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班主任发现早恋怎么办(我们谈青春期叛逆)
从前,你以为高考是一场很大的考试。当你走进社会之后你会发现,太多考试比这个高考难多了。本文有15800字,阅读完大约需要24分钟。值得你收藏和在本周内阅读。
引子
首先,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会从这个角度来跟大家谈,尤其是我们可以从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当中得到哪些启示。
第二,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主要教授心理咨询和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每一年我都会接触到很多大学生。可能很多家长会说:“唉,考你们佛大不是我们的目标。”不管怎样,我想跟大家说——正好高考刚刚结束——有的家长会跟孩子说:“当你结束了寒窗苦读,你就海阔天空了,你就苦尽甘来了。”你真的不要跟孩子说这种话,这会害了孩子一辈子。
在座的各位中学老师和家长,你们目前接触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可能是他们最叛逆和表现出最多问题的时候。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大学生,他们已经过了这个所谓的叛逆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更多的是青春期后期的迷茫,他们希望得到指导。他们很喜欢跟老师分享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父母怎么看待这些,更重要的还有家庭氛围怎么影响着他们。
作为大学老师,我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在中学阶段默默无闻,甚至平凡,但是到了大学,他有了新的发展。我是2005年到的佛大,现在已经12年了,我有些学生已经毕业八年、五年,已经成家,于是,我有机会再次看到:如果一个孩子的青春期表现很不好,比如,他很调皮、很不爱学习,这到底能不能决定他在成人期就是一个坏孩子?其实,这背后有无限变化的可能。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大学期间非常迷茫,有的孩子进入社会后感到差距太大?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未来的视角回溯过程,看看其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第三个角度,虽然我的孩子还没有到青春期,但是,我自己经历过。学心理学的人很喜欢用学过的理论来回顾自己。我会去观察,去回想我自己的青春期表现。我也可以用我的同学作为参照。比如,我看到了佛山不同区域的中学体制和学生表现,南海体制、禅城体制等。90年代,我读佛山一中的时候,拍拖是成风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我的一个同学,他当年很调皮,如今,他拖着六岁的娃、抱着两岁的娃,老婆在后面涂防晒,他一个人能把全部事情都搞定。你想象一下,他当年13岁的时候,你哪里会想到他今天会这样。我们会很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讲这一段,我是希望家长能够安心地面对孩子,不要焦虑。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你怎么看和选择,你有自己的智慧。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有我们的文化,不一定每个家长都要、并且能够和孩子当朋友的。比如我自己的孩子,我经常就说,既要民主,又要集中。经常有些事情你就得听我的,没办法。
今天,我将从以上三个角度和大家交流讨论。我会讲许多心理学的东西,目的不是让大家去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认为青春期是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在你眼前的孩子是一个全新的人。
对于在座的一些家长,可能你会有一个最大的挑战,那就是:你自己可能没有过很明显的青春期。有的家长常说“我那个时候哪会像他这样”,不好意思,可能是你没有过很明显的青春期。经历过的人能够更容易去理解他。今天,我希望跟大家说说如何读懂青春期孩子的事,找到大家共同的办法,目的是更好地尊重他,也善待我们自己。你说,更年期已经不容易了,还要被孩子折磨,多难啊!所以,尊重孩子,善待自己,这是我们今天晚上的目的。
38%的中学生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一个上海的大型调查的数据。研究者问爸爸妈妈:“你觉得你是很爱你的孩子的吗?”99.9%的父母认为“是”。这里,我问一下家长,你认为爱的表现是什么?
家长(妈妈):就是和他一起分享,一起学习,相互沟通、交流,关心他,让他快乐成长。
谢谢这位妈妈。大家不必把今天当作一个讲座哈,我们其实就是交流一些青春期困惑和经验,我也鼓励大家回忆你自己的青春期,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分享。如果我们把这位妈妈的话用一些更生活化的情景来说,可能有时会有这样的情景:当你非常疲惫、非常累的时候,你仍然能够掐着脖子,忍气吞声地问他:“怎么样啊,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啊,吃得饱不饱啊?”然后,孩子回应你说:“不知道。”你有时感到蛮失望的,但是,老师说要沟通,要平等,好吧,你就再试试。我想,这就是爱的表现。
我们再看一些数据。25%的爸爸和50.3%的妈妈表示,在有了孩子之后,几乎没有了原来的娱乐和爱好。现在很多初中生可以住宿,我们以为可以恢复自己的娱乐和爱好了,但是,有的妈妈会说:“你以为啊!他星期六星期天回来,气得你不行,你要花三天去平复,哪有空去娱乐和爱好。星期天还要再送他去学校。”所以,常常有这种情况,当家长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和重新投入和老公的二人世界的时候,又发现:好像都不行,那个家伙比以前我每天给他做饭、天天盯着他的时候还要烦。还有的家庭有二胎,第一个孩子能够自理了,第二个孩子又在长大,很难有真正的二人世界。这就是父母的牺牲。父母为了孩子而放弃了很多自身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妈妈,对不对?
