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一个汉字“啟”。“啟”在现代汉语简化为“启”,“启”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内容要着重记忆。

啟(启)。读qǐ。《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啟,教也。从攴,启声。《论语》曰:‘不愤不啟。’”许慎认为“啟”是形声字。本义是教导;开导。徐锴《说文系传》:“启发教导之道也。”这里引用的《论语》指的是《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表达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1)

(启发;教导)

但“啟”字最初并非形声字。看它的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2)

(啟的字形演变)

“啟”字的甲骨文,从又,从户。“又”是一只手,“户”是门,用手拉门会开启意。后来又加了“口”成为会意兼形声字,手拉,口喊亦会开启意。也加“日”,突出天明之意,天明所以开门。因此,“啟”字造字本义是打开;开启。也正是这个原因,“开啟(启)”的“啟(启)”字中有个“户”字。

以下表述用简体“启”

《广雅·释诂三》:“启,开也。”《六书故·人八》:“启,开户也。”《书·金縢》:“启籥见书,乃并是吉。”《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王逸注:“言天西北之门,每常开启,岂元气之所通?”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这里的“启”均用“打开;开启”之原始本义。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3)

(天地之门常开)

本义之外,启还有很多用法:

(1)开拓;开创。《诗·鲁颂·閟宫》:“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奋发有为拓土开疆,做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将!《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国家,开辟了三千里疆土。

(2)开始。如:启行;启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首启戎行。”率先与贼兵交战(指曹操率先开始对抗董卓的战事)。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4)

(影视剧里的曹操)

(3)萌芽。《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庄稼萌芽于春天生长在夏天,秋天收获冬天收藏。

(4)招致;引起。《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晋国的野心不可引起,引进外国军队不能忽视。

(5)门。《左传·僖公二十年》:“‘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杜预注“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重新建造南门。《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妨碍农时。凡是修筑城门和制作门闩,应当顺应农时。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5)

(修建城门)

(6)前锋;左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启,牢成御襄罢师,狼蘧疏为右。”左翼部队,牢成驾御襄罢师的战车,狼蘧疏作为车右。

(7)陈述;报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鄙人王安石请求陈述: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启”字在旧书信中常用,往往是写信者的谦称。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6)

(马连良的旧书信)

(8)公文;书信。苏轼《与王敏仲八首》之二:“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这里的“启”,指的就是书信或公文。

(9)古代指立春、立夏。《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注:“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凡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必定要记载云物。

(10)右前足白色的马。《尔雅·释畜》:“前右足白,启。”

(11)别;分移。《广雅·荠韵》:“启,别也。”《大戴礼记·夏小正》:“启灌蓝蓼。启者,别也。陶而疏之也。”

(12)刻。《广韵·荠韵》:“启,刻也。”未见典藉有应用实例。

(13)通“跽”。跪坐。《尔雅·释言》:“启,跪也。”郭璞注:“小跽。”《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监,不遑启处。”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没有闲暇静坐的好时光。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7)

(跽坐陶俑)

(14)视。《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曾子生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

(15)通“棨”。古代类似通行证的公文。《释名·释书契》:“启,诣也。以启语官司所至诣也。”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8)

(驿传画像砖中的棨)

此外,“启”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启氏,姓姒,夏后棨之后也,后燕有启崙。”

“启”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285课(说文解字第587课开启的)(9)

(启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8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