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手的哪个部位能看出肾虚(孙六合努运热补手法)
专家简介
王碧如(1940-2014)主任医师,曾任郑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械孙六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现任全国针灸学会理事、全国腧穴研究会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196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从事针灸临床、教学40余年,对针刺手法研究有较大的贡献,创用了努运热补手法”和“提运凉泻手法”,得出了巨刺手法的应用规律。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环中上穴、闭孔穴、陵后穴、乳突下穴等一些经验有效穴。临床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阳痿、癫痫、肿瘤、脑瘫、面瘫、中风、胃溃疡、痹症等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到埃塞俄比亚和波兰等国家工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课题主持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孙六合“努运热补手法”为主治疗阳痿
【病症概述】
阳痿是青壮年男子未到性欲衰退时期,临房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以致不能完成正常性交的一种病症,为男性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有关资料统计,成年男性中,阳痿患者约占10%,且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阳痿作为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影响了男性的生活质量,还将危及夫妻关系及家庭稳定。
【诊断要点】
1.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
2.多有房事太过,或青少年期多犯手淫史。常伴有神倦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辨证分型】
1.命门火衰:阳痿不举,面色咣白,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2.心脾两虚:阳痿,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胆怯多疑,心悸自汗,纳少,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湿热下注:阴茎痿软,勃而不坚,阴囊潮湿气臊,下肢酸重尿黄,解时不畅,余沥不尽。舌红,苔黄腻,脉沉滑数。
【技术操作及疗程】
1.用品准备:一次性毫针(规格为0.35mm×25mm、0.35mm×40mm、0.35mm×100mm)、棉签、75%乙醇或碘伏。
2.体位选择: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
3.穴位选取:
(1)主穴“环中上穴”、关元、三阴交。
(2)配穴:命门火衰配太溪、命门;湿热下注配行间、侠溪;心脾两虚配气海、足三里。
4.消毒:用75%乙醇或碘伏棉签进行腧穴局部严格消毒。
5.进针方法:环中上穴取俯卧位,选用4寸(100mm)毫针,快速进针,针尖朝向阴茎方向,斜刺3-3.5寸。命门取侧卧位,选1.5寸(40mm)毫针,快速进针,直剌0.8-1.2寸。关元、气海取仰卧位,选用2寸(50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1.2-1.5寸。三阴交、太溪、行间、侠溪取仰卧位,选用1寸(25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0.5~0.8寸。足三里取仰卧位,选用2寸(50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1.2-1.5寸。
6.行针手法及留针“环中上穴”,采用“努运热补手法”,即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微捻,重按,下刮,努针,运气行针,使针感达会阴、阴茎部,不留针。命门采用“努运热补手法”,即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微捻,重按,下刮,努针,运气行针,不留针。关元、气海,采用“努运热补手法”,即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微捻,重按,下刮,努针,运气行针,不留针。三阴交、太溪采用捻转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行间、侠溪采用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足三里釆用捻转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
7.疗程: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
【关键技术环节】
1.注重治神和守神:治疗前,先让患者静卧或静坐休息一定时间,以定其神。治疗时一般使患者采取卧位,松开腰带以使气血畅通,并让其舌抵上腭、闭口,并做缓慢、均匀、自然的深呼吸。针刺治疗中不允许患者开口讲话,以防分神散气。操作时精神专注,仔细体会针下感觉和关注患者的反应,努力做到“慎守勿失”。进针时以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行针时应达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的境界治神还包括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调理其精神情绪,排除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取得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2.注重针刺补泻手法的应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根据腧穴特性进行补泻,实证用提运凉泻手法,虚证用努运热补手法。提运凉泻手法具体操作:食指不动,拇指向后紧提并上刮针柄,然后运气上提,如此反复操作。努运热补手法的操作: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微捻重按下刮针体,努针运气行针。
