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关一战(九嶷丰碑宁远)
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湘江战役则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也是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数万红军将士以生命赴使命,用信念铸起了不朽的丰碑在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毛泽东打出了战略转移中红军不要过潇水的“第一张牌”,朱德率部突破了国民党在天堂圩屋脊岗歼灭红军的第一道关,中革军委发出了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第一号令,这标志着湘江战役从宁远拉开序幕,宁远成为湘江战役的开始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嘉陵关一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嘉陵关一战
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湘江战役则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也是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数万红军将士以生命赴使命,用信念铸起了不朽的丰碑。在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毛泽东打出了战略转移中红军不要过潇水的“第一张牌”,朱德率部突破了国民党在天堂圩屋脊岗歼灭红军的第一道关,中革军委发出了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第一号令,这标志着湘江战役从宁远拉开序幕,宁远成为湘江战役的开始地。
设阵之毒:蒋介石精心设置第四道封锁线,国民党五路大军全力追剿
1934年11月8日,中央红军各纵队通过国民党的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认定:中央红军“必沿五岭山脉,循萧(指萧克)匪故道,经兴、全间(西)窜”。于是精心设置第四道封锁线,制定了“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歼灭红军的计划: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消灭于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第二步,如果第一步计划不成,就调集湘、桂军和“中央军”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之滨。
为了实现这一作战意图,蒋介石采取“追剿”“截剿”“兜剿”“三剿”的恶毒做法,企图让中央红军毋容再生。
1934年11月12日,蒋介石赶到南昌行营,加紧调兵布防,围追堵截,将“追剿军”总指挥薛岳及周浑元部共16个师、77个团、40余万人,统归何键指挥,与其直属在湘各部队及团队,专事“追剿”。国民党五路“追剿军”和粤、桂军23个师另1个旅、7个团及民团一部,形成一个前堵后追,左右夹攻的“铁三角”,企图逼中央红军于湘江东岸决战。
蒋介石指示何键、薛岳:
(一)以28军刘建绪率章亮基、陶广、陈光中、李觉四个师,即开广西全州依湘江东岸布防,与灌阳夏威所率的15军切取联系,进行堵截。
(二)以吴奇伟率第4、第5两军主力韩汉英、欧震、梁华盛、唐云山、惠济五个师(支队),沿湘桂公路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红军北上(与红二方面军会合)。
(三)以36军周浑元率所辖谢薄福、万耀煌、萧致平、郭思演四个师尾追红军,取道宁远进占道县加以确保,防止红军南下进入桂北。
(四)以27军李云杰率王东原师及其所兼之23师取道桂阳、嘉禾、宁远,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五)以16 军李韫珩率所兼之53师,取道临武、蓝山,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1934年11月12日,何键在长沙总司令部手捧蒋介石委为“追剿军总司令”的信札,如接圣旨,受宠若惊,连夜召集总部幕僚,商讨对策。
1934年11月16日夜,何键和薛岳根据与会将领会商的作战方针,又决定了作战要领:“如红军全力渡湘江西上,即照原定方针,湘江沿岸堵击兵团,协同地方军队进行堵截,迟滞红军行动,使尾随部队追歼;如红军在道县附近向南窜入桂境贺(县)富(川)地区时,追击兵团进行穷追,配合富川堵击的地方军队共同行动;如红军不经道县由宁远北经零陵,向东安西北进攻(湘)江,企图与湘西萧(克)、贺(龙)会合,即将原堵击兵团与机动兵团,进行东西截击。”
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唯恐手下各行其是,在委以何键“追剿军”总司令大任后,又亲修信函一封,派飞机空投给何键,并赠何一首古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还反复嘱托何“勿负党国之重托”“全力督剿”,要求各部将士宁可战死,不可生还。在最后下达湘江战役命令时,蒋介石又引用了曾国藩当年镇压太平天国时曾引用的四句话:“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击溺人”,要求各路“追剿军”将领依托有利地形,发挥优势兵力,上下同心,“务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
