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

第一次看《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时,自己还在上大四。同学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时,还特意确认了电影名,没错,我就是被这部电影的名字吸引的。当时流着泪看完这部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满是遗憾和疑问,为什么主角最后选择了死亡?他明明可以不死!

时隔多年,再次翻看这部电影,依然会流泪,但却不再有当年的疑惑。

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史蒂芬金所著的人性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和《迷雾》。《绿里》作为《肖申克的救赎》的姊妹篇,仍然是以监狱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约翰科菲的死刑犯来到监狱后发生的一系列神奇事件。影片里蕴含深刻哲理的台词,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触动心灵的灵魂拷问,牵动着故事里各个人物的命运,也引领着观众进入故事内核,去体验和思考人性与法律,罪与罚的意义。

接下来,我会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和带给我们的人性思考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电影。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1)

绿里奇迹电影

一、叙事结构:运用设置悬念,倒叙和心理蒙太奇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 设置悬念

影片开头,一大群人扛着猎枪和野兽叉奔跑着,其中一个中年男子用尽所有力气呼喊着两个女儿的名字,接着画面转黑,出现一个男人的声音:

你爱你的妹妹吗?你要是敢出声的话,我就杀了她,懂吗?

接着出现一双布满皱纹的眼睛,一张老人的面孔,他便是将要为我们讲述故事的人:保罗。

看到这里,影片就已经把观众的心牢牢抓住,让我们迫切地想要继续看下去,想要一探究竟:那些人在找什么?为何如此焦虑不安?那个声音是谁的?他说话的对象是谁?他把他们到底怎么样了?等等,一连串的问题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

紧接着,又设置了第二个悬念。就是在老人院的保罗,为什么总是带着又冷又干的面包,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到一间山上的废弃的房子?他去干什么?那里有什么秘密?

这种设置悬念的运用,勾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后续情节对悬念的揭开,也使得故事结构完整。在带来刺激观影感的同时,还带动观众一起思考。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2)

年老的保罗

  •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用狱警保罗的视角,来回忆这一个离奇的故事

年老的保罗每天一个人带着冷面包去废弃老房子;与院友们一起看着电影《天堂》时老泪纵横。这样的情节无不指引着我们去探究背后的缘由,正是因为这样,保罗的回忆就显得自然而然,合乎逻辑。在友人的关心下,他讲起了那一段尘封已久的过往。

接着约翰科菲成为故事的主角,关于他为何入狱,入狱过程,以及揭露反派角色威廉沃顿的罪恶,都是采用倒叙的方式。

这样的叙事结构特点是把某一个突出的片段先展示出来,再在某个合适的时机将事件的起因,经过进行揭示。从而增加情节的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倒叙与悬念的完美配合,让故事更添张力,扣人心弦。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3)

狱警保罗

  • 心理蒙太奇的使用,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

科菲入狱后,在狱中的行为语言和举止,都体现出温驯,没有攻击性的特征。这与他入狱所犯的罪行并不相符。于是保罗特意看了科菲的卷宗,在这里影片采用心理蒙太奇手法,展示出科菲入狱的原因和经过。同时也留下了疑问:那个声音是科菲吗?看起来并不像?那到底是谁?

故事的离奇性,主要体现在科菲的超能力上。科菲第一次展示出他的超能力,是另一个死刑犯比利小子——威廉沃顿入狱的那天。保罗那天因为尿道炎发作,晕倒在地上。科菲用自己的超能力治好了保罗的病痛。

见识了科菲的超能力之后,保罗计划带着科菲出狱,去救治好友患癌的妻子梅琳达。走过牢房时,科菲被突然醒来的威廉沃顿抓住了手臂。科菲痛苦的喊叫着,因为他感受到了威廉沃顿内心的罪恶,他看见了他无耻的该下地狱的罪行。利用蒙太奇把人物心理影像展示出来,揭示影片开头的疑问。原来,因枪杀案而入狱的威廉沃顿,才是杀害金发小女孩的凶手。

影片里没有涉及刑事侦查的内容,那么利用约翰科菲的超能力,感知人的内心。自然合乎情理,又让人印象深刻。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4)

约翰柯菲

二、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细节展示,塑造出善与恶对立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感染力

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除了剧情本身的魅力,演员的演技,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了。毫无疑问,《绿里》在这一点上非常成功。影片里主要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而富有感染力。

  • 死刑犯的对比,将一善一恶的形象跃然于心

约翰科菲第一次出现的镜头,是他超大的一双赤裸的带着厚重的铁链的脚,当他走下押送车,双脚踩上地面的那一瞬间,给人一种震撼。当他整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像是一座黑压压的大山挡在前方。他是一个黑人,身材魁梧高大,眼神里透着一丝痛苦,却又有一种安宁。

