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如何逆袭)
之前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热爱学习(自信)。
他们喜欢听课,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享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
课间或者放学的时候,他们经常也会玩得很投入。但是他们自己会做好规划。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知道需要安排多少时间去完成,玩够了自己会主动去写作业。
是的,父母不需要盯着他们学习。
同时在学校里,老师也很少需要特别关注他们。
如果课上有听不懂的内容,课下他们马上就会找老师或者同学请教,或者自己拿着课本钻研,直到彻底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甚至当某次考试成绩下滑的时候,他们不需要老师批评,自己会找原因,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会付出更大的努力。
这些孩子,他们习惯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家长的表扬。他们不会允许自己的成绩变得中庸。
他们享受上学的乐趣。刚考完试,他们就开始期待公布成绩的时刻;学校开家长会,他们会特别兴奋;老师家访,他们也会高兴地在家里等待老师的到来;甚至放假的时候,他们也会满心欢喜地等待开学。
在他们眼里,学校是他们的主场,那里是最开心的地方。
老师和家长只需要关注有没有发生特殊事件让他们的心态发生改变。
这一类孩子相对来说是比较让人省心的。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的成绩在班级里中等或者偏下。
他们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写作业,甚至不喜欢上学。
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自己的学习成绩被批评,更害怕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放在一起比较。
他们经常会羡慕成绩好的孩子,但是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成为那种学生。
他们更喜欢玩。玩手机,玩电脑,玩游戏……只要不是学习,都可以。
在学校,几乎每一门科目的老师都关注他们。上课不认真,成绩退步,考试不及格,作业没完成……
在家里,父母也特别关照他们的学习。甚至每天亲自辅导到深夜……
于是,老师和父母往往给了他们这样的标签:不听话,就爱玩,搅屎棍,成绩差……
老师很头疼,一个班里这样的孩子不少。
家长也很头疼,就一个孩子自己也教不会。
孩子也很头疼,自己学不好,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在家里被父母天天骂。
对这些孩子来说,假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终于可以放飞自我。
他们希望永远都是假期。因为,开学以后他们会回归地狱。
家长会,老师家访这一类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磨难。
有时候,他们也会尝试改变。他们很努力去听课,最后发现无济于事,慢慢地也就不想努力了。
他们找不到学习进步的方法,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喜欢上学,越来越害怕老师,越来越希望老师和同学们“看不到”自己,他们甘愿做个“透明人”。
这一类孩子,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厌恶学习,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成绩可以变得优秀。
很多家长都会祈祷: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好学上进,成绩优异。
现实吗?现实!
以本人从事教育行业前后的经历来看,让一个原本不爱学习的“差生”变成一个主动求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可能的!至少本人见过不少例子。
那么,如何让第二类孩子变成第一类孩子呢?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在外人眼里,这两类孩子的区别是成绩好坏,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同。
实际上,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兴趣。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信心即能不能学好,有没有兴趣即要不要学好。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是核心。当然,这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想要逆袭,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现实的。
先要明确,一个孩子出现的问题,80%以上是家庭(父母)导致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一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在孩子未来的学习、工作、感情等方方面面,父母的影响潜移默化,无处不在。
