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这首词惊魂未定时)

苏轼有那么好的人缘,为什么会被下狱呢?而且还是因为一篇文得罪,这倒底是什么文章呢?而苏东坡又会怎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呢?

苏轼人生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这首词惊魂未定时)(1)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写在定慧院,那是苏轼在黄州的第一处住所。在这首词里,只写了一人一鸟。上阕写孤鸿见幽人,下阕写幽人见孤鸿。大概只有苏轼自己了解写作此词时的处境,才能明白,那词中人就是飞鸿,飞鸿就是人,那就是他自己。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乌台诗案

在那场后来被称为“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中,李定、舒亶等新党摘取苏轼一封谢恩表和众多诗词中的语句,以诽谤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那么《湖州谢上表》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时,依惯例向神宗上表致谢,这本是官样文章,可苏轼一向疾恶如仇,遇有不平不吐不快,于是表中出现了这样的牢骚:“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意思是说:我自知生不逢时,无缘跟你们这些新进的政治暴发户共事;朝廷大概是看我年纪大了,在下面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才派我去管管小民。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讥讽朝廷”的帽子就这样被扣上了。

苏轼人生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这首词惊魂未定时)(2)

乌台诗案

那些新党人罗织罪名,他们要置这位常令他们如芒在背的舆论领袖于死地。原来苏轼一贯反对新法,但此时新党炙手可热,原来的反对派都已退居各地,唯有苏轼仍然不时发出反对之声,屡屡在诗文中对所见新法弊端表达不满。众人装睡,一人独醒,醒着就是罪过。

苏轼在湖州太守任上被逮捕。很快他被押解到了京城,被投入御史台审判。苏轼的诗词、文章、书信统统成了罪证。其中有些确属讥刺时政,有些则是政敌无中生有、穿凿附会。那些人劝神宗皇帝违背“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训,处死苏轼而后快。

在这件大案中牵涉了苏轼39位亲友,一时风雨凄凄、人心惶惶。幸好神宗皇帝尚存爱才之意,以及正义之士的救援,苏轼逃过一死。最后皇帝下诏,苏轼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

这场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把恐惧打入了苏轼的意识。黄州之前的苏轼,就像一只黄鹂,时时唱着动听的歌,为此引来无数赞赏,也无形中招来嫉妒和忿恨。而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洗刷出这世界原本的残酷面目。等待命运判决时的无助和风吹雨淋的切肤之痛,终于让他懂得了隐藏和沉默才是求全之道。

苏轼人生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这首词惊魂未定时)(3)

苏轼

写作此词时,已是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恐惧孤独依然占据他的心。

“缺月挂疏桐”,一句将人带入静谧幽深的夜里。漏已断、人已静,心思沉重之人独自在月下树影里徘徊。他此时孤寂、凄苦。他还没有学会如何与黄州安然相处。他内心的惊悸惊得起孤鸿。回想那噩梦发生的地方,宛如安静的枝头上藏着一颗惊雷。得罪皇帝,贬谪黄州“亲友绝交”、“郡中无一人识者”,却又祸不单行疾病连年。

有恨,却无人清楚明白自己的心。

只见那只孤鸿在焦灼中来回飞动,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枝丫来栖息。但它拣尽所有的寒枝也不肯栖落,最后宁肯决绝地在冰冷的沙洲上独自飞行,也不愿降低格调,与众多凡鸟沆瀣为伍。“良禽择木而居”,这是多么一只好鸟呀!

苏轼人生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这首词惊魂未定时)(4)

在黄州

在监狱中度过的四个月让苏轼惊吓不已,但与牢狱之祸相比,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放弃自己的品格。事实上,出狱当天,“以诗得罪”的他就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明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贬谪黄州可以打消苏轼“致君尧舜”的念头,让他成为不羁的塞上野马,但他绝不会与靠投机取巧赢得君王宠爱的小人为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黄州的艰苦丝毫无损苏轼的高洁,只是把他的生命和诗词推向了另一个轨道。

苏轼人生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这首词惊魂未定时)(5)

在黄州

这就是苏轼,在黄州他感受到了从来没有的孤独寂寞,那么他还像以前那样慢慢习惯这里,还会在这里找到乐趣吗?请大家关注我们明天说苏轼,苏轼在黄州的日子!谢谢大家,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