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

近日在琢磨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这个观点可能也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具体在哪里看到的忘记了),这个观点说的是欧洲之所以能发展出现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人太厉害了,直接逼得他们没法子了才另寻出路,从而歪打正着才搞出现代科学技术文明。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1)

亚欧大陆全貌。(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不那么靠谱,欧洲人能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怎么会跟中国古人有关系呢?难道是中国古人教会了他们怎么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扯淡?

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先来看这个说法建立的基础,不要一开始就不予接受。


首先,亚欧大陆是相连接的。即便是在遥远的古时候,两个大洲之间(主要指中国和欧洲大陆)就能够互相来往交流。我估摸着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大洲联合起来实在太大了,所以人们才把这两个大洲给分割开来,并约定以乌拉尔山脉为分界线,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2000多公里,分界线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2)

亚欧大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次,欧洲大陆在古代和中国交流居然很少。我印象中最深的关于中欧交流的历史事件是两个,一个是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班超座下将领甘英出使古罗马(大秦),另一个则是元朝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远道而来中国,并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当然元朝时蒙古军队猛攻欧洲大陆也是交流,但这个交流过于勇猛,不算是和平往来。除了前面的这两个事件以外,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但我真还想不出古代有其他代表友好往来的中欧之间的交流了。


那么,为什么亚欧大陆相连,但中国和欧洲在古代的交流竟会如此之少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有层出不穷、迭代相加的勇猛民族横亘在中欧大陆之间,让双方交流起来相当麻烦且充满危险。更远古的时期我就不说了,从秦汉开始,到明清结束,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清(也是女真的一部)等众多武力值超凡、攻击力十分惊人的游牧民族广泛散布于塞北和西域及以西区域,他们不但对我国的中原王朝发动攻击、肆意掠夺,同时也对其他西域以西来中国的国家和民族进行了野蛮拦截。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3)

面对游牧民族最多最复杂的王朝是宋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以匈奴为例,这个勇猛无敌的游牧民族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秦汉两朝,与中原王朝的恩怨情仇有长达四五百年的历史,有他们“镇守”在中国北部和西部,想要启动中欧交流那几乎是天方夜谭;突厥人也是一样,他们又贯穿了另一个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隋唐王朝,一度逼得天可汗李世民都不得不与他们签订城下之盟,他们同样也是中欧交流的巨大阻碍。

所以,你细心点的话就可以发现,凡是中欧之间有交流的时候,都是华夏无比强大的时候,西汉时期甘英能出使大秦,是因为西汉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建立起了西域都护府,沟通了亚欧大陆桥梁;隋唐时曾有万国来朝的盛况,那是因为隋唐也征服了西域,唐朝还在新疆以西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等管理机构,因此万国才能来朝。元朝也是,马可·波罗之所以能安全抵达大都,是因为蒙古铁骑荡平了欧亚大陆。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4)

唐朝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名字都好听。(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他王朝就不太能交流了。两宋虽然富裕,但他们的出口只能向海洋发展,因为两宋王朝的北方布满了辽金西夏的骑兵,大陆沟通的桥梁完全断绝;明朝虽然也强大,但明朝的北方仍然相当牢固地掌握在蒙古人的手里,因此明朝也不得不关闭国门,用一禁了之的办法保证短暂的平安。

即便是在大一统的王朝,预防北方游牧骑兵仍然是中原王朝的军事重点,因此,长城这样一个惊世的建筑才能够诞生在中国古代王朝那北方漫长的国界线上。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5)

伟大不朽的万里长城。(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说了这么多,那欧洲大陆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古人很厉害,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基于以上的那些论述,我们接着说下面的。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被游牧民族追着打的时候确实比较多,比如刘邦与匈奴之间的白马之围,李世民与突厥的城下之盟,宋真宗与契丹的澶渊之盟,最惨的当然要数赵构被金兵搜山检海,以致“泥马渡康王”了……,所有这些时候,封建王朝都被北方游牧民族给欺负得够呛。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6)

赵构有点惨,泥马渡康王都出来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是,被欺负归被欺负,塞外骑兵真要想攻入中原王朝,也是十分为难的。中原王朝打野战虽然差点意思,但要论起据城防守来,那就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是的,我虽然打你打不过,但是我有足够实力阻止你进来,不信的话,你们大可以试试,长城飞跃一个看看。所以,当这些游牧民族能够抢得到一些东西时,他们往往就会兴兵南下,向中原王朝要人要物资,你还别说,中原王朝也是真大方(其实是不大方也不行),你要我就给,哪怕是要人家的女儿,人家也照样给,汉唐两朝著名的和亲政策就是这么来的(话说明朝确实也是硬气,汉唐都屈服了的点,明朝愣是咬着牙挺了下来,他们没有送出过一个汉家女儿)。

