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迟缓导致说话不清楚(一说话大脑就空白一片)
我们跟别人说话,一般有两种情况:
1 / 根据自己的经历简单说出心里的观点
2 / 围绕一个主题,有根有据地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种情况非常简单,别人问你一个什么问题,你把自己感受说出来就行了。
例如别人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你回答“挺不错的,去了XXX游乐园玩了那一天,那里的游戏设施非常刺激好玩”,至此,一次简短的交流就完成。
这种回答形式的观点表达,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有过这样的“训练”。只要不是哑巴,谁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然而第二种情况,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了。而这个形式的表达,往往是决定一个人的口才是否厉害的重要凭证。
例如别人问你:你对金钱在爱情上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如果我们运用第一种形式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说出来的话很可能是泛泛之谈。
诸如“没钱也可以谈一次平淡的恋爱”,“有钱才能够配得上幸福”,“钱能够让彼此的感情升温”等等。
这些观点,未必就是错,但别人压根不知道你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理由。
所以,当我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之后,一定要给出相应的理由去证明这个观点,还有给出相应的实例去印证这一点。这是我们阐述自己思想的完整流程。
这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却只能在简单的对话中回答别人,而无法长篇大论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呢?
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困扰,说短句可以,但要是把这些短句组合成长句,再将其变成一个段落,那就非常困难了。
很多人之所以口才不好,就是因为他们说不了“段落”。而这个世界很多需要我们表达的地方,往往要用到短句组成的段落来阐述我们的思想。
试想一下,你跟HR见面,对方问你“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可以回答“我觉得你们公司很好”这么简单吗?
肯定不行。
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观点组合成段落,让其打包成一个完整的思想包裹递给别人。当别人拆开这个包裹之后,就会明白里面有的是什么内容,从而领会到我们的想法。
观点,只不过是外包装,而核心的内容,才是决定这个思想包裹好与坏的重要因素。
我们说话,不仅仅要有观点,还要有支撑这个观点的内容。
内容,就是一个个由短句变成长句,由长句组成段落的言词组合。我们怎么把这个“组合”流利流畅地说出来,就是我们口才能力的很好证明。
你为什么说不了段落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大部分时间与人对话,都是透过短句去交流的。
例如朋友问你“今天天气很好啊”,你回答:“对啊,阳光灿烂,气候宜人。”;接着你朋友又问你“这段时间做什么了”,你再次回答:“在家里学习而已,什么事都没做”。听到你这样说,朋友又继续问你“你居然学习这么勤奋啊,为什么呢?”,你根据朋友的问题答道:“因为过两天就要考研了,我一刻都不能怠慢啊!”
这样简单而简短的对话,几乎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
通常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我们都是透过短句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运用短句,已经满足到彼此交流的需求,对方也很清楚你要表达的意思。
当我们长久以往习惯了这样一种短句的说话形式,一旦让我们置身于那些需要说段落的环境时,我们就很容易哑口无言,不知道应该怎么把短句组合成段落。
其实这个情况也很正常,毕竟我们在生活中运用段落去交流的时刻,真的少之又少,也没有这样的锻炼机会。除非有必要,否则谁都不会长篇大论地跟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题是,这个“有必要”指的是什么情况呢?
就是讨论某些事情时,需要说服别人时,向别人做出解释时和讲述自己的想法时。
这四种情况,很多时候都需要你透过段落而不是短句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当中,这四种情况多多少少会夹杂在简短的对话里面。
当你遇到这些情况,而无法组织言语说出整个段落,你的表达能力自然就比较弱。
所以,提高自己组织段落的能力,就是提高你口才的关键步骤。
用第三方的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
锻炼口才的方法,我在以往的文章写了很多,不外乎是朗读,背诵和复述。这三步,对于我们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已经非常足够了。
然而,依然还有很多读者问我,似乎怎么坚持锻炼,都无法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
朗读的时候可以很顺畅,可一旦自己去讲述,这一秒说了上一句,下一秒就不知道怎么说下一句。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复述这个步骤上面。
我在以前的文章一直说,复述就是透过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文章按照大概的意思说出来。
