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

○湖广渔夫·民谣钩沉○

火烧粑,顾名思义,要用“火”烧。现在农村随着煤气灶的普及,传统柴火灶都快消失了,正宗火烧粑也没条件做了。

《火烧粑》

郎在高山薅粟苗,

姐在家中把火烧。

磨子推,箩筛摇,

冷水调,猪油包,

锅里烙,灶里烧,

长棍打,短棍捞。

脚踏门槛kan手叉腰,

口里喊,手又招,

喊我的情哥回来吃火烧,

看我的火烧泡不泡?!

薅粟苗:在粟苗地里薅草。薅hāo,拔草,锄草。粟,俗称小米的作物。

泡,pao一声:鼓起而松软。

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1)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汉平原的民谣,收进《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

《火烧粑》虽是一首情歌,但详细描写了火烧粑这种传统食品的做法。

火烧粑一般以小麦面粉为原料,也可用苞谷(玉米)粉、荞麦粉。

“磨子推,箩筛摇”,指磨制出“精面粉”的过程。

“冷水调,猪油包”,冷水调好面,还要抹上猪油,再发酵。据说,火烧粑要做得好吃,和面很关键。

“锅里烙,灶里烧”,火烧粑在锅里烙成形后,埋在灶灰里直至烧得起鼓。

“长棍打,短棍捞(lāo)”,火烧粑从灶膛里捞出来后,拍去灰尘就可以吃了。

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2)

天门、潜江,恩施、神农架,新洲、罗田……火烧粑这种特色食品,以前湖北各地都有。

火烧粑,顾名思义,要用“火”烧。现在农村随着煤气灶、煤炭灶的普及,传统柴火灶都快消失了,正宗火烧粑也没条件做了。

现在一些地方小吃店也有火烧粑卖,但这种火烧粑是用铁锅烙制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火烧粑”,风味也大不相同。

真正的火烧粑是不用任何炊具,真正埋在灶灰里烧熟的。在潜江,火烧粑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一支军队在行军作战时,只带了面粉,而没有带做饭的锅。情急之中,有士兵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做好的面饼直接放在柴灰中烧烤。士兵们发现这种烧熟的面饼味道更好。

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3)

火烧粑外面焦而不糊,里面软而不黏,面香扑鼻。

火烧粑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因而是一种方便食品。可干啃,可开水泡,也耐饿,十天半月不变味,火烧粑特别适合出远门做干粮。

火烧粑一般不包馅,但也可用韭菜鸡蛋、腌缸豆等做馅。

以前,柴火灶年代,人们经常利用有残火的灶灰,烧制食品,红薯、鲜鱼、蚕豆等,都可闷在柴灰里烧熟。还用小瓦罐在灶灰里煨饭、煨汤。

食物放在灶灰里烧熟,弹去表面灰尘,直接进嘴吃,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认为不卫生,其实这种担心多余。火烧过的东西,什么病毒、病菌全被消灭干净了,比用酒精消毒彻底得多。

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4)

柴火灶消失了,柴火饭及火烧粑这样烟火浓的饮食,也一并消失了。吃柴火饭,吃火烧粑,成了一种浓浓的乡愁。

火烧粑毕竟是种小吃,而米饭,南方人一天也离不开。柴火饭特别让一些中老年人怀念。

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5)

现在用电饭煲,饭弄熟很方便,但这种“焖巴子饭”与柴火饭比,少了许多风味。喝不到甜甜的米汤,吃不到香香的锅巴粥。

旧时柴火饭做法,把米放进大锅里,加水,用大火煮到半熟,然后漉起来,沥出米汤,再把米粒放进大锅里,用小火蒸。盖锅盖前,用筷子插出几个出气孔。待听到锅里有结锅巴的丝丝炸响,就是饭熟了。也可用木制的甑来蒸,甑蒸的饭没有锅巴。这种柴火饭,饭粒松散饱满,有特别的饭香,也很容易消化。

农村烧柴火煮饭菜(消失的柴火饭消失的火烧粑)(6)

也有人分析,柴火饭香,与土灶结构有关。土锅土灶,大铁锅嵌进灶膛很深,整个锅从下到上,都有均匀受热,能够保证锅里饭菜同时被加热,在烹饪过程中保存了饭菜的原汁原味。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