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通俗图解(阴阳五行小识)

金栋按:阴阳五行之始,源于天道运行变化之规律——天有五行(十月太阳历),亦即天体宇宙日、月、地相互作用所致的阴阳五行(四时)寒暑节气变化之规律。

所谓“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易·系辞传》)、“阴阳者,寒暑也”(《灵枢·刺节真邪》)、“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阴主寒,阳主热”(《灵枢·论疾诊尺》)、“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白虎通·五行》)、“五行者,五气也”(汉·刘熙《释名·释天》)。

换言之,阴阳五行源于由天道日月运行变化规律而制定的天文历法——五行历——十月太阳历。见陈久金《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刘明武《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换个方法读内经》等相关书籍。阴阳五行说源于史前天文历法,用河图洛书表达。洛书表达的是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天有五行),河图表达的是一年十二个月的阴阳合历(天有四时)。此处不赘。

而阴阳五行说成为中原大地上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等哲学观念,乃春秋战国秦汉以后之事矣!如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说“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四时,列为五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天元纪大论》说“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等。故

《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说:

“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阴阳、所谓五行,其语甚希见,其义极平淡。且此二事从未尝并为一谈,诸经及孔、老、墨、孟、荀、韩诸大哲,皆未尝齿及。然则造此邪说以惑世诬民者谁也?其始盖起于燕齐方士,而其建设之传播之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

自此以后,中华传世文献大行其道而广演其说。如“《尚书》中之《洪范》,《吕氏春秋》及《礼记》中之《月令》……要之皆战国时阴阳五行家之言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及《内经》之《素问·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皆与此有关。

据史料及梁启超等考述,战国时期之邹衍是将阴阳、五行合流说之始创者。太史公司马谈谓之“阴阳家”,《汉志·诸子略·阴阳家》袭之。殊不知,邹衍只论五行(五德终始),未及阴阳。因从现存传世有关邹衍的文献中,并未见到其有论述阴阳说者。

谢松龄说:“邹衍素来被目为‘阴阳家’或‘阴阳五行家’。《史记》述其‘深观阴阳消息’‘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论著终始五德之运’‘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看来邹衍是既言阴阳,又道五行的。由于其著作皆亡佚,我们无从了解其体系的原本面貌。但就现存有关邹衍思想的文献看,其五德终始说中并无阴阳观念。因此,即使邹衍兼言阴阳、五行,亦尚未将二者融合为一。”(《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而真正将阴阳、五行合流成为宇宙构架者,当是汉儒。

在先秦,哲学讲阴阳,术数与方技讲阴阳,兵家讲阴阳,道家、儒家、阴阳家、《易传》等都讲阴阳。西汉大儒董仲舒也讲阴阳,《汉书·五行志》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而大倡五行说。汉时,由于官家政治思想需求,先秦阴阳家等阴阳说被汉儒阴阳五行化了,且五行说成为汉代官家统治哲学,一直延续至清末。《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

据中华传世文献,五行一词,始于《尚书·甘誓》,具体如《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殊不知,五行已不单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本身,已远远超出了具体的物质,而被抽象化了,即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性质所代表)的运行(与变化)规律。

木、火、土、金、水,乃五行相生序,意义在于“行”。且成为汉代官家统治哲学后,以此归类、附会推演,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施行政令并规范朝廷命官、民间百姓之衣食住行。当时西汉易学风起,治《易》者又借此说,并附会八卦、干支等阐释推演《周易》,从而构成宇宙、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等自然宇宙观,影响深远!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说:“欲明西汉人之思想,须先略知阴阳家之学说。欲略知阴阳家之学说,须先略知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阴阳家以五行、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地支及数目等互相配合,以立一宇宙间架。又以阴阳流行于其间,使此间架活动变化,而生万物。……不过后来阴阳家即根据此等配合以立说。至《吕氏春秋》及《礼记》中所载之《月令》,则此等配合,即已成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又,有学者认为“《内经》之学,出于道家”(胡天雄《素问补识》),请问,其能统帅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体系推演工具的《内经》全书吗?儒、道二家谁对《内经》理论体系影响之大是否已明?愚见,“对《内经》体系影响最大者,是儒家思想”(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感兴趣者可参看相关原著。

阴阳五行通俗图解(阴阳五行小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