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炸琵琶(琴瑟琵琶与魑魅魍魉)
甲午海战前,清朝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会,日本人不但炫耀武力,还想在学问上羞辱中国人。记者云集后,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其意在向中国人示威: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千里良马,拉开了长弓;文治昌盛,光“大王”就有八个,个个雄才大略,可以独掌方面,开疆拓土。面对这种挑衅,不予以回击就是甘拜下风,晚清中国虽国力不济,但读书人玩对对子这种传统技艺,可谓驾轻就熟。清臣笔走龙蛇,对出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意思是:倭寇偷大清龙衣,实乃鬼魅妖孽,四个丑类,在天朝上国面前,只配屈膝求饶,任我捉拿而已。
这个对联版本甚多,更早的形式见于唐朝。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国力衰减,周边的小国蠢蠢欲动,想要进犯大唐。高丽国派使者来到大唐,打探大唐虚实,看大唐是否还有治国安邦的杰出人才。高丽使者拜见唐玄宗之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拿出一副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蕴意是,四夷之国已超越大唐,等而上之了。唐朝官员看出暗含的挑衅,但感到此联用词精妙,不好答对,一时难以措手。高丽使者见此,心中暗自得意。李隆基也有些羞恼。当此之时,李白站了出来,对出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高丽使者傲气顿消。
这幅对联流传甚广,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对对子、填楹联一向是中国文人的爱好,甚至是较量学问修养的基本功夫之一。这幅对联对仗工整,形韵皆佳,成联殊为不易,算得上历史上的名联。这样的名联如不配以动听的而故事,恐怕就难以流传了。而且,此联意涵并立,针锋相对,适合用来表达对立两方的较量,用在华夏与外夷的角色上极为恰当。
中国传统鄙视夷族,视之为蛮夷鬼类,所谓仰慕归化是他们的选择。即使在国力衰弱的近代,也没有放弃此种心态。外人坚船利炮欺侮中国,天朝有些人虽然心有不甘,但大炮筒里出真理,坚船利炮面前由不得不低头。不过,对自己的典章制度还是充满信心,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传统固有的“制度文明”还是信心满满的。现在蛮夷竟然以中国文化凌辱天朝,想占取上风,岂可得逞?结局自然是铩羽而归,天朝又一次获得了胜利——精神上的胜利。(张绪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