我们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爱你吗?”调查数据是:说“爱”的幼儿占97%,小学生占89%,中学生则只有62%。
当研究者问那些说“不爱”的11%的小学生为什么,他们可能会说“因为我没有考满分,他就骂我,不表扬我”。这个数据在中学生群体有一个更大幅度的减少,我想问问:在座的家长,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家长1(爸爸):他也知道你爱他,但他说这不是他希望的方式。
潘老师:谢谢爸爸。我想问问爸爸,你觉得孩子希望的父母的爱是什么样的?
家长1(爸爸):他希望你理解他。他好像长大了,但是,他又没有真正长大。
潘老师:有没有家长愿意分享一下,你觉得你最难理解孩子的什么?
家长2(妈妈):他动不动就哭了,像个孩子。他小时候不这样。
家长3(妈妈):你说什么他都不听,跟你对着干。
社会变化对智慧陪伴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等下再回到家长的困惑上来。我先说一个案例:
前两年非常热的“狼爸”,大家听说过吗?有一位“狼爸”对孩子一天三顿打,把四个孩子打进了北大等名校。这位爸爸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比如,在同伴关系方面,为了杜绝自己的孩子被同龄的孩子带坏,爸爸规定:如果要去串门,必须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请书。去哪个同学家里?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什么职务,成绩如何?同行的同学又担任什么职务,成绩如何?要去这位同学家待多久,什么时候回来?同学家长的姓名、电话?最后,这个申请书还要班主任签字。孩子当然不好意思为了找同学玩而找老师签字,所以,这个申请书没有什么意义。19岁的大儿子回忆道,有一次自己最好的朋友过生日,他求了爸爸很久,终于,爸爸说“我给你十分钟”。爸爸用汽车把儿子载到同学家楼下,儿子带着礼物和贺卡冲上去坐电梯,匆匆忙忙说了一句“生日快乐”,又跑回车里,刚好十分钟。
现在,我问大家几个问题: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管,可以吗?你看,人家效果很好啊,进了北大。
家长(爸爸):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不那么赞成。因为人生比较漫长,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大学、研究生,也就十几年。但是,你不能够把读书当作人生的全部。我觉得,家长不能永远陪伴孩子,孩子将来他还要适应社会。
谢谢这位爸爸。教育效果如何还要再看,看看孩子如何进入社会。刚才有家长分享了为什么不行,那么,为什么这个狼爸可以这样管?我们今天先不展开。我记得当时,我的一位同事接受一个杂志的采访,我们在看,他儿子也在旁边。我说,这种教育不科学。我同事说,你别管人家科不科学,起码这几个孩子都上北大了。这时,这个儿子说,妈,亏你还是大学老师,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没有,你看,这些孩子的老妈是香港人好不好,港澳生读北大很低分的。我同事说,起码人家很乖,叫他不要去玩他就不去玩。这个初二的儿子又说,他没有不跟同伴玩啊,他的同伴是兄弟姐妹;另外,他们家还有一个传统,爸爸打A时,其他BCD会在旁边看,可能还会觉得“噫,打得也没有我重啊”。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可能比我们更善于观察和思考。
一个人大半生的时间都在清除少年时代种在脑子里的观念。这个过程叫做取得经验。(巴尔扎克,《幻灭》)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想一个问题:今天的孩子怎么啦?第一,为什么他们变脆弱了?第二,家长觉得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第三,家长觉得,为什么我读不懂现在的孩子?我们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我想,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这个社会不是这样的。并不是社会变得更好或更坏了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孩子跟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从他一出生的时候,他的生活就相对比较富足。他对“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观念没有深刻的生命体验。
在座的家长可能跟我的年龄差不多,或者略大一些。我是98年读的大学,那时还没有扩招,大学生还比较值钱。当时,我妈告诉我,你一定要替妈妈报仇,当年因为政治原因,表格上的一个“非红五类”就把我毁了。还不是黑七类,她就没办法读大学了。她说,我这辈子都想读大学,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儿读大学。那时候,他们会在家里放红歌,或者在单位跳忠字舞。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有机会很直观地感受和知道读书很重要。但现在,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体会。
另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当人们的生活比较富足的时候,他就不需要烦恼物质的东西,我他的精神需求会更突出,表现就是:我们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思考意义。我儿子五岁时问我:“电视里的姐姐都12岁了,那么大了,叔叔阿姨为什么还要离婚?他们应该一开始就不要结婚啊,多浪费时间啊。人为什么要结婚呢?”我自己五岁时,我根本不想这个,我只会想怎么哄我妈多给我买玩具。现在的孩子不需要思考这些,比如六一到了,你早早就开始在淘宝上给他挑礼物,跟他商量。
