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有什么山(一座总在历史爆冷的县城)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郏县历史悠久,周设邑、秦置县。建国初始属于许昌,八十年代又归平顶山市管辖。
前年,郏县成功入选“千年古县”,也是“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郏县这个地方,总是让人感到意外。比如说,这里的三苏园,也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的墓园。
苏东坡老家在四川眉山,最后客死常州。然而,为什么河南的郏县成为他们父子三人的“归宿”?
三苏坟在茨笆镇苏坟村东南,这里背靠嵩山奇峰,面临汝水旷川,三座墓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列,东北第一座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
公元1101年,苏轼病死于常州,遵照他的遗嘱,苏辙、苏轼的幼子苏过将其葬于郏县。
公元1112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因此称“三苏坟”。
西魏遗少查遍苏轼生平,也没发现苏家父子与郏县的交集。据记载,苏轼葬于郏县,是苏辙一手操办的。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苏轼、苏辙葬于郏县之后,其后人也在许昌附近定居下来。如许昌的苏桥,荥阳的苏砦、苏坡,新密的苏岭、苏湾,禹州的苏岗等。郏县有东苏庄、西苏庄两个自然村,都是苏洵的后人。
苏坟夜雨,曾是郏县八景之之首,有苏轼名句为证: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茨芭镇也因此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乡镇”。
说完苏轼的后人,郏县还有金国皇族完颜的后人。这里的安良镇有一个高楼村,这支高姓为大金国的完颜后人,现在遍布郏县多个村庄,有9000多人。
那么白山黑水的女真遗民为什么来郏县?难道也是因为崇拜苏东坡吗。大河报的资深记者李悦告诉西魏遗少:元末明初,元军战败,完颜氏一族从湖北枣阳县来到郏县隐居,指山为姓,改姓高。
高楼是安良镇最大的行政村,全村900余户3000多口人,80%以上的村民姓高,村口巨石镌刻着:古称马楼,元朝末年女真族金国后裔完颜简、完颜德仁带领族人迁徙到此,指高山为姓,改马楼为高楼。
这块巨石立的时间不长,村里有块古碑,碑上字迹有些模糊,碑文最上部有“高氏始祖元封侯讳德仁”字样。高楼村还留存着不少古建筑、古井、古树等,显示着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郏县还有广阔天地乡,这里则多是知青的后人。说起来不怕传奇,这里可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源地,
知青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单元,历经岁月洗礼,知青往事在郏县广阔天地的土地上发酵,沉淀成浓厚的知青文化。
广阔天地乡,简称广天乡,原名为大李庄乡。1954年,该乡安排32名回乡中学生担任会计和记工员,开了全国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农村工作的先例。
毛主席阅读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文章后非常高兴,写下了“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从而掀起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由此成为一个时代口号,原本默默无闻的李庄,骤然火红全国,成为一代激情岁月的缩影。
1975年和1976年,为根治北汝河水患,广阔天地公社党委组织知识青年和群众利用两个冬春,筑起两座巍然屹立的大坝,后被命名为知青坝。
知青们还在广阔天地崛起了最早的乡镇企业——广阔天地砂轮厂。郏县,由此成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现在这里的知青园景区,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景区。
现在,郏县已经启动广阔天地铁锅小镇建设,正争创铁锅之乡,大李庄村也因此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
郏县城北的冢头镇、安良镇就是古代的钧台,举世闻名的钧瓷就是从这里取土并得名。据说貂蝉就出生在这里。去年以来,这里进驻很多陶瓷科技公司,准备建设河南钧瓷研学基地。
郏县文庙,是我国现在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文庙一进七院,中心庙区占地90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去年,郏县的文庙维修工程进入了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库,这可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文庙项目。
山陕会馆位于城关镇西关大街西段,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是山陕客商经贸信息交流的聚首处。现存古建筑40余间,其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这就是郏县,想象不到的郏县,出人意料的郏县。
今年以来,这里正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保持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功能协调、生态平衡,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
为了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功能,这里还专门划定了天平街、西关街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小县大城的郏县,随便讲出一个故事,就可以让你直眉瞪眼、目瞪口呆。
信不信,到郏县来看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