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三大名楼之首(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挥毫写就的《岳阳楼记》气势磅礴,传诵千年,借岳阳楼抒发心中的政治思想,忧国忧民,气度非凡。此文一出,岳阳楼名满天下,跻身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楼中,滕王阁高六层57.5米,成名最早;黄鹤楼高五层51.4米,位置最显;问题来了:
楼高三层,高度仅19米的三层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个子”最小,但它的独特之处,收获了众多“粉丝”。
历史最久,年纪最大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史料记载,岳阳楼建成于三国时期,公元220年,是东吴大都督鲁肃的“阅军楼”。
黄鹤楼与岳阳楼年纪相当,只小那么两三岁,属于同时代的古楼。
滕王阁与两位前辈比起来,就小得多,建于唐朝的滕王阁至少要年轻近400岁。
坐拥洞庭,气场最足
三大名楼都是临水而建,扼守咽喉,最初的用途可不只是为了观光,还有军事用途。在这方面,三大名楼旗鼓相当。从重要程度来看,岳阳楼更胜一筹,从整体气势来看,岳阳楼气势更足一些。
岳阳楼坐拥八百里洞庭,自古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登楼远望,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尽收眼底,浩浩荡荡。难怪有人说,范仲淹先生根本没到过岳阳楼,仅看图就能写出如此大作,可见气场之足。
黄鹤楼临长江而建,重要程度也挺高,只是当时长江天险极难突破,眼前的气势稍逊一筹。
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与洞庭湖、长沙比起来,气场上还是差了许多。但是,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原汁原味,底蕴最厚
中国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斗拱造型,虽精美,但不易保存,极易毁于战火或雷击、火灾。因此,我们目前看到的中国古建筑,基本上都是重建的,只是重建时间的先后有异。
江南三大名楼也不例外,无一不是后来重建的,而且在重建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原貌。
黄鹤楼重建不下几十次,每次烧完之后,只剩下铜铸的楼顶。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重建于1981年,比原楼高大了许多,位置也不在原址。建设过程中,主体采用的是钢筋水泥浇筑,我印象最深的是,楼里面还有一部电梯。虽说这样的建筑,让黄鹤楼更雄伟,更坚固,在火灾面前的生存能力更强,但是少了古建筑的古香古色。
本就最年轻的滕王阁,第29次重建于1989年,也是最后完成重建的,还是最年轻的。楼体整体看起来非常艳,比较新,历史感差了点。也许更像刚建成时的滕王阁新楼。
在这方面,“大哥”岳阳楼保持得更好一点,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纯木结构建筑,盔式造型独一无二,最古老、最难得。
1800年间,岳阳楼虽多次重建,但是1983年重修时,注意不是重建,保存了原楼55%的原始构件,楼中四根楠木顶天大柱为清代重建时的原物。
岳阳楼的楼顶像极了古代将军的头盔,因此叫盔顶式建筑。据考证,这种造型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古建筑。
目前,岳阳楼是湖南最具历史的古建筑,是中国首批5A级景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