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自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那两个“讨厌的人”真的有那么讨厌吗?她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影响到了我的切身利益吗?我究竟为什么会那么讨厌她们俩呢?
回想两年前,我刚接到调动通知的时候,耳边就频频响起那两个人的名字,而所有提及那两个名字的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历数她们的各条“罪状”,有行窃的录相,有亲历者的控话,有旁观者的评价……还没跟那两个人见面,她们便在我的印象里成了“讨厌的人”。
当我踏入新办公室,和那两个人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后,我便一直带着有色眼镜观察她们、评判她们。她们确实自私,确实做了许多损害大家利益的事情,确实在工作中处处显示着不公,所以,只要被我发现她们在玩小动作,我就会怼,就会让她们下不来台。
两年下来,我和她们从以前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再到现在的陌路。不得不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办公室里的人都不喜欢她们,但却也没有谁像我这个后来者一样如此见不得她们,那些口口声声不喜欢她们,在背后时时议论她们的人,面对她们俩的时候,还是会保持表面上的应付。
只有我,真实的、毫不掩饰地表现着自己对她们的厌恶!也只有我,明里暗里都在挑她们的刺儿,记下她们谄媚的嘴脸,声讨她们拙劣的表演!为此,弄得我自己每每看到她们,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这两天我在反思:她们真的有那么讨厌吗?答案是否定的。她们尽管自私、谄媚、虚伪,但她们也积极、主动,在遇到我这样随时挑衅她们的时候,也能隐忍沉默,从不和我发生正面的冲突,除了在领导面前打我的小报告外,倒也没有见她们在背后对我下黑手。
她们日常的诸多行为都不够光明磊落,这也是让大伙儿都特别讨厌的地方,她们背后的小动作无疑影响到了集体的利益,有一件事情还影响到了我的切身利益,但除此之外,她们的行为都不是冲着我的,她们只是习惯性喜欢那样做事,那样说话,那样做人。她们只是那样的一种人,只是把个人利益算计得精益求精,不愿吃一丁点亏。
我为什么会一天比一天讨厌她们俩?经过认真思考我发现,是因为在认识她们之前,就有太多人对她们进行了评价,而那些先入为主的评价,已经根深蒂固存在我的认知里,在后来的相处中,我只不过是一遍又一遍地印证了那些评价。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和我私交很好的人对她们的评价都很差,我天然地认为,好朋友不喜欢的人,我一定不能喜欢;闺蜜讨厌的人,我一定得去讨厌;正常人所不耻的人,我一定要远离……
在一次又一次印证了她们俩确实如“评论区”里的一样后,我又经历了她们侵犯我个人利益的真实事件,所以,厌恶感与日俱增,简直到了“仇视”的地步!
这样的心态,我自己突然觉得可笑,自己读书写作提升的一点高度,被这两个同事们眼里“小人”一下子就拉掉了一大半,发现自己在面对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一个巨婴,是一个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想想都可怕!
曾国藩在四十岁后完全改变了之前的为人处世,那我可不可以也从这两个我无比讨厌的人身上,改变一下自己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众人众相,各不相同,我凭什么要求她们和我一样做人光明磊落?为什么一定要非黑即白?难道就不能尝试着去多了解一下她们、接纳一下她们吗?
我甚至有个冲动:想找她们俩一起当面聊聊,开诚布公地聊一聊。依照这两年时间的相互了解,如果我主动提出来要跟她们聊一聊,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聊,她们应该不会拒绝,但结果可能是她们的观念和谈吐,可能又会让我气得鼻子歪到了耳根后。
也许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她们相处,实际上这两年我们之间也没有起过冲突,只是我总在怼她们,看到她们的时候我总是不爽!按照情感对应原则,我不喜欢她们,她们也同样不喜欢我,所以在同一间办公室里,我甩脸子给她们的同时,她们面对我的时候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读书写作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提升自我,提升自我是为了生活更加从容淡定。既然有了反思,有了新人认知,也有了初步的计划,就应该付诸于行动,或许聊一聊之后,大家就没有那么别扭了,以后的日子也就更好过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