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共有几个大仓(直沽广通仓引儿湾百万仓)

北仓建村始于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设直沽广通仓,天津卫建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北仓建村比天津设卫早125年。

天津共有几个大仓(直沽广通仓引儿湾百万仓)(1)

直沽广通仓、引儿湾百万仓、津邑储备仓(北仓廒)建立情况示意图。杨光祥、董震绘

《天津卫志》撰著者胡文璧指出:“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都,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有宫观,有接运厅,有临清万户府,昔在大直沽,去今城东十里许废寺中,有至元间碑,柳贯、贡师道、危素所撰,颇载其概,沿直沽而北为丁字沽,取水形象‘丁’字也,又北为仓上,为南仓,为北仓,元朝储积之地,时移物换,旧名仍存;及永乐初,始赐今名,建三卫。”

北仓村坐落在北运河左岸、京津路两侧。历史上是漕粮储运重地,现在是登高英雄杨连第的故乡,曾称引(尹)儿湾,1966年8月称红卫,1968年初复名。据1965年春北仓砖瓦厂发现的战国燕聚落遗址考证,2200多年前该地已有先民定居。

天津共有几个大仓(直沽广通仓引儿湾百万仓)(2)

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北仓村及北仓廒示意图

北仓村呈南北带状,京津路西老村面积563864平方米,有东西、南北街各两条,水泥路面;路东新村位于北仓道与泰来道之间,1997年有农房2500间。共有居民2390户6400人,分属4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耕地1553亩,总计生产粮食200吨、蔬菜8540吨、果品5500吨,农业产值658万元;工业企业36家,主产棉布、纸箱、塑料制品等,产值3234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635万元;人均住房24.33平方米、年纯收入5752元,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1999年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北仓村部分农房实施拆迁。2003年3月始,京津路西的老村启动旧村改造工程,先后启动一、二期拆迁工作,共拆迁民居1218户、8万余平方米;拆迁公建单位41家、3万平方米。2014、2015年,完成民居拆迁约620户、5.25万平方米,村南300余户至今仍存。2003年村属金润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项目盛仓新苑竣工销售,为让拆迁村民得实惠,遂用于还迁安置。拆迁家庭以每平方米1800元的补偿标准签订拆迁协议,另以拆迁面积1:1.3的比例购房还迁,实现拆迁与安置同步进行。

2010年秋,北仓工农新村实施天津市城中村改造,拆迁926户9.42万平方米。2015年,祥泽园还迁房项目开工,2016年26栋住宅楼主体封顶,2018年完成内外装修,并启动水、电、气等外网配套项目,开始入住。

天津共有几个大仓(直沽广通仓引儿湾百万仓)(3)

北仓廒(津邑储备仓)设全国唯一县级大师衙门。图据赵师泉绘《天下皇仓北仓廒》长卷

北仓村因漕运而成储运重地。自金泰和五年(1205)北运河通漕,特别是元代建广通仓、明永乐四年(1406)建尹儿湾百万仓、清雍正元年(1723)建北仓廒后,每年数百万石漕粮有一半左右要在北仓截卸,再改用拨船转运北京或通州;而漕船所带百余万石“土宜”(土特产)亦有相当部分在北仓交易,由此带动了当地商业、运输业和搬运业的繁荣。同时,北仓还是官盐码头和私盐贩运之地,雍正帝、道光帝等均曾上谕加强稽查,“克期肃清”。

北仓村因北仓廒而成赈济中心。据雍正三年(1725)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176年不完全统计,清廷先后42次截漕1224.6万石,除兵米和陵糈用粮,主要用于备赈和平粜。每遇天灾,清廷和慈善团体都在北仓设粥厂放赈,每日就食者动辄以千人计:轻灾如乾隆五十九年(1794)冬赈逾5000人,重灾如光绪十九年(1893)冬赈达12164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