上学期,我儿子还问我:“妈妈,老师说,学习只要努力就行了,多少分不重要。可是,我很努力啊,为什么他最后只给得了满分的同学奖励橡皮,而我没有?”我老公说:“橡皮有什么好,我儿子这么努力、这么自觉,爸爸带你去集市买变形金刚。”我儿子说:“不要。”如果放在以前,孩子可能就被变形金刚哄住了,现在很难。这个橡皮的价值不在于价格,而是——他是老师的奖励。后来,我老公想了另一招:“一定是老师的礼物不够分,他觉得你比较大方,所以就不给你,证明你是一个好孩子。”我儿子哼了一下,用那种“你不觉得自己是傻逼吗”的眼神看着我老公,我老公都不好意思了,撤下场去。后来,我跟儿子说,我很理解,因为妈妈在单位也遭遇过这种情况。
不要理解你可以相信的,但要相信你可以理解的。(圣·奥古斯丁)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这样。我从2002年开始做儿童及青少年咨询,我感觉到,近五年,孩子因为不明原因不上学很常见、很正常。在这之前,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学,我们常常可以找到原因,比如同学欺负他,跟老师发生冲突,爸爸妈妈离婚。原因很具体,如果你把具体原因解决了,不上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呢,孩子会问你,我为什么要上学啊?这些孩子常常还是那些成绩中上等的孩子。
我有一个个案,他的几个好朋友在他的房间门口求他,你见见我们吧,我想跟你聊聊。如果你跟他聊,他会告诉你:“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上学,每天都做重复的卷子,有意义吗?老师,你觉得120分跟115分就可以把人分等级,人生的意义应该是这样吗?”他可能也会用同样的问题问爸爸妈妈,他们可能会说,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很难找到好工作和高收入……但是,跟他讲这个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体验,他根本就不知道3000块和5000块的工资对他来说有什么样的区别。
现在的孩子已经早早地就开始思考意义。所以,家长也要进步,家长要知道:孩子叛逆的背后是他要去寻找他是谁,寻找他在生活中的意义。许多家长常常想要指导和规划孩子,当然,他还是孩子;但是,如果你的高度不够,你是没办法给他规划的。
最近高考,有的家长说,考完这几天我就可以放手了。其实,我很想发个朋友圈给他一点紧张气氛。因为考完孩子,就到考家长了。家长有没有跟孩子一起讨论他喜欢什么专业,想报哪个学校?自己家的资源与孩子未来的学习资源、就业资源能不能做一个整合?每年,当我的亲戚朋友来问我填报志愿的事情的时候,往往离截止日期只有三四天了。三四天,你没有做前期工作,就想把孩子的规划做好?很难。
其实,我们很多大学老师、领导的孩子成绩一般。华东师范大学做过一个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里,有一个是父母的职业。非常有意思,他们发现,小学老师的子女高考成绩最好,大学老师的子女高考成绩最差,但是,大学老师的子女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幸福感不会差。为什么?大学老师会在孩子高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助孩子做规划。
我有一个同事,有一次我们聊天,他对孩子的专业选择很从容,说是学小语种。他说,我发现我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好,但思维很差。她做作业绝对全部一百分,因为作业一般就是对当天的那些例题、知识点的重复;但是,一到单元测验,她就没办法融会贯通,因为思维不够。既然孩子模仿好,长得又漂亮,学外语就好了。千万不要以为她能够很好地模仿数学作业,就给她读计算机、数学,那会害死她。我们都很佩服这个同事,因为他自己的思维能力超好,他是搞统计的,他老婆的思维也很好。夫妻两人的思维都那么好,却没有遗传给女儿,对很多人可能是很抓狂的。但是,他能够接纳,并且很清楚地说“我不代表她”。
所以,智慧陪伴很重要。小结一下:第一,要认识青春期;第二,了解青春期给你什么样的挑战和你作为家长所需要的新的学习方向,这很重要;第三,不只是沟通技巧那么简单,沟通目标和高度才是孩子们在决胜时拉开差距的原因。
了解青春期
接下来,我们讲了解、适应和接纳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不会好好地坐在那里,衣服也不好好穿,要么剪短。我记得我上初二的时候,我和我的好朋友走在校道上,校道两旁有椅子,我们就说:“你看,那些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的,一看就是初一生;那些坐在椅背上的呢,绝对是初二初三的。”因为初一生的青春期不是很明显。
青春期很突出的特征是矛盾。第一,他具有反抗性,他又具有依赖性。关于反抗,刚刚家长分享了很多,比如,你说什么他都不听,只说“不要不要不要”。
关于依赖呢,他很依赖别人,希望别人关心她,尤其是朋友。比如你问他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他会说他先去陪谁谁谁买东西了,才再到回家。现在的孩子们挺可怜,如果小学上学入学都是你送或接,而初中之后又是寄宿,他们放学之后很少有和同学自由闲逛的时间。家长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被老师骂?”“月考多少分?”。以前呢,比如我上学的时候,我放学后可以跟同学逛逛,吃吃这个,说说那个,之后才回到家。那时候,我们有一个缓冲,有朋友说话和陪伴。现在的孩子不能这样了,而其实,他很需要朋友,他想要陪伴,他很怕孤独。
另外一个,他也很依赖父母。他可能不理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但是,又写日记,或者在QQ空间和朋友圈说:“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没有以前那么关心我了。”你会很抓狂:你想怎么样嘛,你给我发个信号啊!
