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战略机遇开启传祺新征程(对话王秋景解密传祺)
53岁的王秋景,坐在别人面前的时候如果一言不发,他看上去就像一位儒雅的大学教授。如果他开口讲话,你会发现他应该就是大学里那种知识最渊博的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中国有句古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用在喜欢读书、喜欢专研问题的王秋景身上,再合适不过。王秋景的真实身份是广汽集团执委会副主任,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现在他执掌的广汽研究院堪称中国最牛的汽车研发机构之一。
但很显然,当你跟王秋景面对面交流超过一个小时后,你会猛然发现,眼前的这位大学教授不仅能教书,还能“带兵打仗”,而且所打过的大仗基本“逢战必胜”。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应该还是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这种“大家”显然不是只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能真正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军”。
新胆识,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中国的所有大型国有汽车集团里,挂牌仅有20周年的广汽集团,在发展汽车工业上算是起步最晚,资源秉赋最差的,可以说这种“差”没有之一。以至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汽大力开展合资业务时,业界一致给出的评价就是:广州不适合发展汽车工业,当时,广州标致合资项目刚折戟沉沙。
随后,广汽集团用20年辉煌的发展历程证明,在羊城大地上不仅适合发展汽车工业,更适合打造领跑国际化的本土汽车品牌。而快速崛起的广汽自主乘用车品牌——传祺,就是这样的鲜明例证。从2011年到2016年,广汽传祺以超过85%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自主乘用车销量基盘从当年的1.7万辆拉升到去年的37万辆。
而在合资板块,除了既定的广本和广丰两大主力合资事业体得以稳健经营,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等新兴合资板块也开始异军突起。于是,在今年6月上旬广汽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晚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骄傲地宣称:广汽用20年精耕细作的发展历程,将外界“广州不适合发展汽车工业”的质疑抛在了太平洋。
曾庆洪说出这番话时,正值广汽自主乘用车品牌传祺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际。事实上,正是因为广汽同时在合资和自主两大事业板块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才让集团掌门人曾庆洪的上述表态变得更有底气,也更加掷地有声。然而,纵观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对此进行持续投入的央企、国企和民企可谓“大有人在”,但真正收获品质、品牌和效益的本土汽车品牌,却并不多。
而在为数不多的“非典型”案例中,广汽传祺可能真的称得上是创造了业界“传奇”。今年前五个月的销量统计显示,在中国品牌汽车布局的各大细分市场当中,广汽传祺推出的GS8\GS4\GA6和GA8这四款新车型,就分别在中大型SUV、紧凑型SUV、中高端B级车和高端C级车等四大细分市场“拔得头筹”。
来自广汽乘用车的销量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广汽传祺全系产品销量超过4.4万辆,同比增幅52.1%;1-5月累计销量20.75万辆,同比增长62.2%,完成年初既定的全年产销超过50万辆是大概率事件。而对照之下,中汽协的统计显示,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只增长了1.5%,有调研机构按照新车上牌量统计同期结果为下跌了5.1%。
对照之下,广汽传祺在多个中高端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并取得销量和份额上的逆势增长实属不易。
如果说打造一个销量爆款可能多少靠一点“运气”,但一口气向市场投放如此多的细分市场领军者,广汽传祺的“全面开花”就不能只靠运气而必须拼实力了。在被问及广汽自主研发有何秘诀时,坐镇广汽研发阵地长达十年、担纲广汽研发体系“总设计师”的王秋景的脸上却始终堆满了谦逊。
“每一家都有先进的进口设备,这一点包括国外品牌也一样,用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研发设备,但是广汽研究院在内部体系、流程、规范上有自己的优势,来保证让设备、人才发挥到最佳的作用。”在解释为何广汽研发体系只用了短短十年,就收获了比绝大多数同行更“丰硕的成果时,王秋景将其归因于广汽的研发“土壤”——环境和体系。
如果说设备和人才都是可以对外引进的话,那么能让“TA们”在一起产生微妙化学反应的主要差异点,就是“实验室的条件和环境”。王秋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好比大家都会开车,但是有的人可以做到人车合一,就是这个道理。(研发的效率)关键要看设备、人才与产品开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