3.强调无痛针刺,注重针刺方向:在针刺操作时应快速进针,并达到一定深度;把握针刺方向,关注针感传导方向。只有这样,方能事半功倍
【立论依据】
阳痿古代称之阴痿,指男性生殖器痿弱不用,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的一种病症。病因病机集中在火衰、阴亏、肝郁、瘀阻、湿热几个方面: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寒邪外侵,肾阳被遏,或大病久病损及肾阳,或手淫纵欲,阴损及阳,或误治过寒凉泻太过,或年事已高,以致肾阳亏损,命门火衰,做强无能;或因素体阴虚,或邪热耗伤阴液,或久病损伤肾阴,或淫欲过度,过耗其精,宗筋失涵,或温补太过而伤阴。阴精竭于内,则外不能施化,故阴器痿而不用;或因事务繁忙,精神压抑或夫妻不睦,房事失谐,或因房事受惊怕孕,或初婚同房失败,或交媾疼痛出血,或因手淫而思想背上包袱。肝气抑郁,失于条达,宗筋失用或因跌仆损伤,或负重过度,或强力行房,或金刃所伤,或肝脾久病入络,或老年气虚血涩。
阻滞络脉,宗筋失于濡养;或因嗜好烟酒,恣啖肥甘,湿热内生,下注肝经,或包皮过长,积垢蕴蓄,或交合不洁,湿热乘袭,伤及宗筋而成阳痿。
孙六合教授认为本病有虚有实,亦有虚实夹杂者,故首先当辨虚实。标实者需区别气滞、湿热;本虚者应辨气血阴阳虚损之差别,病变脏器之不同;虚实夹杂者,先别虚损之脏器,后辨夹杂之病邪。阳痿的治疗主要从病因病机入手,属虚者宜补,属实者宜泻,有火者宜清,无火者宜温。实证者,肝郁宜疏通,湿热应清利;虚证者,命门火衰宜温补,结合养精,心脾血虚当调养气血,佐以温补开郁;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顾孙六合教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解剖学原理相结合,在针刺治疗本病中创立了“环中上穴”。“环中上穴”位于腰骶部,在尾骨尖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上2寸,外0.5寸处。功能补肾益精,通络止痛。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大腿内侧痛,下肢瘫痪疼痛、麻木“环中上穴”起效迅速,疗效颇为显著。位于骶段(第2-4节)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阴茎的血管舒张,海绵体充血,阴茎勃起,所以针灸位于腰骶的“环中上穴”可刺激副交感神经,使之处于兴奋状态,阴茎充血而勃起。针刺操作注重治神与守神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强调无痛针刺与针刺的方向。强调斜刺“环中上穴”,以热补手法,务使针感传至会阴部,以针感传至阴茎头部效佳,取其“气至而有效”之意。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温补此穴可温肾壮阳,填精起痿。太溪为肾经的原穴,针之可补肾阳,益肾气此三穴合用可温肾壮阳,调理任督,强筋起痿。
【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以便针对性治疗。
2.情绪低落、焦虑惊恐是阳痿的重要诱因。应做好心理疏导,调畅情志,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节制性欲,切忌恣情纵欲,房事过频,手淫过度。宜清心寡欲,摒除杂念,恰情养心。
4.忌食食醇酒肥甘,避免湿热内生,壅塞经络,造成阳痿。
5.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此外,某些药物可影响性功能而致阳痿,如大剂量镇静剂降压药、抗胆碱类药物等,尽量避免长期服用。
6.巩固疗效,阳痿好转时,应停止一段时间性生活,以免症状反复。
附:病案举例
赵某,男,32岁。2001年5月15日就诊。自诉:婚后不久即发现阴茎不能勃起,迄今已有3年余。经中西药物多方治疗未获佳效特来诊治。刻下症见:四肢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伴头晕耳鸣,少寐多梦,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缓。婚前有手淫史。诊断为阳痿。治以温肾壮阳、调理任督、强筋起痿。取4寸长针斜刺“环中上穴”,针尖朝向阴茎方向,采用努运手法,当针感达会阴、阴茎部时即取针;以2寸针刺关元1.5寸,针尖向下,用“努运热补手法”;以1寸针刺太溪,用补法。以上两穴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1次即似有所动,治5次后已能随意举阳,但硬度稍差。治2个疗程(20次)后,述勃起情况及硬度已基本正常。即停止治疗以观察,并嘱以保养方法。半年后信访得知其爱人已怀孕3个月。
▶ 注:本文摘自《河南省当代特色针灸技术集萃》,作者:孙六合。由培医教育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延伸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查看)
- 王乐亭:针灸规律方式和补泻手法
- 秦亮甫:秦氏针灸针刺手法精要
- 《针灸大成》二十四种复式手法口诀(附视频、音频)
- 焦勉斋“烧山火”手法治疗胃下垂
- 针灸补泻12手法图解
- 针灸名家针刺手法精要汇总(精华)
- 王岱:古代针刺二十六种刺法
- 针刺法则(内经针法针方讲记)
- 王乐亭:阳痿针灸辨证与处方
- 针药结合辨证施治治疗三证型阳痿
- 阳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 2020年精品文章
本专栏系统介绍古今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操作,计130种480个法式,500多个文章及视频内容。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
体味古今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乎两条,即读书与看病,只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读书不仅是通晓古文,精读熟背经典,更要字酙句酌,反复领悟其中的四维方法、内在联系;看病不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处方,更要在看病中再习经典,反复加深理解。
88位针灸名家,365则针灸医案。
私信回复:针灸医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