第二,他具有闭锁性,又有开放性。他什么都不喜欢跟你说。当然,他也会有心事,他会在QQ空间和朋友圈表达。很多家长都喜欢看QQ空间和朋友圈,我劝你少看,除非你心理能量很大。因为很多家长看了之后很痛苦,他们说:“我觉得他讲得很灰暗。老师,他会不会有抑郁症啊?他真的是这么讲的,我截图给你看。”老实说,我挺佩服这个家长的,因为他能看懂那么一大堆符号,还从中看到孩子很灰暗。青春期的孩子喜欢伤春悲秋,做一些很飘渺的表达,但是,他们常常不会说一件具体的事情。比如,他会说:人有时候其实很渺小的,渺小得好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理解你、关心你,可是,人有时候又能做很多事情……于是,家长很紧张:“我的孩子挺孤独的。”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的。
第三,他很勇敢,他很爱冒险,他对风险的评估能力很差。这跟他的整个激素水平很高有关,而这个激素水平会影响大脑对风险的判断功能。
比如,他会跟一个吃K粉的朋友玩,他觉得自己不会沾染上K粉,他会告诉你:“我不会的,我分得很清楚。”但我们大人会很紧张,是吧?“如果你上厕所,他放到你的杯子里,怎么办?”在国外,飙车很常见;在国内,会有滑板啊、跑酷啊等许多你看着很危险的事情。等到孩子大一大二了,他的激素水平下降了,他不会再这么做了,他会觉得危险。但是,当他初二初三时,他就会给你弄这一条。
当年我上学时,我的教室在四楼,外面有一个阳台,也就是走廊。有个同学站在栏杆边缘上走,下面大家就起哄。他走完那段之后,他还单脚跳。那非常危险,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从四楼掉下去。我看到我们班主任吓傻了,很担心,但是又不敢叫,因为害怕他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后来,等那个同学下来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又生气又害怕,他的眼泪一直往下掉,哭着大骂我这个同学是神经病。再后来,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开玩笑问他,如果现在你老婆说你必须走这么一段,你走不走。傻的才会呢。但是,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从我们心理分析的角度讲,他是他在探索他的边界,他在探索到底他能够在多大范围内控制这个世界。他要探索他是谁,他要建立他的存在感。
第四,他很高傲,有些时候简直是目中无人,但是,他也很自卑,这个自卑的东西还让你觉得特别莫名其妙。有一次我在学校上洗手间,遇到两个女生,其中一个在洗刘海,另一个说“快点啦,这个课老师要点名的”。洗刘海的女生说“不行啊,就差这一点怎么也弄不好,很难看啊”。我一看就想,这肯定是初二病在犯,她觉得哪里都弄好了,只有这里不好。我看了一眼镜子,其实,她的头发属于比较好看的那种,倒是长得不那么好看。自我认知存在盲点,这个孩子就是很典型的青春期。
另外,他非常否定童年,又很眷恋童年。因为童年的感觉是很安全,很无忧无虑,而现在,他们正处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这是一个暴风骤雨期,也是一个患得患失期。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周国平)
适应和接纳青春期
家长要怎么适应呢?第一,你要适应你的地位已经大不一样了,青春期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离得最远的时候。我非常喜欢下面这个比喻,希望大家也能记住:
“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内心世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好像是一所空的房子。爸爸妈妈通过家庭教育,会给这所房子里放进很多家具,也就是很多观念,并且按照家长的意愿把它布置得很有条理、很漂亮。
孩子本来在房子里住得好好的,到了青春期,有一天,他突然看这个房子哪儿都不顺眼。他会说:“现在不流行睡床,要睡榻榻米。扔掉!”你看到,他不让你进入他的房间了,他把你原先帮他弄的家具一件件扔出来,他可能还会改装你的家具。
你很生气,你要么想冲进房间跟他讨论,要么想阻止他扔东西,要么还想给他搬一些新家具进去,比如你说“我给你一个新的学习桌,它很强大,让你记住东西”。这个时候,你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你无力抵挡了,你发现整个房间变得面目全非,眼前的孩子也不是你从前熟悉的了。
再后来,当孩子上大学或毕业进入社会了,这时你发现,你的孩子慢慢地又把扔掉的家具一件一件捡回来了。
当他结婚或某一天,他邀请你进入他的房间,你看到,那些家具都搬回来了,但它们的组合及功能跟当年你放进去的时候不一样,它们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风格重新布置的,但家具还是那些家具。
”
这就是我们与孩子们的过程。你会想,这个比喻是真的吗?第一,我自己经历过。第二,我观察到其他孩子。比如我的学生,他们总是在放假时发朋友圈说“我不想回学校,在家多好”,他们晒很多春节发生的事情和家乡美食,而这些孩子可能在初中的时候都是巴不得要赶快离家出走的。其实,到时候,他就要回来了。