无疑,在过去十年里,亲眼见证并推动了广汽自主研发体系从无到有、又从有到优的王秋景,在给出上述答案时的心态是无比谦逊的。而在外界看来,如果要从形而上的视角来总结过去十年广汽自主研发的成功经验,最应该拿出来说的是这两点:第一,立足长远的“战略”;第二,坚定不移的“执行”。
在广汽集团挂牌的20年时间里,如果说前十年忙于“合资版图”的壮大是“将师傅请进们”的话,那么后十年埋头苦干“做自主”,则是广汽自主品牌战略起步和觉醒的关键十年。
2008年10月,当时任南汽集团副总经理,长期分管南汽技术研发的王秋景从南京“跳槽”到广州时,广汽研究院已经挂牌两年零三个月。但当时的广汽研究院总共只有100多人,而广汽做强自主品牌的战略已经箭在弦上,全部研发团队都忙于在引进的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基础上打造广汽传祺首款中级轿车GA5。
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十年前的广汽自主研发能力并不为过,但在王秋景带领下,十年后的广汽研究院已然完成“逆袭”。王秋景说,现在的广汽研究院总人数已经突破3000人,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跟不上,今明两年还要为1800多名员工物色新的办公场地,同时推进的整车开发项目(含全新产品、技术改型和年度改款等)多达27项。
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的广汽研究院用“兵强马壮” “成果丰硕”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而背后,用王秋景的话来说,这是广汽集团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的投入。截至目前,广汽在自主研发体系和能力上的投入累计超过155亿,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增投入为120亿。预计到2020年,广汽研究院总人数将突破5000人,王秋景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
“所谓‘国内领先’,不谦虚地说就是要数一数二,所谓‘国际先进’,就是敢和国际汽车巨头的研发能力同台竞技。”王秋景坦言,目前广汽研究院的产品开发体系和流程在行业内还是具有一定领先性的。
“广汽研究院产品开发,投入数百上千人去开发,但因为有既定的流程体系做保障,我们同时启动27个整车开发项目,但外界的感觉是我们一点不慌乱,所有的工作安排都是‘静悄悄’地展开。”
新路径,让广汽自主“后来居上”
事实上,所有的中国品牌汽车在进入市场初期,几乎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跨栏跳,区别只在于,有的人跳着跳着能找到感觉而且越跳越高,到最后完全可以丢掉别人给的“拐杖”独立弹跳,而有的人因战略上的短视则在模仿和借鉴甚至逆向开发中逐渐“沉沦”,到最后居然的都忘了自己出发的初衷是构筑真正意义上“独立自主”开发体系和流程。
幸运的是,广汽自主从过去短短十年的积累中,就实现了引进技术平台、消化和再创新的“三步走”的跨越。众所周知,广汽传祺项目启动初期,通过从外放合资伙伴菲亚特购买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广汽开发出属于自己的B级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首款B级轿车GA5和紧凑型SUV GS5,后者是广汽自主在进入市场初期得以站稳脚跟的最关键的一款新车。
如今,在打造出GA8 GS8 GM8三款(前两款已经投放市场)面向高端市场的C级车基础上,广汽传祺还在跨平台模块化架构上(G-CPMA)开发上领跑国内同行,后者在发布之初不久便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意味着,短短十年时间,广汽自主从“跟随”到“引领”既定战略,已经率先在“研发”前端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革新来看,目前包括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等大众化品牌,在整车开发的理念上都已经从“传统的平台技术”,过渡到“底盘平台 模块化”,前者适合于“同级别多车型平台共享”,比如大众早期的PQ系列整车平台,后者则“部分适合跨级别多车型共享”,比如A级车和C级车共享部分模块化架构。
而在当下,最新也是最先进的整车开发技术则完全可以打破平台和车型级别概念,实现“跨级别额多车型共享”的跨平台模块化架构。而广汽传祺打造的G-CPMA(GAC Cross-Platform Modular Architecture)则属于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关键性成果。王秋景说,这意味着广汽的整车(含传统燃油和新能源)和整机开发能力,整体处于自主品牌前列。
汽车头条APP了解到,目前在所有中国品牌汽车中,敢于宣称已经实现跨平台模块化架构开发整车的,除了广汽只有奇瑞、吉利和观致。
熟悉整车开发流程和特点的业内专家告诉汽车头条APP,跨平台模块化架构的好处是:第一,跨平台的多款产品可以同时启动开发,研发效率大大提升研发周期有效缩短;第二,共享模块化架构开发的成本得到更好均摊,研发成本大幅降低;第三,整车平台延展性更强,新能源和传统燃油动力共享,更适合搭载领先的科技和配置。
