食会出现轻口鱼,钓这类鱼时钩间距离设定1-2个钩距左右。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4)

二、依据子线的长短设定钩间距的原则

子线越长设定的钩间距越大,子线越短设定的钩间距越小,一般来说子线长度在35厘米以下,设定的钩间距在1-3个钩距之间,如果子线超过40厘米,钩间距设定在4-5个钩距,甚至更长。也有钓友说你用的子线是几十厘米就设定钩间距为几个钩距,这个有点太过笼统,其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建议按这个操作。

比如我们垂钓大个体的鲢鯒时,子线长度达到50厘米也很正常,那么钩间距就不能少于5个钩距,设定为6-7个钩距的也有,垂钓效果也是不错的。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5)

三、依据钓钩的大小设定钩距的原则

钓钩的大小也同样影响我们设定钩间距,一般来说小钩设定的钩间距较小,大钩设定的钩间距较大。

通常我们使用大钩来垂钓大个体的鱼类,使用小钩来垂钓小个体的鱼类,这和上面叙述的第一个原则的部分相重叠,即依据鱼的个体大小设定钩间距的原则相符合。至于设定的钩间距大小就不再累述。

四、依据钓底或钓浮的不同设定钩间距原则

钓底时设定的钩间距相对较小,特殊情况时上钩和下钩稍微有点区别即可;而钓浮就不同了,要照顾到不同的水层,就要尽可能地加大钩间距,钩间距越大照顾到的水层越多。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6)

另外,有钓友钓浮时利用上钩雾化诱鱼,下钩才真正用于刺鱼,这样就要加大钩间距,增大鱼的觅食空间。

写到最后

钩间距大小的问题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的垂钓效果,而钩间距又和鱼情和我们的钓法息息相关,所以建议大家结合本地的鱼情选用合适的钓法,再设定合适的钩间距,这样中鱼率就会大增,而且不容易脱钩跑鱼。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7)

需要提醒大家还有一点,就是鱼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相互转换,比如生口鱼过一段时间就变成滑口鱼,也可能因天气因素变化而变成轻口鱼,所以我们要依据具体的鱼情设定钩间距,不能死板硬套,要学会审时度势。

我是悠渔乐好,酷爱钓鱼也喜欢分享,后面会定期分享钓鱼中的所感、所闻,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钓大物一般用几倍的钩距(设定多大的钩间距才合适)(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