大家有没有看过《摔跤吧,爸爸》?吉塔起初是接受爸爸的训练,当了全国摔跤冠军。后来,她离开乡村,去大城市读国家体育大学,接受了新的训练,她对爸爸和妹妹说:我的教练说,你那套过时了。她拼尽全力和爸爸来了一场比赛,把爸爸比赢了,她想证明爸爸的过时了。这时,妹妹说,爸爸的东西没有过时,是爸爸的体力大不如前了。吉塔其实就是在把全部的东西扔出去,她要自己探索。在后来的比赛中,她经常输掉,很受挫,后来,她再次接受爸爸的指导,又开始嬴。但是,电影的精彩和关键之处在最后,爸爸被教练关起来了,爸爸不在吉塔身边,吉塔靠自己再次取得胜利。爸爸不在,但是,爸爸教的东西在。
如果我们说,我和我的先生心理健康、为人正直,我的孩子智力正常,我的孩子可能不一定成绩很好,但他绝对可以是健康快乐的平常人。这没问题。如果我们的目标过于脱离,我们期待孩子一定要有优异的成绩,那不一定能保证。
青春期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他要探索他是谁。第二个任务,他要探索世界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肯定会有很多很诡异的行为。包括他对你会有很多否定,没有推翻,就没有重建。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超越你,他需要跟你有不一样,如果他全都听你的,那他大概也就像你那样。对此,大家需要放下心来去适应。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很多秘密,刚才我们讲到闭锁性,我们需要允许孩子有秘密,因为一个没有秘密的孩子,他是没有自主感的。你想一下,如果一个男人完全没有秘密,以后他在老婆面前也完全没有秘密,我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都会忍受不了。
有些家长对孩子很紧张,要跟孩子沟通,套出他的秘密来。好了,终于套出来了,可是,人家的秘密和情感你接不住,怎么办?我有一个学生跟我说,妈妈希望他谈谈他的不开心,后来他就讲了,结果,妈妈只能回应“唉呀,我们是凡人,是要烦一点的,没办法哈”。又比如,你问一个女孩“为什么你今天一天都不理我,你是不是不舒服”,女孩说“没什么”,你说“你跟我说,我可以帮你啊,可以陪伴你、倾听你”,好,她说了,你又说“不要想太多了,多喝点水,好好休息。”她需要的其实就是你陪她,陪她一起想那么多,一起探讨。
如果你HOLD不住,你没有那个能耐,你就别把这个口随便撬开。因为这会让你在已经很高傲的青春期孩子面前减分,本来就觉得你有点LOW了,你还更LOW,怎么沟通。
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我中学时的趣事。
念高中时,我家住的院子和学校只是一墙之隔。我的前桌喜欢我,不知道谁给他出的主意,说女孩喜欢浪漫,他就在晚自习的时候在教室走廊下,大声喊“潘燕华,我爱你”。我在家里自习,吓得冷汗都冒了:如果被我爸听到了,怎么办……幸亏我爸每天晚上都去下棋,但是,我妈进来了,我很紧张。结果,我妈问我,唉,那个喊楼的帅不帅?哇,有没有觉得她好厉害!我说,一般,但比较白。我妈说,有没有那个谁好看?我说,你觉得那个谁好看,是不是,你真有眼光,他是我们级草。我妈认识这个级草。我妈接着说,你要让级草给你喊才有面子。这个呢,他在年级中是什么位置?我说,有些傻的。我妈说,哦,那你要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个傻的喜欢你?你要想个办法,让级草给你喊。她在说什么啊?她说,你要有追求。大概是第二天晚上,我爸跟我说“好威风”,我说“什么啊”,他说,昨天有两个邻居问我,喊的是我女儿吧。
就这样,到了我98年读大学,我们那时是先报志愿后考试的。我说,我要当老师好不好,我妈说,好,有两个假期。我说,我读心理学好不好,她说,好,不用改作业。这就是决定我命运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没有太多说教,是可以和我平等沟通的人,也是会生活的人。我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看书。我爸特别爱玩,直到现在六十多岁的人了,他说他的愿望是环游世界。比如,他想看看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看看食人族、加勒比海盗,他让我帮他找找这个地方在哪里。他以前特别喜欢打麻将,谁要找他玩都可以。那么他在家里呢,他很爱看书,比如,《如何成为麻将高手》,还是亲戚从香港带回来的,他很认真地看,之后到外面去实践。我妈呢,她喜欢看蒋介石秘史、慈禧秘史、李连英口述史……这种比较八卦的。就这样,你发现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对之有投入、有热情。我觉得,这些特别重要,尤其现在的我们遇到了好时代,让我们有条件享受这些东西。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当我们的教育方法全部失效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适应孩子对心理独立的寻求。心理独立有多重要,我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来告诉你。这是列了一些高考作文题。(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我们先看前两个题目,我想问家长,你觉得97年的这个题目容易写呢,还是15年上海卷的这个容易写?为什么?有个爸爸说,97年的容易写。因为从小到大看图写话,那么多年,有些事情即使没有做过也可以编一堆,而且不会偏题,你写正能量绝对没错。而15年的题目,你需要动心思。
我们再看15年广东卷的这个题目,如果让家长来写,你有思路吗?你觉得,要完成这一年的作文,它对孩子的素质要求是什么?平时要怎么训练?