这些所谓的“优势”,部分已经在广汽传祺项目中得以“完美实现”。比如,广汽传祺的卓越经营质量,就让绝大多数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侧目加羡慕。
“国内自主品牌目前盈利的不超过5个,有些品牌只是工厂盈利,如果算上研发费用则还是亏损状态。广汽研究院目前累计投入150亿元,广汽传祺的盈利是工厂-广汽乘用车和研发-广汽研究院都进入了盈利阶段。”回首广汽自主十年,王秋景一半是感慨一半是欣慰:“广汽传祺不仅仅销量上来了,品牌也开始向上、广汽传祺在消费者中有了名气,更关键的是企业的利润也做起来了。”
“大型国有汽车企业中,紧靠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盈利的,国内大概只有3-5家,广汽乘用车不仅短时间里做到盈利,而且在盈利贡献上还能迅速赶超旗下主力合资板块(广丰 广本),的确实属不易。”王秋景告诉汽车头条App,传祺品牌新车在市场终端的热销,一方面既得益于前端高质量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后端高质量的销售、服务和运营。
在王秋景眼中,总体上一款车卖的好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产品开发得好,试验验证得好,工厂的制造水平高,有质量保证,还有就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工作“给力”。不过,身为广汽研发机构负责人,王秋景认同一点:“产品开发在里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院首先要对产品有一个好的定义。”
这好比是一个人身上的优秀基因,一定就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而非靠后天努力获取的。
“如果算上年度改型和新能源车项目,广汽研究院目前正在同事推进的整车开发项目多达27个。不过从外面看,我们这里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没有乱哄哄而是静悄悄的。”王秋景告诉汽车头条App, 通过流程优化和项目统筹,广汽研究院已经将整车开发周期从国际通行的36-48个月,压缩到去年的30个月,今年的目标是进一步压缩到27个月。
而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整车开发效率,以进一步提升广汽乘用车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需要特别澄清一点是,我们对研发周期的压缩是不以牺牲质量和标准为前提的。在质量上我们不仅不能降低,还必须有所提升,周期压缩了试验量却增加了,而且不提倡让员工加班。”
而要做到让开发周期缩短,质量还得有保证,同时员工工作量不增加,意味着整个研发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的把控。比如电子电气系统、发动机的研发周期一般会在两年以上,所以我们提出来平台开发与技术开发先行,就是把未来可能用到的平台或技术提前开发,先成立平台与技术的开发团队,跟产品的研发相比往前提一个周期。
在造型开发和设计上,广汽传祺同样“不走寻常路”。一般来说,整车开发和设计前,先有产品定义,而产品定义就需要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充分调研。在王秋景主导下,广汽研究院成立了自己的“市场部”。“我们让造型的设计人员参与市场调研,等于把造型工作提前,就相当于缩短了整车的研发周期。”
“一些串行工程就要变化为并行工程;原来的小并行工程就变为大并行工程,这就需要对项目过程的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秋景深信的逻辑是,体系跟人的结合好不好,最终都会反应在最终的研发工作成果上。他调侃称,作为研究院院长自己就是这个“乐队”的总指挥,需要对研究院的资源进行最适当的调配,来实现研究院的高效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好的体系、流程建设。
从2008年加入广汽并担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到如今掌舵这艘载满3000多名船员的“巨舰”,王秋景说他一直持续的工作状态就是:一边做产品开发,一边制定产品开发流程,其最终是要实现“让研究院有系统地发展和运行”。而这套科学合理又极富前瞻性的运行逻辑,才是广汽研究院区别于其他汽车企业研发机构的“软实力”,也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新思维,成就不一样的“技术哲学”
“我不仅一个技术人员,更是一个企业家,管理研究院的企业家。这是技术哲学的解释。”在广汽研究院提供给媒体关于王秋景的个人的两段文字简介里,“致力于技术哲学的探索和实践,力求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这样的表述被放在了第二段的“最后一部分”,王秋景本人对“技术哲学”的提法非常有同感。