但中原王朝给的东西很多时候还是不够,怎么办呢?游牧民族弟兄们也不是吃素的,更不傻,除了中原王朝,西域和西域以西广大区域,都是他们游牧民族的供养之地,给还好,不给那就持刀明抢、杀人灭国。还记得张骞出使西域里的一个小故事,当时的月氏国就是被匈奴控制了,开始不敢跟汉使交往,后来见识了汉朝的强大,才勉强同意的。因此,那时候可能也有一些欧洲或者中原商人想要沟通两地做大生意规模,但他们的这种努力,最终不得不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下认输。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7)

昭君出塞,中原王朝和亲塞北的最著名的美女。(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而中原王朝不给物资的时候,游牧民族的境况就更惨了。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轮番出击,南北匈奴一个臣服,一个远遁,着实是可怜;东汉初期,窦宪窦固兄弟又对匈奴部族进行狂轰滥炸般的追击,最终解决了中原王朝的匈奴之祸,历史上还有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彰显这一五百年之莫大功业。

他们这样的赫赫武功背后,其实也是匈奴人的血泪史和迁移史,血泪史此处不表,我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失去了中原王朝的物资供给,匈奴人饿死多少都不为过;我们重点提一下迁移史,据说汉朝以后,匈奴人大规模向西迁去,最终停留在了亚欧大陆的分界线附近,他们曾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并成立了匈奴王国,据说现在的匈牙利就是中国土地上的匈奴人的后代。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8)

《封燕然山铭》,记录东汉王朝北逐匈奴伟业的铭文。(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还有一个历史线索非常靠谱的现代国家,他们是被盛况空前的隋唐王朝赶出去的游牧民族建立的,那就是现代那个浪漫的土耳其。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土耳其,这是一个控制过亚欧非三洲土地的庞大帝国,他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北方的突厥,当然,现在的血统已经没有那么纯正,在西迁的过程中,老突厥人已经和途中的所有国家和民族进行混血。


正是基于上面的这些原因,民族众多、信仰分散的古代欧洲人完全无法抵御来自东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也更加无法突破那种阻挡,于是,哪怕他们万分想要通过陆地到达中国与古代中国王朝交流,他们的道路也是被截断的。尤其是当他们面对被中原王朝赶过去的游牧民族时,欧洲人的无力感就更加凸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蒙古人进攻欧洲时带过去的黑死病,据说欧洲因此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9)

蒙古人进攻欧洲,带去了黑死病。(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欧洲大陆是全球最小的一个大陆,而且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地理环境也不是那么优良,因此,当欧洲人陆续被匈奴人、突厥人等禁锢住了在陆地上找生活的出路以后,他们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寻找办法。

陆路不通,怎么办?那就海路。

海路一直都有,为什么15世纪才有呢?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等海航设备这时候才被欧洲大陆真正重视起来。开始欧洲人用的是木船,但这样的船走不远,而且他们的造船技术也不高,所以只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最终才慢慢地搞出铁甲船,这才有了开辟新航路和向大西洋进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10)

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和罗盘,却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奠定了基础。(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海上的新航路开辟以后,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海洋文明就理所当然地来到了欧洲,同时,海洋也赋予了他们更加开放、自由和创新的性格和气质。由此,欧洲终于在15、16世纪走出了漫长的神教统治时代,进而发展出了后发赶超的现代科学和技术文明。

怎么说呢?其实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是被逼后才爆发出来的,正如全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沃德巴说的一样,人有时候确实要逼一逼才能出效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当然,一块大陆更是如此。假设一下,当年如果中欧之间没有那些猛得要死的游牧民族弟兄们,中欧之间能够自由畅通地交流,说不定,欧洲现在就是中国的小跟班,毕竟,有饭吃有衣穿、生活乐无忧,谁愿意拼死拼活地搞这搞那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旁边的那些不算大的国家和地区,如越南、朝鲜半岛、泰国等,有哪个国家发展得很好呢?

中外文明史之欧洲文明史(语不惊人死不休)(11)

欧洲人能开辟新航路,是被中国古人逼出来的,你信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所以呢,要怪只能怪中国古人太厉害了,不仅仅是中原王朝厉害,中国境内的那些游牧民族弟兄们也是个顶个的牛得不行,这才迫使欧洲人不得不向死而生,从大海和大洋中去寻找希望,最后居然真的让他们寻找到了,这还真是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潜力啊。#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