家长1(妈妈):我不太会引导孩子怎么去写、选什么材料,他按他的意思写就好。肯定要契合题目的要求。
家长2(妈妈):这个题目感觉没有一个中心点。它只有一个大的主题,其实这个最难。
潘老师:如果我们说有一个中心点,那它是什么?如果要写成800字,那怎么展开呢?
家长3(爸爸):可以讲相对性啊,比如说学校的规则、制度,你有自己的想法。
谢谢家长们的反馈。比如最后一个,我们知道,这是爸爸的想法,他在平常生活中可能比较注意引导孩子:“你可以不用那么多规则,你的想法是什么?”而有的家长呢,可能强调孩子要乖,等等。
我记得,我读高中时,学校要求一定要穿校服,一套是运动服,一套是裙裤,配一件白衬衣,上面贴一个领带。因为我不太会试穿,所以衣服的码数不对,我拿回家之后,我妈说,这个运动服太难看了,这个裙装不错,我帮你拿去改一下,把裙子改短,把衣服改瘦,女孩子要穿成这样子,这样子才漂亮。当时我说,不行啊,同学们没有这样穿的。妈妈说,其他同学骑车上学,穿运动服方便。你离这么近,走着上学,不用穿运动服。如果下午有体育课,你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换一下就好。你平时就穿这个裙装,多好看,黑皮鞋,白袜子,穿它很漂亮。我穿了几天之后,有同学说我太招摇,爱打扮。当时,我很伤心。后来,我学心理学,我再回顾,知道这是青春期的特点,女孩子的攻击性就会用这样的八卦来表现,男孩子的青春期表现则是是推推玩玩。我回去哭着跟我妈说,我妈说,这么漂亮,怕什么。不过后来,我就彻底地爱上这样穿了,因为有一个男孩子跟我说,这样穿很好看,很显瘦。
现在,我在佛大就有我当时在一中的同学,人家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他很勤奋,也拿了很多课题和科技荣誉。我则是那种生活得很快乐的,其实我也很认真负责,只是比较懒散,不喜欢的东西不会很服从地去干。有时候,领导也会可惜我,说,小潘,其实你能力很好,再勤奋一点,拔高一点就更好了。这时,我心里其实是这样的想法:还拔高,我想去拔火罐呢。
这些,都是我妈影响了我,她觉得,女孩子呢,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赚点钱,把小日子过好,也要认真负责,但不要太辛苦。至于要很勤奋、很努力,则是爸爸妈妈一直没有特别说的。
讲这些,我不是想让家长们来否定一些什么或者赞同一些什么,而是希望大家看到:我们所选择的每一种教育策略的背后都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它有好的一面,也有我们需要承担后果的一面(例如,我就没学会要很勤奋)。
刚刚有家长说,15年广东卷的那个题目没有中心点,其实它有,就是要求你有自己的想法。从97、98年到15年,高考作文题在越来越强调你要有一个和谐的自我,你要有一个多元的价值观,你要包容和接纳。其实,它就是在筛选具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孩子。然后,到了2016年,网上的帖子会这样调侃它,说那个打一巴掌的是乒乓球队,印唇印是男子足球队。它其实是要求孩子有一个价值判断、是非判断。我们在单位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个同事天天迟到的,今天没有迟到,领导经常表扬他;你呢,领导跟你说“能者多劳”,结果,干活多的人容易出错,你受到批评和处分,你心里是不是很冤枉。
2017年的作文题,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政治色彩了。这里面涉及我国成为国际强国的国际战略问题,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生态文明问题,涉及新型生活方式,涉及互联网 ,等等。如果我是家长,我看了这个题目也会有压力。其实,家庭与学校还是要有一个弥补的,错位发展。在家庭中,家长需要跟孩子有更多个别化的交流,这个交流帮助孩子有思想深度的稍稍提高。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在朝这样的方向思考问题了,家长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是跟他说要多看课外书、看名著,你要想想自己对孩子的直接支持是什么。时代在逼着孩子进步,其实也是在逼着你进步。
所以,接纳青春期,首先是要适应他,要注意: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人,而不是问题的集合体,他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了寻求独立性。
我很欣赏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时代的进步就是因为一代人不听上一代人的话而推动的。当年,我就把这句话画下来,给我爸看。
前些时候有个班主任比赛,其中一项是班会说课,班主任们会抽到一些题目,比如班上有同学早恋了。他们都是很年轻的老师,他们仍然会讲现在不适合,要静待花开,要等待。这样的内容其实很难进入孩子心灵。我在总点评时就问老师,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想明白,当年早恋的那些同学是不是都毁了呢?如果有同学恋爱了,你就如临大敌地去跟他谈,虽然我们不鼓励他恋爱,但是,这个事情能堵得住吗?我们看《红楼梦》,那些女孩子们也就十三四岁,王熙凤也就十八九岁。我们不鼓励,但是我们需要学习接纳。
在西方,专家一直在探讨“到底需不需要青少年心理辅导”这个学科,应不应该设立它。因为95%的青少年问题都不是问题,而是青春期的很正常现象,只是我们用大人的眼光去看,认为它是问题。西方专家真正去干预是酗酒、吸毒,或者飙车、性侵等极度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拿恋爱的问题去问他们,他们会觉得中国人很奇怪。