父母经常吵架,打骂孩子。孩子极易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
父母经常抱怨邻居,抱怨长辈。孩子也会抱怨父母,抱怨社会。
父母一回家就抱着电脑或者电视。孩子回家马上就会翻出玩具,或者调出动画片看。
父母在家不爱干家务。孩子不爱写作业。
……
言传身教。老师(父母)在教,孩子在学。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延续。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就请父母在孩子眼里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孩子上进的,父母可以在家看看报纸、新闻,处理一些文件。
希望孩子孝顺的,父母自己先做到,空了多带孩子回老家走走,闲了多给老人打打电话。
希望孩子听老师话的,父母先尊重老师,多跟孩子探讨老师的辛勤付出。
希望孩子向身边的孩子学习的,父母先跟对方的家长学习。
希望孩子有爱心的,父母先学会包容社会,包容别人的不易,用行动去表现。
希望孩子重拾信心,希望他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课本知识,那就请父母先相信孩子,相信他们可以进步。孩子出错的时候,鼓励他;孩子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一小步),赞美他;孩子在努力但是还没有进步的时候,表扬他。尽量少指责,少抱怨孩子。一定要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成长,不要给他造成太大的压力。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又希望孩子改变很大甚至逆袭反超的,个人只能建议他放宽心态,允许孩子平庸。
这些,只是家庭给孩子的后勤保障,还远远不够。
以前失守的阵地,必须靠孩子自己去抢回来。父母可以做的,是陪伴,是鼓励。
时间最好是暑假。平时课业重,放学还有不少家庭作业,基础差的孩子很难做到学习新知识和弥补旧知识同时进行,并且同时做好。
首选科目建议是数学。数学的连贯性最好,逻辑性最强,同时也是大多数孩子最先失守的阵地。
高年级的孩子先选择低年级的课本和题目作为主战场。初中的孩子可以先选择小学的课本和题目作为主战场,再过渡到初中阶段。
拿五年级孩子举例。五年级的数学考不好,往往是因为前面三年级、四年级的课程就开始落下了,甚至二年级,一年级。
需要的材料,每个学期的课本,相应习题,期末试卷(最好能与当时考过的试卷一样)。
我们花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找回他的信心。
我们先与孩子做好沟通,我们是跟孩子一起在查漏补缺,因为成绩不好不止是孩子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没做好,所以现在我们愿意花时间与孩子一起进步。得到孩子的认同,并且承诺以前的内容(现在是五年级)巩固好了都可以得到相应奖励,比如一年级上学期的期末卷得到95分以上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一年级下相应什么奖励;二年级上……依次类推。一定要耐心,不能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要孩子心甘情愿地与父母一起完成这个计划。
晚饭后,孩子温习一年级上册的课本,争取把课本的每一页每一个字都认认真真看完并且去理解它,包括前言、后序、课后小知识、课后习题,随时用纸笔演算。有不懂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先思考琢磨,实在解决不了再与父母沟通。父母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主,不要直接给答案。记得鼓励表扬,不要去批评他。
此时我们尽量陪在身边,可以拿孩子一年级下册课本看。要耐心,我们有多认真,孩子就有多认真。
一般来说孩子看完第一遍,肯定会有收获,并且有不一样的感悟。“原来是这样”,“原来这么简单”……此时表扬他比以前有进步。
接下来习题册。也是给孩子自己看,一道题一道题过下去,需要计算的随时演算。尤其注意以前的错题,有不会的题目让他自己先思考,先去课本上找找知识点,实在解决不了我们再引导他。有脑筋急转弯类的题目或者很奇怪的题目可以跳过,告诉他“这题我也还没想到,明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看谁先解决”(耐心,鼓励,引导)。等他想到答案以后,耐心听他分享,表扬他比你厉害,先想出来答案。
第二天晚上,等孩子白天自己过完一遍或者两遍、三遍,准备好以后。定下时间,测试(最好是跟以前一模一样的期末试卷)。我们还是在一旁静静的陪伴,最好是拿他的课本仔仔细细地看,不要催促他。他做好以后,在允许时间内要求他仔细检查两遍。
批改试卷。一般来说这时候一年级上的卷子拿到95分以上问题都不大,达到目标我们就去兑现我们的承诺,给予他奖励。只要比以前高出一分,我们就表扬他比以前进步了。错的题我们找原因,知识点没掌握好的我们鼓励他自己去强化;粗心导致的错误我们适当给予惩罚,告诉他因为他的粗心导致他想要的某种奖励(最好是他很想要,足以让他后悔不够细心的奖励)没有了,问他可不可惜,让他自己反省,不要过度批评指责。耐心,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抱怨。
接下来,一年级下,二年级上,二年级下……五年级上。一个学期的内容从温习到测试控制在2到3天,后面随着难度的增加适当延长。后期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自己有什么工作需要完成,不能再全程陪伴,对他表示足够的信任,不再全程陪伴。
