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们的现代角色(日本皇室的后妃制度和她们的现代角色)
现在,对于天皇的配偶使用“后”字,用以称呼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对于皇太子、亲王、王的男性皇族的配偶使用“妃”字,用于称呼皇太子妃、亲王妃、王妃。
这个“后”自古以来用于表示天皇的配偶的地位(在令制时期以前也使用,在《大宝律令》中也有)。“妃”的用法是有变化的,明治二十二年所制定的明治皇室典范中规定“称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孙皇太孙妃、亲王亲王妃、内亲王王王妃女王”,从这之后将其限定为男性皇族的配偶使用。
在这之前,对于天皇配偶的称谓、出身、待遇、人数等历经各种变化,其所起的作用也因时代的不同和配偶自身想法的所差别。
第123代天皇・大正天皇的贞明皇后(九条节子),她是皇室废除侧室制度的第一位“一夫一妻制”皇后
后妃制度的变迁太后、皇后、妃、夫人、嫔、中宫、女御、更衣、典侍、掌侍……这些并不是同一时代的称谓,而是根据时代不同其内容及身份发生变化,但这些都是对天皇配偶的称呼(处于这个立场的人不定都是天皇的配偶。也有过没有配偶关系的皇后地位)。另外,对于其他后妃的特殊地位,还有女院制度等,其历史比较复杂。
下面对这个复杂历史进行简化归纳。希望通过归纳可以确认近代以前配偶的地位和制度与现代的状况有何区别。
(1)古代。
在令制之前的时代,天皇的所有配偶都称为“ kisaki”,之后到推古的朝代(从6世纪末至7世纪初)时处于最高地位的称“ohokisaki”(大后),以区别于其他 kisaki。之后逐渐完备配偶制度(后宫制度),直至制定《大宝律令》(8世纪初)时,将配偶的相关制度确定下来。
《大宝律令》规定天皇的嫡妻为皇后,其他的后宫分别设妃(两名)、夫人(三名)、嫔(四名)。但是,这种妃、夫人、嫔到平安时代中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平安时代初期,在夫人、嫔之后的地位出现女御,且其地位上升,要经过女御后成为皇后(更衣位于女御之下的地位)。
对于中宫,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天武天皇的皇后称中宫的历史,在《大宝律令》制定后,其意义发生了变化(当初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三后的含义。之后指皇太夫人,即天皇的母亲,处于“夫人”的地位)。之后虽然又发生变化成为皇后的别称,但在同时存在两位皇后时,称后来成为皇后的一位为中宫(一条天皇的时代)等,可见随时代不同其含义有所变化。
现在日本的皇后雅子(小和田雅子)
(2)中世、近世。
处于皇后及女御地位的称谓自南北朝时代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称为典侍、掌侍的后宫职员(不是全部)。
其后,女御于16世纪后半期、皇后于17世纪分别重现,在江户时代,典侍、掌侍(不是全部)也是作为天皇的配偶,处于女御之下的地位。
(3)明治皇室典范制定后。
明治维新后,皇室的各项制度被整合,后宫制度也有所改变,从制度上讲,天皇的配偶仅有皇后。明治皇室典范中非嫡出子也成为皇族,明治天皇为最后一位有非嫡出子的天皇。
其后的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没有侧室,昭和二十二年所制定的现行皇室典范从制度上规定非嫡出子不能成为皇族,延续至今。
参考 天皇的配偶、皇子的数量
历史上,天皇拥有多位配偶的先例比较多,配偶超过20位的先例有:桓武天皇、嵯峨天皇、清和天皇、龟山天皇、后醍醐天皇等(拥有10位以上配偶的天皇更多)。另外,皇子、皇女的人数超过40位的天皇有:嵯峨天皇、光孝天皇等,超过30位的有:桓武天皇、文德天皇、龟山天皇、后水尾天皇等。但没有皇子、皇女的天皇(其中也有夭折的天皇)或是皇子、皇女的数量不足10位的天皇占历代天皇的半数以上,由此可见,天皇并非都是多子多孙的。
关于后妃的角色(以皇后为中心)在日本悠久的历史中,后妃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为了延续香火,除了从事社会福利及皇室文化相关活动外,也起到重要的政治作用。
参考 皇后的政治角色
在古代的皇后中,也有由皇后以女性天皇的形式即位的情况(敏达天皇的皇后即位成为推古天皇。舒明天皇的皇后即位成为皇极天皇。天武天皇的皇后即位成为持统天皇),也有处于重要政治地位的先例(天武天皇的皇后鸬野赞良皇女即后来的持统天皇以及圣武天皇的皇后藤原安宿嫒等),在政治上拥有对皇室的支持的权力。
皇后的政治地位在其后发生变化,不再被视为权力者,但在摄政政治的时代,也有一些处于三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地位,作为天皇的母亲而影响政治的先例,而且直到江户时代,也有天皇的配偶或是处于天皇母亲立场的人干预皇位继承及天皇的继位、让位等情况。
到明治时代,皇后角色中增加了新的元素。自明治时代起,虽然没有皇后、皇太后直接插手政治的情况,但增加了外交方面的元素。另外,不仅是宫廷内,而且面向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直至今日,其除了是天皇配偶及皇子母亲外,作为处于女性皇族中最高位置的皇族,需要维持传统,并以符合时代的形象从事社会活动,这在维持天皇制度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3年,对关东大地震受灾者进行慰问的贞明皇后
历史上,后妃的角色是宽泛的,虽然沿袭传统,但随时代也有所变化,下面对现行宪法下的角色从三个观点进行归纳。
(1)从公的角度支持天皇。
有陪伴天皇参加公务活动(宫中庆典活动、行幸、外国交往继承传统文化等)的情况,也有与天皇分开单独活动的情况。
无论是与天皇一起活动还是单独活动,基本上是以天皇配偶的角色出现,由于天皇为男性,作为女性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这样的分析虽然有可能涉及社会分工中男性性和女性性的问题,但是后妃通常担任一般社会意识中适合女性的工作,通过女性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使天皇的象征形象及象征作用得到扩展。
(2)从私的角度支持天皇。
其作为天皇家族一员的角色。虽然这个角色被定位为私的层面,但实际上皇室的家族本身即是公的存在,而且是以象征(=天皇)为中心的家族,皇后是作为众所期待的理想家族的一员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公的意义也是很大的。
皇后作为天皇的配偶,与天皇的子孙的关系是母亲或是祖母,并对皇室内的各个事项进行详尽安排。
1955年,进行养蚕活动的香淳皇后
(3)皇后个人活动所体现的角色。
这是根据皇后个人的关注点进行活动的角色。如通过与学问、艺术或体育等相关的活动所体现的角色,属于这个范畴。
虽然这原本是以个人立场从事的活动,但如果国民有机会接触到,则会对国民形成象征形象有所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具有公的意义的活动,也是需要皇后承担一定的角色来从事活动(我们可以注意到,从活动的实质意义出发,即使是皇后通过个人的兴趣所导致的行为,也是时刻意识到自身是作为象征天皇的配偶来进行活动的)。
处于皇后或是妃的立场的女性皇族,国民期待她们承担以上(1)至(3)的角色,但是关于各种角色该如何分配重点,或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其角色应如何变化等,还有各种课题,在其实际活动中,是需要付出很多他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的。
(本文节选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阅读日本”书系之《思考皇室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章图片均来自维基百科,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