前一段时间,我在班里上课,有三个男生坐在第一排,他们没有带书,直接把手机放在桌上,一直打王者荣耀。这些孩子在高中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努力读书和很努力高考的,到了大学,这个样子让人很心痛。我说“不要玩了”,他们还继续玩。我很生气,把一张白纸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把名字写上。其中一个男生问我,是不是要扣平时分。我们这个课很特别,即使扣平时分,也就扣10分。我还没有回答,他说,大不了不及格,无所谓。
当时我真的很生气,简直想打人,但是,一瞬间,我又觉得他们挺可怜的。为什么呢?这种情况应该在初二的时候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竟然到大二了还能淋漓尽致,足足迟了五年才过青春期。蛮可悲的。
我们说,在一个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青春期也一样,他该是青春期的时候,他就应该是青春期的表现。有些家长会抱怨孩子大学毕业了也不找工作,在家里啃老,整天玩游戏,没有责任感。他们往往还有一句话:他以前很乖的。我想,恰恰是这个乖,他本来应该青春期的时候,被你压迫了,好吧,当别人读大学安稳下来了,开始过成人生活时,你亲爱的儿子开始过青春期了。青春期一定会出现,它可以延后。
当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他支持,积极看待青春期。下面是一个青少年支持量表,它包括了青少年所需要的三个维度的支持。
第一个是情绪支持,就是安慰我,听我倾诉,我成功或有新计划的时候能够支持我、尊重我。第二个是工具支持,就是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有困难的时候替我分担工作、解决困难。第三个是信息支持,就是帮我分析清楚状况、原因,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解决办法。(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什么叫积极看待呢?就是重新认识叛逆。其实叛逆一点都不可怕,叛逆的意义在于成长,叛逆的意义在于独立。不要老是去听话。尤其是妈妈对儿子,你想,你希望你的孩子听你的话,又希望你的孩子不要听他老婆的话,那多难,那不可能的。
青春期的叛逆,还是一个充满梦想、充满能量、充满生命力的阶段。我有很多朋友或学生,他们会在朋友圈去晒孩子们的创意、班会特色,你真的会很感动。虽然我会做很多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但我真心实意地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年代要更健康、更聪明、更有想法,真的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只不过我们身在其中,我们会觉得他们不如自己。其实不是的,他们会超越我们。
今天我没有讲平等,平等其实是真的,当你真心实意地去爱。马斯洛有一句话讲得好: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讲到这里,我稍稍总结一下。关于对青春期孩子的陪伴,首先是接纳,不焦虑。其次是不能停滞,不要停止你学习的脚步。当你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无效时,你可以看一些青春期的书、电影,比如,《亲爱的安德烈》《小孩不笨》。第三是鼓励和不否定。因为青春期的年龄正是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时候。
我希望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三个方面的信念:
第一,让他感觉到世界是美好的。第二,让他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是有爱的。第三,他自己是可爱的,值得被人爱的。
只要有这三个方面的信念,就拥有了持久的战斗力,成绩其实没有什么。我很喜欢一句话:从前,你以为高考是一场很大的考试。当你走进社会之后你会发现,太多考试比这个高考难多了。在座的各位家长,其实你们都经历过。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这三个方面的信念呢?第一,接纳,别太焦虑。第二,家长自身要进步和学习。第三,鼓励孩子。
你去看《摔跤吧,爸爸》,你看那个爸爸是如何在场外鼓励孩子的,非常让人感动。当教练说,你已经有一块奖牌了,赶快放手;爸爸说,不,你是金牌的获得者,进攻。当教练说,你打不了这个重量级,降体重才能赢;爸爸说,不,你就在这个重量级,你尽管增重。当教练说,你现在已经有优势了,防守;爸爸说,把优势扩大,进攻;当她处于劣势而时间剩得不多时,教练说,赶快进攻;爸爸说,不,等对手出错,你有这个能力等待防守。教练永远都是叫她行了,放松,爸爸则一直鼓励,你要去进攻,你要去做。
我主讲的部分先就到这里,等下还有一个提问机会。我们先请桂城心灵花园项目负责人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见文末图片),今后我们还有很多类似机会交流。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休息时间来到我们的课堂,了解如何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谢谢大家让我分享你的生命时光。
家长(爸爸)提问:我真的遇到一个难题。我的孩子读初二,男孩。一个多月之前,学校召开了一次家长开放日,大家还有印象吗?我拍了一组照片,是学校走廊的课桌,这上面写了一些人的名字,大家都是成年人,我读一下。
第一个,苍井空,第二,小泽玛利亚,第三个波多野结衣,第四,杉原杏璃,还有饭岛爱之类,后面也还有好多那些影片。(潘老师:我们先暂停一下。现场的爸爸妈妈们知道这些名字吗?好的,这位爸爸继续说。)
我在学校走廊的一张废弃课桌上看到这些,我拍了下来。我回去之后想了两天,我问孩子,他知道上面的那些名字吗。他说,不知道。我说,你知道这张课桌在哪里吗。他说,就在他们教室外面。我问,这是谁的课桌。他说,这是上一届留下来的。接着,我就不知道怎么聊了,也不敢聊。所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解开一下我心中的疑惑。谢谢!
