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

公元353年某日,王羲之与一群诗友在兰亭溪旁饮宴,众人共作诗四十余首。有人提议将这四十一首即兴之作编撰成诗集,当世书法第一的王羲之被众人推举为诗集作序,王羲之趁着酒醒挥毫而就,这便是《兰亭集序》的由来。

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1)

整首作品描写了这场饮宴的盛况,虽仅有三百余字,却颇具代入感,让读者仿佛亲临这场盛会。更妙的是,在整首兰亭集序中总共出现了二十个“之”字,每个字都独具特色,与其他“之”字有所区别。因此,这部作品亦被称作当世书法之绝作。

为了还原这部旷世佳作,王羲之也曾多次提笔临摹,然而每次写出来的都差强人意,在兰亭溪畔的酒酣之作,竟成了无法复刻的神作。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连作者本人都无法还原的绝作,却给今人带来无穷的遗憾。

时至今日,我们虽能从书本上看到这部作品,却无法一睹王羲之先生的真迹。

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2)

那么,《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在哪里呢?

史学界公认的一种说法是,这件作品被李世民带进了昭陵,成了唐太宗的随葬之物。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太宗李世民文韬武略皆属上乘,开创了大唐王朝首度盛世“贞观之治”。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知,唐朝的皇帝颇有“文艺范”,太宗自不例外。

李世民生平最喜书画,偏爱王羲之的作品。唐太宗是生前,经常派人去民间搜寻王的真迹,将这些作品当作个人收藏挂在寝宫中。每得到一部王羲之的佳作,李世民往往将其视若价值连城的珍品,一有时间便会临摹揣度,体会王羲之书法的真髓。

唐太宗不但酷爱王羲之的作品,还推行王氏笔法。在编缀《晋书》的过程中,李世民更是亲自为王羲之作传。古往今来,能让皇帝亲自作传的历史人物并不多。晚年的李世民已收藏了数部王羲之的书法,其中自然包括《兰亭集序》。

然而,李世民所收藏的这部《兰亭集序》,仅是后人复刻的复制品,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每想到自己身为九五之尊,却连最喜欢的书法作品都得不到,念及此处李世民总是郁郁不乐。所幸,当朝监察御史萧翼得到消息,说这部神作的真本就在王氏后人的手中。

收藏这本《兰亭集序》的,正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在智永禅师过世后,这部作品又被传给了其弟子辩才禅师。显然,若能为皇帝取得这份孤本,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于是,萧翼乔装打扮,将自己扮作赶考的读书人,来到永兴寺中搜寻《兰亭集序》的下落。

这天早上,辩才禅师打开了寺庙的大门,没想到出寺时脚绊到一个软塌塌的物体上。辩才一瞧,寺门口卧着一个醉醺醺的家伙,挡住了自己的去路。辩才摇了摇头,说道:“我当是什么挡了贫僧的路,不过是一个醉鬼。”

哪知这醉鬼竟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对和尚说道:“醉了倒是不假,但我却不是鬼。”辩才见这个人比较有意思,想与他开个玩笑,便逗趣道:“依贫僧看,即便不是鬼,也未必是人。”谁知那人接下来的回答竟更妙:“没错,不人不鬼,是佛。”

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3)

说完之后,醉汉晃晃悠悠扬长而去。辩才被这番对答勾起了兴趣,连忙追上去问:“施主为何要来永兴寺?”萧翼说道:“我本来是个赶考的读书人,昨天晚上途经此处,在山下的酒肆喝酒,可惜没有好友共饮。店里的伙计说山上有佛法高深的大和尚,于是便找上山门拜访。谁知我酒喝得有点多,竟醉倒在寺门外,着实有些不体面。”

辩才听罢,觉得这读书人十分有趣,便让他留在寺庙中小住几日,平时二人探讨学问和佛理,几天下来两人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天,萧翼又喝高了,他醉醺醺地拉着辩才和尚,称自己手中有一份绝世珍宝。辩才和尚颇为好奇,只见萧翼从怀中摸出一本《兰亭集序》,对好友说道:“我只借给你一个人看,这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王羲之真本。若非你是我的知交好友,我才不会给你看哩。”

