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

#寻找真知派##国防科普###历史冷故事#

抗战武器三

抗战时期除了16万挺的捷克式系列轻机枪,和近4万挺的三大主流轻机枪以外,还有2万多挺非主流的轻机枪。这些枪型号庞杂、口径五花八门,来源也是千奇百怪。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1)

下面几天,小编陈天刑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这些“非主流”轻机枪。今天首先要说的,是装备量在5000挺以上,数量还算不少的两种“相对非主流”轻机枪:苏制大盘鸡和英制壮筒机枪。


一、苏式DP转盘轻机枪5600挺。

所谓苏式DP机枪,又叫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有DP27、DP28等型号。该枪因为上部有47发子弹的弹盘,又被称为转盘机枪,俗称大盘鸡。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2)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是当时苏联的制式武器,该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只要有合适的机器设备,即便是学徒工也能把它造出来,比较适合于大量生产。而且该枪的机构动作可靠,枪的表面又宽大平滑,不需要太复杂的保养,大大方便了大字不识几个的大头兵使用——即使你把枪身弄得很脏,对射击性能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事实证明,DP机枪是一挺操作极其简单,动作十分可靠的机枪,一言而蔽之,就是比较“皮实”。

不过世事无绝对,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武器。大盘鸡虽然好,但是该枪略长——该枪全长1280毫米,该枪过重——该枪空枪重量9.1公斤,装弹后全枪战斗全重高达12.1千克。而且这硕大的弹盘影响携带,一般在行军时都是取下弹盘的,这也直接导致DP机枪失去了行军时的快速射击能力。这对于习惯使用捷克式、启拉利,非常喜欢行进间射击的中国军队来说,一度是非常不适应的。而且该枪发射苏式1908R型7.62毫米带底缘枪弹,和当时中国主要的德式7.92毫米子弹并不通用,也给后勤增加了许多负担。

抗战爆发后,苏联援助了5600挺DP机枪等武器,国府用这些武器组建了装备部分苏制武器的所谓“苏械师”,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府曾经拨付给八路军苏制DP转盘轻机枪120挺。

而我军正式大规模使用该枪,是在抗美援朝时装备了8148挺,平均每个步兵师装备225挺。

1953年,新中国仿制DP-28机枪为53式轻机枪,到1957年停产时为止,共生产53式轻机枪41265挺,能装备近200个步兵师。


二、刘易斯机枪5000挺以上

当年的中国是万国武器博览会,除了德式7.92毫米、日式6.5和7.7毫米、苏式7.62毫米之外,另一大主流口径——英式7.7毫米,自然也是不能放过的。当时使用比较多的,除了新式的7.7毫米布伦机枪,就是号称“壮筒式机枪”的旧式7.7毫米刘易斯机枪。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3)

刘易斯机枪的外观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采用粗大的散热筒包着枪管,作用是当开火时令空气被吸入筒中散热——其实此筒散热效果有限还白白增加枪重。另一个是在枪身上方有个硕大的弹鼓,和DP不同的是该弹鼓采用中心固定式,开火时依靠弹鼓轴承转动,把子弹逐一推入枪内,有47和97发两种。

有了这两个碍眼的家伙事儿,这刘易斯机枪的缺点就是很明显了,那就是真正的过长过重。它有1280毫米长,空枪就有11.8公斤重,再加上那粗长的散热筒、硕大的弹盘,使用起来确实是非常不方便。扛着这玩意儿打仗,确实是有一种扛着马克辛突突的感觉。可以说该枪比起当时的捷克式、启拉利、DP、BAR等主流轻机枪,性能都是有所不及的。

不过呢,虽然这刘易斯机枪看起来粗苯一些,毕竟也是堪用的。而且该枪比较便宜,虽然不能和造价低廉的启拉利轻机枪相比,但这刘易斯机枪的成本也是很低的。而且该枪在1930年代,其实属于一战剩余物资,基本上就是在保本大甩卖。相比动辄1000银元以上的新式轻机枪,该枪绝对可以“一挺的价钱买回来两挺”。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4)