整个过程随时通过孩子的动作表情关注孩子的心态变化,并随时做好引导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一年级上册内容测试成绩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
我们需要找到真实原因并及时解决。是不是与孩子沟通好的奖励他不满意,在用行动抗议?是不是对陪伴的家长有抵触,在示威?是不是没有静下心来去温习课本?是不是家长以前陪伴的时间少,他用这种行为进一步引起家长的关注?95分的目标实在是太高(脱离实际)了?……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以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给孩子时间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繁琐。家长需要足够耐心,只要孩子跟以前比是有进步的,就可以继续下去。
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不是要帮孩子去解题,最主要的是给孩子心理暗示:
1.我们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进步。事实上他也确实可以。
2.很多时候,他比家长优秀。同时他也不比其他任何人(包括同学)差。
3.他每一天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进步,有收获的。哪怕每天一点点就够了。
4.学习真的会有收获。他因为学习,得到表扬,得到奖励了。以后也可以得到其他收获,比如同学也会羡慕他,老师也会表扬他。
5.学习不需要秘籍,他只要靠努力和重复就可以进步。
6遇到任何难题都不可怕,他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查找资料尝试解决。
是的,信心和兴趣就是这样来的。
一个人不需要太高的天赋,只要他知道,他的付出,真的有回报,哪怕慢一点,多花点时间,他始终是在进步的,他的信心和兴趣就开始出现了。当他因此得到掌声和赞美以后,他的信心更强烈了,兴趣也更浓了。当他通过努力,比别人更强的时候,信心和兴趣就转变成优秀的成绩。好的成绩又会让他更自信,对此更有兴趣。实现良性循环。
某一个科目得到好的结果以后,不能放松。需要以点及面,把孩子对其他学科的信心激发起来。
当孩子回归学校以后,我们需要适当跟老师沟通。比如让老师帮忙批评孩子假期的粗心,表扬他的努力和进步。平时随时通过老师交流孩子的现状和问题,有机会也可以适当与孩子的同学交流了解他的真实现状。出现问题及时引导解决。这个过程一样需要鼓励、表扬、引导为主,少批评、少抱怨。
不得不说,培养一个孩子对于家长来说,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这是一件艺术品,很多家长用了极致的细心去勾勒它的轮廓,还要用极致的感情去描绘细节,再用极致的耐心一遍一遍打磨,要它精美却又不失坚韧,要它细腻又不失大气……
世事总是很难尽如人意,艺术品也很难十全十美。
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帮孩子解决再多问题,不如带着他找到信心。只要打不垮,有信心,孩子自己会尝试各种方法去面对,去解决。
我们以前有一句话,学生永远是对的,问题都在老师。
也希望为人父母能记住一句话,孩子永远是对的,问题都在家长。
学习的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庭,在老师,在学校。
三方沟通,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在于能不能让孩子得到自信,能不能从中培养出兴趣。
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不在战场,而是在场下,在民心,在补给,在平时的训练,装备的供给,在时势,在准备。
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也不止是在课堂,而是在平时,在心态,在方法,在于他信不信,在他想不想。
让孩子相信他可以做到(自信),让他有想要做到的欲望(兴趣),这才是重中之重。
其他的,相信孩子,相信他能给我们惊喜!
小结:
1成绩好的孩子和成绩一般的孩子,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有强烈的自信能比别人学的更好,而后者往往没有。
2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更多在父母,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家庭更重要,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父母自己先在孩子面前做什么样的人。
3孩子成绩差的家长可以尝试通过强化孩子的基础知识,强化孩子的内心,激发孩子的自信,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这个过程极需耐心,多鼓励,多赞美,少批评,少抱怨,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4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强化孩子的信心和兴趣,时刻了解孩子动态,出现问题及时引导。
5给孩子发挥的空间,家长只要在孩子的学习自信和兴趣上对孩子进行引导,其他学习方面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找方法解决。相信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