王秋景坦承,自己在南汽任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技术相关的工作,前十年的工作还经常发一些技术论文,现在在研究院也主张大家做技术,尤其是领导岗位,让大家愿意去研究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氛围。“我本身愿意思考,去思考系统,技术是一个要素,研究院技术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战略、是架构,是组织、是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让研究院做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广汽研究院内部人士告诉汽车头条APP,最近几年关于广汽研发战略的提法,大多数都是出自院长本人的“新思维”。比如,广汽研究院给自己定下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小目标”,还有最近同样提得比较多的“转型发展”向“技术引领发展”,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协同”……基于对研发战略的足够重视,广汽研究院还单设“战略研究部”,来研究市场变化和追踪技术走向。
因为对战略的重视,让王秋景执掌的广汽研究院各部门,在行动前就把问题研究得很透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中途发现方向不对时,再延缓或修正既定的整车开发计划。
“现在我们是依靠市场部科学调研数据来判断,比如“多金老人”、“政府中层人员”、知识女性”、“泛90后”等等需要什么产品。还有GS4我们要改款,我们要研究市场上的经典车型,看看延续了好多代的车型有什么共性,来支撑GS4业发展到第7、8代。”王秋景说,以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来开发新产品,现在依托调研获得的大量数据,形成可行性报告以“路线图”方式推进所有工作。
在媒体走进广汽研究院的当下,王秋景正在敦促各部门编制“2510技术规划”,即部门在未来两年、五年和十年分别要在各自负责领域的技术开发上,做到什么程度?王秋景称,此举是希望通过培养团队的战略眼光,以保证整个团队有效把握未来技术的研发方向。“这个程度都要围绕国内技术领先来做,每个部门都要思考未来的战略要怎么做,现在我们一个部门能拿出来五六十页的PPT,不是空洞的目标,是有路线图的。”
王秋景明显感觉到,通过编辑“2510技术规划”,现在广汽研究院各部门均表现得工作热情高涨,比如,去年技术创新的费用预算为2000万,今年前两个季度技术创新立项费用已经花掉1个亿。这意味着,如果要持续推进这一系列“规划”,意味着广汽研究院需要向集团申请更多的创新立项的预算费用。
目前,张帆主管的造型设计中心,论水准已经是国内一流的。但在新规划的指引下,王秋景给造型设计中心定下的“小目标”是:未来用十年的时间让广汽传祺的造型水平能够达到宝马、奔驰的水平。而在动力总成技术方面,王秋景的规划是,到研发中心成立20年的时候,让广汽自主开发的动力总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事实上,广汽近期即将投产的2.0T GDI发动机,在性能指标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按照既定计划,今年底即将投产明年批量供货的广汽自主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已经成为广汽在突破现有动力总成技术上的最后一个技术难点。“如果没有自动变速器的供应瓶颈,传祺最热销的GS8中大型7座SUV月销可以卖到两万辆。”广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由于传祺GS8搭载的自动变速器采购自外部供应商,因此在市场需求出现变化时很容易出现供货不足的问题。
汽车头条App了解到,除了大力强化前端研发能力,广汽集团还在新产品开发、核心动力总成、前瞻技术布局,尤其是当下最令人瞩目的自动驾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上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按照王秋景的说法,广汽研究院的整体研发能力和体系建设,是对照集团对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20年(十三五期末)实现年产销突破百万辆的中期目标来稳步推进的。
为了确保自己战略预判上的前瞻性,王秋景在闲暇之余有个伴随他一生的爱好——博览群书。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他,还主动向到访的媒体推荐两本他刚看完觉得非常不错的书,一本是《新产业技术革命》,一本是《重新定义战略》。“我自己就是靠多读书、多思考来做决定,我想,通过不断学习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决策方向的正确性。”
而如何指挥一个3000多人的“高精尖”研发团队有效运作,同样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管理难题。对此,王秋景则显得举重若轻:“我首先是要做到对全局的把握,二是对战略目标的把握,三是团队对于战略的理解,让三千人的团队弄明白战略的方向,才可以让大家朝着战略目标去努力。第四就是配齐各种研发需要的资源,成立质量部、项目管理部、市场部等等,人力资源科升级为人力资源部。第五就是以人为本。”
新视野,探路不一样的“国际化”
如今,坐镇中国汽车行业成长最快的研发机构,王秋景面临两项重大的现实挑战:第一,如果通过现有机制和体制的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广汽在整车开发上的效率;第二,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人才和团队的国际化难题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在王秋景的提议下,广汽集团高层已经决定,继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外,下一步将在美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底特律增设一个研发中心。