这便宜就是硬道理,因为价格低廉,这缺乏武器兜里又没有多少银子的穷军阀,就都纷纷掏钱购买。在战前的一段时间里,除了财大气粗的蒋军嫡系以外,这刘易斯机枪一度在各地军阀中成为了爆款。其中仅四川的刘湘一人,在1928年到1930年就从英国买了3000挺刘易斯轻机枪和高达1500万发子弹。

各地军阀全部加起来,该枪的总进口量在5000挺以上。


三、轻机枪的造价能有多低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大家都说刘易斯机枪便宜,那么究竟能有多便宜呢?抗战时期一挺轻机枪的造价,究竟是多少呢?下面小编陈天刑就给大家来扒拉扒拉算盘珠子,来个一阵操作猛如虎:

1.造价低廉的刘易斯机枪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5)

这刘易斯机枪的最大好处,是造价随着产量增加大幅度下降。该枪刚出来的时候那是贵的没有天理,样枪造价为175英镑,随着订单的扩大而逐步下降。到1915年,在英国军方正式采购第一批7000挺的时候,刘易斯机枪的单价已经下降到140英镑,截止到1917年,单枪价格已经低至85英镑。在1918年年初的时候,刘易斯机枪的造价进一步降至30英镑,1918年7月,步兵用刘易斯机枪的造价已经降至25英镑,而刘易斯航空机枪由于省去了散热用的铝制套筒,成本更是降至24英镑10先令。换算下来,该枪生产成本只相当于375银元左右。

2.贵的令人发指的捷克式轻机枪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6)

而中国军队当时大量进口的捷克式轻机枪,外购价是330-500美元,也就是在1100-1650银元之间的天价。而且捷克式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即使在国产化以后,兵工署计算的生产成本也有700银元。要说这捷克式,可真不愧是1926年才出的新款,在1930年代还是崭新的时髦货,真的比1911年设计,这时候已经20多岁的过时货刘易斯机枪贵得多。

算下来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的成本,基本相当于2-3挺刘易斯机枪了。

3.量产设备很便宜的麦德森机枪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7)

当然了,即使是生产成本仅有375银元的刘易斯机枪,其实造价也是很高的。当时国产的的其它轻机枪虽然没有明确的造价,不过广东厂的麦德森轻机枪,样枪在纯手工月产两具阶段,工料银不过是502两,相当于687银元。而按照刘易斯量产后的减价幅度,这麦德森量产后成本自然可以大大降低。

而生产轻机枪的设备也不贵,华兴机器厂在被收购时,全厂的厂房、机器、设备加上库存,总共才估价42万元——这可不是国府兵工署巧取豪夺,广东兵工厂要量产麦德森轻机枪的时候,“日产十具”年产3600挺的新机器设备,才不过预算30万两银子,仅相当于40万银元而已。

40多万元就能办一个轻机枪厂,为什么非要花每挺1100-1650元的天价,去购买原装进口捷克式呢?

4.便宜到没有天理的启拉利轻机枪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8)

而轻机枪量产后也是极为便宜的。这华兴机器厂年产2000挺的旧设备加库存,国府兵工署按照比较良心的收购价,以42万买下以后,四川第一兵工厂用该厂库存的半成品650套和管料2000件,又造了1900启拉利,平均每挺机枪才花了420000/1900=221元,还白赚了很多设备去转产捷克式轻机枪。

虽然兵工署肯定还要添上一些材料和人工费,可也绝对超不过机器设备厂房钱。这启拉利也未免太便宜了一点了吧?也就是说,这玩意儿的生产成本,很可能只有200多银元一挺!这事儿挺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过却证据链清晰,让人不得不信。

这国府放着生产成本二三百的启拉利,和造价不过375元的刘易斯不要,非要去造成本700元的捷克式,甚至还要花1100-1650的大价钱去进口,确实是比较莫名其妙的。

抗战中的两种轻机枪(1万挺的半非主流轻机枪和抗战时期机枪厂的制造成本)(9)

概算下来,仅战前进口的3万挺捷克式,保守估计就花了1200*3=3600万大洋,相当于可以制造12000元一门的国产75毫米山炮3000门!更可以建42万元的华兴机器厂85个,足够生产162830挺启拉利轻机枪!

真的是该花的钱不花,不该花的钱瞎花!宁可花天价买外国名牌时髦奢侈品,也不肯自力更生踏踏实实搞些国产货!国府兵工署,真的是连军阀都不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