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对福贵的感受(为何能够坦然地叙述自己苦难的一生)

读完《活着》,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残忍的小说,它展示的一个个血淋淋、活生生的悲剧场景每每令人倍感压抑。作者余华似乎太过无情,将人世间所有不堪忍受的痛苦都集中到了主人公福贵一个人身上,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承受沉痛的打击,却又不得不肩负着这些痛苦继续顽强地生活下去。

可是文至最后,当我们完全了解了福贵的一生,我们又不得不讶异,为何福贵可以那样坦然地将过往的经历细细描述出来,甚至是对着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讲的,而活着对于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败光家产之前,福贵并不是一个讨喜的人物,他过惯了没脸没皮、没羞没臊的生活,仗着殷实的家业四处风流,无论是父亲的咒骂,还是妻子的规劝,均不能让他回心转意,按照他自己的话讲,他是软硬不吃,我行我素地过着自己阔少爷的日子。

然而他终究没有认真念过几天书,为人也并不十分精明聪颖,最终还是被人设了圈套,从而输光了家产。而这个事件,恰恰成为了福贵人生的分水岭,从这里起,他似乎突然开了窍,能够安安分分地当一个穷人,把他上半辈子没吃的苦全都体验了,然而命运也从此为他种下了一颗苦果,自此之后接二连三的苦难接踵而至。

活着中对福贵的感受(为何能够坦然地叙述自己苦难的一生)(1)

先是福贵自己进城替母亲请大夫的时候不幸被抓了壮丁,从此在战场漂泊,而等他最终得以返回家乡时,母亲已经病故,女儿凤霞也因为高烧成了聋哑人。面对这样的转变,他能做的唯有心痛和悲叹,却无能为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在战场上全身而退已是他莫大的幸运了。

从此一家人得以生活在一起了,日子虽然清贫,却甘之如饴,因为福贵觉得他的日子是从龙二那里偷来的,龙二充当了自己的替死鬼。

活着中对福贵的感受(为何能够坦然地叙述自己苦难的一生)(2)

然而命运的魔掌并没有轻易放过他,先是他的妻子家珍因为劳累得了软骨病,成了瘫痪在床的病人,后是儿子有庆,因为拯救自己战友春生的老婆而被抽光了血液。有庆是他的独子,是他用心培养的希望,所以有庆的死亡,带给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只是他还有家,有妻子和女儿,他依然要为她们活着。

小说中出现的短暂幸福时光是在福贵女儿凤霞成亲的事上,虽然女婿是个偏头,却对凤霞和他们二老很好,他们的家似乎也有了一个有力的支撑。

活着中对福贵的感受(为何能够坦然地叙述自己苦难的一生)(3)

然而悲惨的命运远远还没有结束,就在一家人因为凤霞要生孩子而感到喜悦的时候,可怜的凤霞却因为难产大出血而死在了医院里。自此,福贵的一双儿女全部先他而去。而女儿的死,直接导致了妻子家珍的病危,最终在两个多月后,家珍亦撒手人寰。

想必福贵那时也不愿独活了吧,然而令他活着的希望还有他的偏头女婿二喜和刚出生的小外孙苦根,他们是他最亲的人了,他还要伴着他们活下去。

可是,不久之后,厄运又降临到了福贵头上,女婿二喜在干活时不慎被水泥板砸中丢了性命,留下了成为孤儿的外孙,从此他不得不充当起苦根的唯一监护人,纵然此时他已经年迈,日子过得越发艰难。

活着中对福贵的感受(为何能够坦然地叙述自己苦难的一生)(4)

读至这里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福贵该死的亲人都死了,纵然他悲痛欲绝,不过最后有个小外孙陪他度过余生也算是一种安慰了。然而作者连这唯一的欣慰也没留给他,还是无情地把苦根的命也斩断了,甚至是安排死在福贵自己的手里,谁让那日他煮了那么多的豆子呢!

命运行到此处,福贵真正成为了举目无亲的糟老头子了。他被父亲取名叫福贵,原是被寄予厚望的,谁料他的一生却终究没有与福气富贵沾边,却把人生一切的苦难都尝尽了。

话说失去了所有至亲的福贵原是应该不愿意独活的了,可为什么他依旧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呢?

我想,应该是一生的经历已经让他看淡了生死,命运是他无法掌控的东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顽强地活着,他相信,只要活着,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另外,就像他说的,所有的亲人都是他自己亲手埋的,他死了以后,也不必再为谁操心了。除此之外,或许是因为他所有的亲人都没有长寿的命,那他就替他们把少活的日子都活回来。

至于他为何愿意对书中的‘我’讲述这一切,可能是因为通过他的讲述,那些逝去的亲人似乎又重新活了过来,而且他们的经历也不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记忆,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了解他们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