毫无疑问,他的到来,让整个监狱的人们都紧张了起来。尽管他的双手和双脚都被铁链拴着,像是被捉住的一只野兽,周围见到他的人还是本能的生出一种威胁感。

然而,最后,他顺从地走到了自己的牢房。当保罗问他名字时,他说:我叫约翰科菲,跟咖啡一样,只是写法不同而已。当关他的那扇门终于被锁上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另一个被送入监狱的死刑犯是身上有着比利小子纹身的年轻白人,就是威廉沃顿。他被押送来时,眼神呆滞,嘴里还留着口水,整个人看起来已经痴傻。他的双脚没有铁链,只是几个狱警在身边抓着他的双臂,半推半放的状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为毫无威胁的一个人,却在突然间发狂,袭击狱警,差点把可爱的狱警迪恩勒死。开始温顺的外表突然发起狂来,真的犹如一只凶恶的野兽。

可以这样说,约翰科菲入狱的过程,非常的顺利,没有任何反抗与波折。而威廉沃顿的入狱过程则充满惊险,甚至差点死人。

科菲虽死期将至,但仍然竭尽所能地,去帮助所有他认为应该帮助的人。而威廉沃顿,袭击狱警,侮辱他人,死性不改。两个人的善恶对比明显,成为冲突的双方,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5)

威廉沃顿

  • 狱警的对比:欺软怕硬,阴险小人与宽容大度,善良温和的对比,一反一正,深化故事内涵
  • 狱警的反面角色与死刑犯一样,影片里都只有一位——珀西。

    珀西作为一个狱警,总是以虐待犯人为乐,尤其享受观看犯人们在执行电椅死刑的过程。为了早点把他打发走,保罗答应让他执行犯人爱德华的死刑。然而,这次行刑却给所有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阴影。

    珀西故意没有打湿放在犯人头顶的海绵,导致通电后电流不能快速通过身体,而让爱德华生前经过了漫长的折磨。旁观行刑的人因为人身被烤焦而呕吐,场面一度混乱。这给爱德华,带来死前的极端痛苦折磨,令每一个人心痛又心寒。

    而反观其他狱警,保罗,迪恩,布鲁托,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安抚每一个犯人,确保他们在走的时候,尽可能受到短暂的折磨。从精神和身体上,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维持着人性的善的准则。

    珀西的阴狠报复与其他狱警的善良温和,形成对比,也形成冲突。有了冲突,就必须解决冲突,而冲突的解决,正是善与恶,正面与反面的较量。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6)

    保罗、迪恩和布鲁托

    • 鲜明的对比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偏见:种族偏见与认知偏见

    这里通过两个死刑犯外形,肤色的对比,尤其是周围人面对两个人产生的心理对比。形成一股强烈的反差感。而之所以人们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差异,是因为一种深深扎根的偏见和歧视。

    故事发生背景在1935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尽管美国在19世纪六十年代解放了黑人奴隶,并发布了《解放宣言》,但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现实的社会里这种歧视并没有消逝,甚至一直存在。

    林肯曾留下的一段话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我无意实现黑白两个种族之间的平等,在我看来这两个种族之间存在的生理上的差异将使二者永远无法在平等的基础上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的地位必须要有高下之分,我和其他很多人一样,都认为白人应该处于较高的地位。

    黑人约翰科菲的创作原型其实是一个黑人男孩,这个男孩被执行电击死刑时才14岁,原因是被指控杀害两名白人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男孩也一直在申诉自己是冤枉的。然而他却没有机会没有权利为自己辩护。

    虽然后来终于有人证明了他的无辜,然而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歧视和偏见扼杀。能不叫人悲愤?

    三、人性思考:

    约翰柯菲在看完人生中最后一部电影《天堂》后走向了电椅。他的悲剧结局,更能强化他生命中的美好品质,也让观众更加珍视真善美的德行。最后,我将说一说约翰柯菲通过自己救赎他人和救赎自己的生命历程,带给我们哪些人性美好的光芒。

    • 约翰科菲,一个超大个子的黑人,因犯下“应该被下地狱”的罪行而入狱,却犹如人间天使,给灰暗的监狱带来生机与光亮

    影片的主要背景是监狱,而焦点主要集中要关押死刑犯的E区。如我们想的一样,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全副武装的狱警,阴暗的牢房,身着囚衣的罪犯。整个环境充满压抑,冷峻和灰暗。

