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往事的下一句是什么(陈年旧事)

今天,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故事,你想听听吗?

01.星座的隐喻

“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点高冷,感觉不太好相处,没想到接触下来发现是逗比”。

“开始觉得你是高冷的性格,没想到相处久下来发现是个疯子”。

以上是我的身边的同事给我的评价,准确来说是性格上的评价,简而言之就是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性格开朗又大方,如果用初中时流行的星座玄学而言,那我一定会说,因为我是出生在四月份的白羊座,典型的白羊座性格就是热情奔放,爱好追求新鲜事物。但是其实,我初中以前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说话轻声细语、温柔又内敛的形象。所以说,星座就是早期的“人设”,你一旦开始接受星座上的描述以及对你设定的标签,你会发现,很大程度上你就会“活成”星座中的样子。

与此同时,对于白羊座的典型缺点——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只有三分钟热度,也成为了我学生时代很多事情半途而废后归咎的借口,我称之为性格上的“人无完人”。我在想如果我自始至终从未读过什么星座玄学,那么高中时语文老师布置的“66天计划”,即旨在培养我们的写作习惯而布置的连续66天每天写一篇短篇随笔的任务,我是不是就能够完成这项老师苦心孤诣布置的任务了。虽然最终坚持完成的也是寥寥数人,但是身为语文课代表的我,是不是就不会让老师失望,更不会让此事产生的“羞愧感”多年萦绕在我心头,每每想起当时课堂上老师公布“计划”成果时“略有失望”的眼神就耿耿于怀。

02.读书这条出路

我的原生家庭是五口之家,父亲在家族男儿里排行老大,母亲在娘家也排行老大,因此他们爱情的第一枚结晶——我自然成了内孙和外孙里排行第一的老大姐,自然也事事都要“立榜样,做标杆”,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事情,我都必须要“带好头”,争气的我自然也从未让长辈们失望过,也许在茶余饭后间还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在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过去,养儿防老、延绵香火的观念让90年代就身为人母的妈妈在生完妹妹后不得不加入“计划生育政策”的逃跑大军里,家中小弟自然就是计划生育漏网之鱼,父母生物学染色体X和Y的奇遇,可想而知,弟弟自然被视为“妈宝”,我们大事小事也没少让着他。

我们家虽谈不上殷实,可父亲早年营生尚可,开了一家诊所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称不上中产阶级也是小康水平。母亲作为长姐,家里十一个孩子,几位排行前几的姨妈们也不具备读书的条件,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父亲只读到初中毕业,但是父母还算重视教育,打小便为数不少地耳提面命“只有读书将来才能有好的出路”,也或许是因为我作为家中长女的缘故,小时候父亲还心有余力地辅导我功课,而到弟弟妹妹上学时功课就是我来辅导了。

记得一次辅导我妹妹功课,我自认为非常简单的数学题却无论如何都教不会她,屡次没能正确理解和作答,让我火冒三丈一顿大骂,心里还想着“怎么会有这么转不动的脑子”,看着她委屈巴巴眼泪直掉的样子,最后一把抢过习题册说“不要你教了,呜呜!”依稀记得此事最后是以午饭时间收场。

如今我大学毕业已三年多,妹妹正在备考研究生,弟弟刚上大一,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伟大了一辈子,家中的教育重担也终于快卸下了,二老也找到了新的生活动力,偶尔也畅想晚年生活的光景,我知道,这是他们也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真实写照,我们因缘际会这辈子成为血亲,唯有互相珍惜和感恩这份美好才不枉此生!

03.被眷顾的幸运儿

陈年往事的下一句是什么(陈年旧事)(1)

我的学生时代一路走来其实还算相对顺利,除了小学二年级的那次转学经历后遇到的短暂被“排挤”现象以外。小学二年级下半年以前,我在新英老家读书,父母在外务工,计划生育的原因身边只带着弟弟,在那个小镇一小,三个小姨同为小学老师,我自然学习上也算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虽然是万年老二,老大是我同桌男生班长。还“裙带”了一个副班长,虽说班里几个男孩子很淘气,但也是万分不敢真的来事,毕竟有班主任五姨为我撑腰。

直到转学后,因为转校生又是外地人,一下子被各种“淘气包”莫名其妙地“欺负”,学我说话的口音、放学堵门不让回家等等,时年8岁的我顿时感觉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校园霸凌”,自然回到家便告诉了爸妈,次日,邻居家那个在上四年级的秋容姐就作为高年级的大姐大帮我出了头,现在回想起来,四年级的女生比二年级的男生还是个子高出不少的,秋容姐利用身高和语言的气势瞬间就压制住了那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轻松地度过了小学时光。但后来却看着同样的事情在六年级上演,班上的“魔头校霸”欺负另一个女生,反而却给我“撑腰”时,我也是细思极恐,为那女生打抱不平。

现在想来,当年那些“面目可憎”的“校霸”们,现在过着怎样的人生,有没有后悔小时候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虽说比起如今诸多恶劣的“校园霸凌”事件,他们的小打小闹不及时下这些恶劣事件的千分之一,但是倘若当年曾经被他们“欺负”过的女孩,并不是每一个都像我这样幸运,有家人疼爱重视,有朋友出头帮助的话,内心脆弱的轻则自闭,重则抑郁,甚至改变一生的性格和人生,试想这样的罪过谁能承受得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愿你生而为人,问心无愧也能被世间善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