而在研发体系上,广汽工程研究院成立十多年间,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50亿元,目前研发团队已经从当初的1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超过3000人。王秋景告诉汽车头条App,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广汽集团还将在研发领域投入1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设备采购和国际化人才的引进,预计2020年研发团队突破5000人,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
按照广汽集团此前对外公布的时间表,广汽传祺品牌乘用车预计将于2019年前后正式进军北美市场。而在此之前,研发职能和研发团队的国际化,必须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品牌汽车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所面临的门槛很高,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先完成对标升级,尤其是油耗、排放和主被动安全上都面临提升压力。”
汽车头条APP了解到,传祺品牌进军美国市场的首款车型,将是基于眼下热销的GS8平台开发的全新产品。
王秋景介绍说,在今年底左右广汽希望在底特律在成立一个全新研发中心,这是继硅谷研发中心之后广汽传祺在美国建立的第二个研发中心。按照既定的分工,广汽硅谷的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新能源、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底特律研发中心则主要做油耗、排放、安全法规方面的研究,来完成2019年底广汽传祺进入美国市场的目标。
因为广汽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储备和培养上一下子变得“时间紧、任务重”。对此,王秋景从研发团队的国际化方面,提出了一些“脑洞大开”的设想,并在集团支持下展开大胆“实践”。比如,广汽通过美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大肆“挖角”外籍工程师;而在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上,则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外派”合约培养自己的人才。
王秋景介绍说,广汽研究院今年开始将派20个人去海外工作和学习,主要是派往一些海外供应商处,希望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以后每年将选派技术人员赴海外培训。广汽研究院将加大对年轻海归人员的招聘,让有海外生活背景的人到各个部门工作;加大招聘外籍工程师的力度,两方面带动国际化的文华和视野。另外,在研究院的主动邀请下,今年有22场请知名供应商在研究院办技术展览。
“我们派驻国外的都是内部推荐的科长以上的技术骨干,派驻时间以一年算,今年计划派驻20名骨干,上半年已经派出16名。”王秋景告诉汽车头条APP,除了“送出去”还有“招进来”,除了在美国当地挖角外籍工程师,广汽研究院也喜欢招募有汽车工程技术背景的“小海归”。“‘老海归’我们一般不招,因为从各条业务线的管理职务上,我们已经没法安排。”
今年5月,广汽研究院在美国启动了新一轮国际化人才的招聘工作,几天下来一共面试80-90名应聘者,其中已经确认录用29名,1人已经跟广汽研究院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用王秋景的话说,目前广汽研究院硅谷研发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的职能是集聚国际高端人才、是广汽研究院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是广汽研究院整合国际前瞻技术的平台,招聘的人才跟广汽研究院的体系融合,融入到一些研发项目中,并且在项目中发挥作用。
“国际化目前刚刚起步,整体与国际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说我们设立一个国外研发中心就是国际化的企业了,也不是把一款产品拿去国外市场就国际化了。”对于广汽传祺国际化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王秋景表现得异常理性而克制。“北美研究院真正可以对广汽自主产品开发起到作用还需要时间,因为不是简单招聘几个人在海外就具备了研发能力,而是通过这些人逐渐的去摸索、建立体系和流程,建立了体系和流程后这些人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尽管国际化的挑战阻力重重,但很显然,王秋景和他执掌的广汽研究院已经在路上。中国品牌乘用车这一次进军北美市场前景如何,现在看来可能难有定论。但王秋景坚信,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值得期待。(完)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