    对于囚犯来讲,他们知道自己不久的将来就要坐上电椅,为自己生命的罪恶画上句号。对于狱警们来说,工作就是保障一切顺利进行,安抚压力巨大的死刑犯们,维持好监狱的秩序,以保障他们尽力平静地走完最后一程。这里既死气沉沉,又绝望而痛苦。

    然而这一切,因为约翰科菲的到来,有了不同。他用超能力治好保罗的尿道炎,救活犯人爱德华的宠物老鼠,救治保罗好友身患癌症的妻子梅琳达。犹如天使一般,为黑暗的监狱带来生机与光亮。

    约翰科菲的超能力,让所有人惊叹。也正是这些被称为奇迹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一个善良,真诚,又单纯的约翰科菲。

    尽管身陷囹圄,即将被含冤处死,依旧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善良的人或动物。一个巨大的天使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深深的黑暗里看到了希望之光。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7)

    老鼠金格尔先生

    • “大块头”里住着一个纯真善良的灵魂。约翰科菲,就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他善良无私。影片里关于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彰显着他善良的人性之光。

    他爱分享。保罗的妻子为了感谢约翰科菲,特意做了玉米面包。面包的香味在监狱里飘散开来,给监狱又增添了一丝温情。约翰平时沉默不语,但此刻望着狱友爱德华渴望的目光,他毫不犹豫地把面包分享给了他。

    他对大自然充满爱与执着。他一直都赤裸着双脚,零距离感受着大地的温度。在去给梅琳达治病的路上,当他双脚踩在泥土里,踩在枯叶上时,他蹲下身,捧起一把树叶,激动万分。他闻着手里的树叶,脸上流露出的幸福,仿佛是回到了家,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他爱憎分明。当爱德华和威廉沃顿都想要吃他手里的面包时,他拒绝了威廉霍顿。因为他知道威廉沃顿是坏人。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事件是惩戒珀西和威廉沃顿。

    珀西在监狱里所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而威廉沃顿的罪恶,更是令人发指。科菲说他们是坏人,并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了他们。解决了影片里善与恶,正面与反面的直接冲突。

    他怕黑,像个孩子一样,害怕一个人在陌生黑暗的环境。当他刚来到监狱时,他问能不能不要关灯,因为他怕黑。最后在执行死刑时,他请求不要给他戴头套,因为他不想处在黑暗中。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再次肆虐,仿佛一个无辜的孩子,就这样被人送到生命的尽头。

    约翰科菲,真的像天使一样,带给周围每一个善良的人温暖,他竭尽所能帮助所有他认为应该帮助的所有人,包括动物。他用单纯的口吻诉说着他看到的一切,又因看到别人的罪恶而痛哭流涕。他让我们相信,世界充满无休止的苦痛,但仍有真善美的存在,我们不应该放弃希望。

    绿里奇迹背后故事(无言的悲剧结局)(8)

    • 牺牲自我,传递希望。用一个无言的悲剧结局,唤起无尽的希望之光

    科菲临刑前,保罗等狱警带着他去看了一部电影——《天堂》,正是影片开头引起年老的保罗流泪回忆往事的那部电影。看着电影,科菲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而陪他看电影的人,都在流泪。

    行刑时,他走在绿色的一英里上,大家的心情无比沉重,而科菲却带着轻松的口吻,向他们讲述自己做的梦。他梦到了爱德华先生的老鼠,老鼠去了布鲁托说的那个地方,日子过得非常好。他还梦到了那两个金发女孩,她们坐在他的腿上观看着老鼠先生的表演。他带着微笑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英里。

    这绿色的一英里,原本通向的是死亡,是绝望,然而,约翰柯菲用他的执着和信仰,用他的慈悲大爱,点燃了世间的善与光明,让这最后一英里,通向了美好的希望——天堂。生命的旅程,是一场自我救赎与救赎他人的过程,而只有心怀希望,才能完成生命的救赎。

    结语:

    电影的结局是悲伤的,科菲面对旁观的人,以及受害者家人的愤怒与诅咒,保持了沉默。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这样一个美好的天使离开,无疑是一个悲剧。

    而作为观众,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则是悲剧的意义。悲剧的意义,在于其发人深省。科菲把自己的超能力传递给了那只小老鼠,也传递给了保罗。让他们奇迹般地一直活着,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保罗把这看成是上帝的惩罚。其实更是一种告诫:每个人都应该心怀善念,保持人性的美好!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它让我们相信:科菲一定是去到了天堂,因为他有如此美好的灵魂。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升华,因为他用自己的灵魂唤起了世间美好的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