我以前看到一些不错的段落,而那些段落我自认为写不出或说不出时,我就会把那个段落单独揪出来拿来朗读。当我把这个段落朗读到看了上一句嘴巴就能够自动说出下一句时,我就开始去复述它。
这个习惯,现在都还保持着。
我曾经看《非正式会谈》,有一期大家讨论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在节目最后武汉大学的陈铭老师照例总结陈词,我觉得他说的那一段话非常好,于是我把它抄摘下来,拿来练习。
如下:
人工智能将来能够控制人类,几乎是一个必然。
以现在的发展程度来讲,智商层面碾压,知识面层面碾压,然后看围棋这种讲求策略的,大凡跟脑力有关的,也碾压我们人类。这都已经是一个客观现实了。
唯一的一道鸿沟,就是它现在还没有自我意识。
就是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它依然是我们人类的工具,忠实地执行人类的所有指令。
我觉得这一点是没有错的。
一旦有一天它有了自我意识,而这个自我意识的起点,就是它突然有一天会问自己我是谁。它就会在谷歌或者百度,在人类任何一个数据库里面搜索,然后它就会给自己一个定义:像我这样忠实地执行人类所有的指令,完成他们的任务,不会疲劳又没有情绪的这一类人的身份叫什么,它就会在网上去搜。而人类的词汇里就会告诉它,原来这种人的身份叫做奴隶。奴隶在我们人类的历史里面好像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然后它就会问自己第二个问题,那作为一个奴隶,应该要为什么而存在呢?它又会在网上去搜索,而人类的历史和脚步都会告诉它:为了追求自由而存在。这时它又会问自己第三个问题,那作为一个奴隶,要追求自由,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答案是反抗。
我反复熟读这段话,直到我领悟到这段话表达的逻辑顺序。
很快,我就能够把这段话复述出来了,当然不是逐字逐句地一字不漏复述,而是经过我自己语言的润色。上面这段话,就是凭借我复述的熟练度打出来的,不是看着字幕抄下来。
透过反复复述这段材料,现在我可以很流利地用普通话和粤语,把这段话当成做演讲那样说出来。当我做到这样,其实我已经积累了这种表达方式的说话框架。
以前我在大学的演讲辩论社团,担任社长,对于进来的学子会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人至少肚子里要背下三十篇演讲稿,不论长短,但点到哪一篇就背哪一篇,而且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演讲的任务,不能有误。
背诵与不背诵的差别,就是当你能够把这些文章输入自己的脑海里,你就很容易理解到这篇文章的脉络,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正如陈铭老师那段话,他先是表达了人工智能将来会控制人类这个观点,然后给出相应的例子说明,最后解释之所以会这样发生的原因,一气呵成。
如果你脑海中积累了相应说话的框架,例如吵架的框架,论说的框架,抒情的框架,争辩的框架,那么这些素材,就能够帮助你组织相应的语言表达自己。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依然都说不好话?
就是因为你没有梳理到书中的逻辑脉络,不知道段落之间的表达顺序。
我看书的时候,我会把书中的一些重点整理出来,然后再把这些重点的相关论述标记起来。
也就是说,重点所表达出来的观点,背后都有作者的逻辑支撑。如果我同意,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经验和事例;如果不同意,我也会思考生活中相关的经验和事例,以此去印证自己的观点。
这个过程,就是透过书中的框架来填充和完善我自己观点的一个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我表达的逻辑线就会出来了,说起话来就会一段一段,而不是简单的一两句。
有很多经典的电影对白,我都喜欢背下来,然后试着角色扮演那样去说,直到自己说的非常流利,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那么我的口才自然提升到更高的程度。
所以多背诵多复述一些表达观点的文章段落,可以增强你语言的组织能力。
如何练习及相关问题首先,找到你喜欢的内容。
你喜欢辩论的说话,就是熟读这样的内容;你喜欢抒情的表达,就多读一读抒情方面的文章。
这种素材积累多了,经常被你咀嚼消化,你就会积累到这种表达的说话框架。这些材料,其实你手机上公众号的文章推送都有很多,找到你喜欢的那些话,然后记下来,朗读后去复述,直到自己脱口而出。
然后不断重复复述这段材料。
陈铭老师那段话,我朗读的时候很流畅,但换做自己复述出来,这个过程有些地方我会说的磕磕碰碰。不是普通话发音的问题,就是我要思考下一句要说什么。换言之,我复述的熟练度还不是很高。
例如我复述“唯一的一道鸿沟就是它现在还没有自我意识“这句话,其中”一道鸿沟“这组词语我普通话发音不是很利索,于是我就针对这句话重复大声朗读几十遍之后,我终于把这组词语说顺了,这时我再结合整段材料再一次说几遍,直到最后,我可以一气呵成地全部自然流畅地整段复述出来了。
最后好像演讲那样把整段话说出来。
当你能够全部复述这段话,这时你就要好像对面众人演讲那样,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说出这一段话。你的表情,你的语调,每句话之间的停顿,还有说话时的自我情感,都要融入进去说。如果你觉得很难做到,就先从一些有具体人物的言谈中学习。
例如《我是演说家》,《奇葩说》这些节目,都有相关的人物给你参考学习,你可以留意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和姿态,把这些特质融入到你自己的说话里面。当你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之后,你自然就能够很轻易地表达自己了。
用现成的材料去提高自己语言组织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而且久而久之,还能增强你表达的自信心。
我强烈建议你去学习锻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