老师回应:非常感谢这位家长的分享。我想,可能我们的老师也不知道,原来我们这里还有这样一道风景。没事。首先,大家知道这些人名的背景,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吗?她们是日本AV女星。AV是Adult Video的缩写,成人电影。后面有个社工是我的学生,刚刚人家一听就微微笑了,都看过哈。于是,你可以想象,肯定会有一些关键词:全裸,性。家长可能会觉得很恐怖,但是,只要你谈到青春期,性是绕不开的。虽然孩子们把这些名字写在课桌上,但并不是说它就代表色情或者性,也不是说我们的孩子变得猥琐或者学坏了。我们完全不需要有这样的等号,也不需要有这样的焦虑。
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性激素的增长变化,第二个是独立。人有两次的独立期,第一次是两三岁,当你喂孩子吃饭,他们可能说“不吃不吃”,把它吐出来,他要自己吃,这是身体的独立。第二次是青春期,心理的独立,我想有我的想法。这时,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我是谁?我是男人,还是女人?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男人或女人?我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吗?我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所有这些抽象的想法,它总要有一个出口,一个具体的载体,AV就是一个载体。
我记得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在书店买了一本书,《野火春风斗古城》。我妈看到了,就说,哇,你买这个干什么!我当时还委屈,我都已经看这么根正苗红的红色小说了。我妈说,当时这是禁书,你不要看。后来我上初中了,我又把这个书从书柜里翻出来,并且特地拿去跟我的好朋友研究,她买了一本,我也买了一本,我们很认真地把我们认为色情的地方画出来。我们找了整整两天,没画出三句话来,无非就是两个人抱在一起,然后倒下躺在那里,没了。其实是很朦胧的。后来,我把这个说给我的舅妈听,她比我妈小十岁。她说,你妈太紧张了,那时,我们还手抄《少女的心》呢。
“性”是一种禁忌。其实,每一个年代的青少年都会通过了解禁忌,找到他的秘密花园,找到他独立的能力,明白吗?另外,当他需要展开探索和了解的时候,你不让他做,你怎么能让他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呢。他连谈女朋友都不会,他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不需要谈这个就是色变。
刚才,这位爸爸说,我该怎么跟他谈?如果是我,我会说:哇,你这个师兄涉猎很广啊,三代AV女星都写了。我看看他怎么回答。如果是多个人来写的,他怎么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愿意告诉我一些什么。对于其他家庭是禁忌的问题,我们还有可能好好沟通和了解。
课桌上的字也可能在提醒家长,当孩子们压力很大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性去表达。我有一个个案,他在一所管理严格的学校念书,他跟我说,当他看着屏幕上的女孩子,他很难受。其他同学经常看,无所谓,但他看到会很恶心。我们的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他需要宣泄,途径却很有限。家长跟他谈心,但能够谈到心里去吗?当我们想带孩子放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带他去喝茶,去超市买东西,或者逛逛千灯湖。他也很想表达,你知道怎样跟他聊吗?所以,当孩子们每说一个AV女星我都知道时,我觉得我还挺配得上做青少年心理辅导的,而且我还知道哪里的图更漂亮,因为有男孩子告诉我。所以,有可能这些名字是一些孩子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刻上去的,因为他需要有个出口。另外,他也在探索他们自己,在刷他的存在感。
我们不需要太过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不是你怎么说,而是你的态度。坦诚的态度最重要。今天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我们其实很少有机会在公开的场合做这种讨论。因为这种事在中国常常不适合谈,但我们今天的氛围很好,我们用一个很坦诚的态度一起来看看中国认为是禁忌的问题。它的背后是青少年在探索他自己,他在深入地了解他自己。
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