辩才是个老实人,他自然清楚好友手中的“真本”其实是西北货,因为这部作品的孤本就收藏在寺中。憨厚的辩才对萧翼说道:“你这个绝不是真本,因为真本就在寺里的阁楼上。”萧翼假装没听进去,蒙上被子呼呼大睡了起来。第二天一大早,辩才等着萧翼一块吃早饭,谁知萧翼竟迟迟未到。辩才以为好朋友在睡懒觉,便前去禅房催萧翼起床。谁知,当辩才推开禅房门后,发现萧翼已不知所踪,桌上有一封不告而别的书信和若干金银财宝。

辩才这才知道,自己被这位好友“忽悠”了,他的《兰亭集序》真本已被萧翼偷走了。就这样,萧翼成功地得到了皇帝梦寐以求的珍宝,并将其献给李世民。李世民得到这部作品后欣喜若狂,立即将萧翼提拔为五品员外郎,还给了他一大笔金银珠宝。

对于那个私藏《兰亭集序》孤本的辩才和尚,李世民原打算将其打入大狱惩戒一番,可后来又念在此僧敦厚老实且年事已高,不忍心对他动大刑。说来这本《兰亭集序》未能遗失,辩才和尚也有一定功劳,所以李世民便赐予辩才许多绵帛谷物,至此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4)

关于李世民获得《兰亭集序》,野史中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唐初有个大和尚偶然得了《兰亭集序》的孤本,将它视作“天下第一的宝贝”。据说这僧人平日里最喜欢收藏奇珍异宝,他手中除了这部《兰亭集序》之外,还有两样旷世奇珍,一是一件铁制如意,二是一件铜制铜龟。

唐太宗听说这件事后,立即派出一个大臣,通过各种手段从和尚处骗走了《兰亭集序》。僧人上当受骗后,大声悲呼道:“既然天下第一的宝贝都失去了,收藏其他宝贝还有什么意义呢?”说罢便将如意和神龟全部敲碎,从此再不收藏宝物。

显然,这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属同源,有可能是民间作者的艺术创作。不论如何,李世民获得了《兰亭集序》珍本是既定事实。

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5)

那么,李世民过世后,这本旷世奇作又去向何方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李世民临终之前,曾嘱托自己的儿子李治,将《兰亭集序》作为随葬品一块下葬,做完这些吩咐后李世民便驾崩了。

古人以孝为先,李治虽也喜欢这部《兰亭集序》,但他却谨遵父亲的吩咐,将这部奇本放在了昭陵之中。从这以后,这部《兰亭集序》便不再见天日,在昭陵地宫中度过了几百年。

五代十国时期,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温韬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显然,既然是“在其境内者”,昭陵自不例外,与其他唐帝陵一样惨遭温韬毒手。不过,由于昭陵修建得坚固异常,温韬的军队在打开地宫时费了一番功夫。

据说温韬在打开墓墙时,昭陵地宫让所有在场的士兵叹为观止。地宫的墓道长达七十五丈,堪称史上之最,地宫中的陈设极其华丽,就像将长安皇宫搬进了地下一样。在主墓室中有两张石床,石床上各有一个石盒,盒中收藏着唐太宗生平最喜欢的书画。

这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东汉钟繇和东晋王羲之的作品。由于保存完好,这两份古籍墨迹如新。温韬盗墓为的就是这些稀世珍宝,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价值连城的墨宝,于是他便将这些书画全部收入囊中。此后的一千多年,这些书画作品再未西现世。

或许是不忍心看到这部旷世绝作被盗墓贼糟蹋,一些史学家又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喜欢书法的李世民希望《兰亭集序》能传世,所以并未将其带入昭陵,而是送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治。李治自幼身体欠佳,体弱多病,在其病亡后立下遗嘱,将所有书画作品全部葬入乾陵。

据说,温韬在盗掘唐陵时,唯独没有染指乾陵。因为兵匪在挖掘乾陵的过程中,突然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兵匪们觉得自己得罪了唐帝之灵,便灰溜溜地离去了。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兰亭集序》可能仍被保留在乾陵之中。

兰亭集序为什么这么珍贵(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6)

不过,这种说法亦有漏洞存在。

若李世民希望这部作品传世,李治为何不顾父亲遗愿将《兰亭集序》作为私有物随葬呢?显然在遵从孝道的古代这种情况是说不通的。

总而言之,《兰亭集序》的真本究竟去了哪里,时至今日仍无人能给出准确答案。至于这部神作是否尚在人间,还有待我国考古学家对乾陵、昭陵进行发掘后,我们才能得到答案。

参考资料:

【《兰亭集序》、《资治通鉴》、《兰亭集序下落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