1934年11月19日,何键将“追剩军”分为五路:第一路司令刘建绪,率4个师由湘赣边向全州以北黄沙河地域集结,筑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个师又1个支队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集结;第三路司令周浑元,率4个师由资兴、郴县向道县方向追击,第四路司令李云杰率两个师同第三路相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追击,第五路司令李韫珩率1个师协同粤军和桂军,由郴县、桂阳向江华方向追击。
1934年11月25日,何键令其第一路两个师由东安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由此,蒋介石围剿红军的阵势已经形成。
破阵之计:朱德总司令从容部署,天堂圩屋脊岗战役成为湘江战役第一道关
为打破蒋介石企图在潇水以东、宁远天堂圩歼灭红军的妄想,朱德总司令从容部署,各军团严阵以待。
(1)向宁远行进,抢占道路。1934年11月18日十六时三十分,朱德致电一、三、五、八、九军团、中央及军委纵队首长:一、周浑元纵队经桂阳、宁远向道县与我们并行前进,以图向南突击我之右翼队。湘敌之一个支队于我前进路上阻我前进,其另一支队则尾追我们。粤敌有两个师正向临武前进中。二、军委决定为取得更有利的作战及前进的条件,立即由现地转移到道县、江华、永明地域为转移地域,分两翼队西进:(甲)一、三、八军团、十三师及一纵队为右翼队,经嘉禾、蓝山间向宁远及其以南地区前进,以后则续向道县及其以南地区前进。(乙)九军团、五军团(欠十三师)及二纵队为左翼队,经蓝山城向江华城前进。三、各军团十八日至十九日的行动如下:(甲)三、八军团归彭、杨统—指挥,前进到水乐坪、甘露田、下路桥地域,并向冷水铺及宁远派出得力的侦察队。如沿冷水铺至宁远的道上及宁远无敌或只有少数敌人时,则应迅速前出到该道上,向嘉禾派出掩护队,并迅速占领宁远城。如宁远城及其道路以东有敌人大的兵力时,则应由宁远城之南及其西南,侦察到柑子园及到油湘的道路与渡河点,以便取得由柑子园及油湘西进的两条道路于我们的手中……
(2)向敌人抗击,占领阵地。1934年11月21日二十时,朱德致电一、三、五、八、九军团、中央及军委纵队首长:(一)敌二十三师于二十日、二十—日与我军作战后,已在嘉禾之西面及南面停止作工事。周纵队于二十二日全部到达宁远,其主力有向道州前进可能。(二)军委决定于宁远、道州之间坚决突击和消灭周纵队之左翼队,对敌二十三师则以后卫部队钳制之。(三)二十二日各兵团的动作如下:(甲)一军团(缺第二师)于二十二日上午仍在天堂圩、柑子园地域,并向黄金桥派出一个团,担任掩护主力西进及抗击宁远周敌之任务……(乙)三军团经水源洞、吴家坊、项山,于二十三日前到达梅岗、欧家及大欧地域。(丙)五军团经殖黎铺、山口、南坪圩,于二十二日晚到达百草坪、杨梅洞地域。(丁)八军团应经新屋地、曹家园、宁蓝圩,于二十二日晚到达下灌地域。然后即占领阵地,以便扼阻敌二十三师的追击部队,并掩护五军团通过……(四)各兵团在进军及宿营时,应加强对宁远方向及对敌二十三师严密警戒,并须特别注意防空的规定。
(3)向西进开辟,打击追敌。1934年11月23日二十时,朱德致电一、三、五、八、九军团、中央及军委纵队首长:A、周敌以一部进占构[横]岭、天堂圩,而敌二十三师已前出到张屋、南坪圩地域。B、我野战军为执行迅速开辟西进道路,并打击尾追之敌的任务,定二十五日晨止的行动部署如下:一、一军团(缺一个师)应于今二十三日夜移至道州地域,以一个师控置(制)于河水东岸之瓶塘、佛祖庙、七里岗地域,向宁远、天堂圩之敌布置阵地,准备突击向西追我之敌。第二师附炮兵营,待一军团先头部队开抵道州后,立即向蒋家岭、永安关搜索前进。二十四号黄昏起,一军团主力应向永安关方向移动,在河东之后卫师转移到道州地域,并破坏浮桥。二、三军团应即以先头师及后方部由九并渡河,接替六团任务。三军团主力或一个师,则应控置(制)在鸡公神、大坝头、石马神地域,准备明晨突击追我之敌。三、五军团今夜应移至桂里园、大欧、周塘营地域占领阵地,准备明日突击由东向我尾追之敌。部分的参加突击由宁远方向追来之敌,严防敌向翼侧包围……
按照朱德总司令的部署,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在宁远天堂圩屋脊岗打响了反围剿的攻坚战。
(1)四团前卫探路。1934年11月17日,耿飚接到师部电报:“限明日(18日)拂晓前相机占领道县城。”天堂圩距道县100多里,如果红军不能迅速占领道县,敌周浑元、吴奇伟部则可能先期到达。红军将会受到三面夹击。团长耿飚率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疾速行军,到达前卫位置宁远天堂圩,去完成先头部队天堂圩探路和占领道县县城任务。
当天下着蒙蒙细雨,战士们踏着泥泞山道,从祠堂圩出发,途经东城、冷水、天堂圩,驻扎在天堂圩十字街,迅速摸清了天堂圩屋脊岗无兵力把守的情况。1934年11月18日上午,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直接向道县开进。行至道县白芒铺时,尖兵连抓获保安团一名由道县去天堂圩送信的团丁,得知道县县城里无重兵把守,只有用1万元大洋请来一个连的广西兵守城,县保安团除留40名团丁守城外,其余的都护着县长、保安司令及县政府要员逃到距县城百里外的上梧江、双河一带山区。据此敌情,红一军团二师红四团立刻跑步前进,18日傍晚占领了道州城南潇水东岸的水南街。
(2)三团攻打县城。1934年11月20日,遵照军团命令,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把蓝山县城交九军团接防,在团长黄永胜、政委肖锋带领主动出击,迅速向宁远前进。如果按计划攻占了宁远县城,就可以挡住国民党的薛岳、吴奇伟纵队的追击,为中央红军主力争取更多的时间,能顺利渡过湘江。
但是,当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向宁远靠近时,从俘虏口供得知何键的两个团和薛岳的一个团已先于红军进驻了宁远县城,国民党还有8个师的兵力,正迅速向宁远集结堵击中央红军。经过一天半的充分准备,11月22日晚10时,三团向宁远县城发起进攻,一营进抵南关(黄家岭、今宁远二小),突击队多次组织登城,由于县城南关设有炮楼堵门,在敌人炮火猛烈的还击下,三团无法攻进城去,但也阻止了薛岳纵队的进攻。当日午夜,三团奉命撤出战斗,迅速向宁远西南方向转移,到天堂圩一带阻击薛岳纵队,以便让红军主力从天堂圩以南继续西进,为能顺利渡过湘江做准备。
据当时宁远邮局差聂宝林、杨进青、欧济美、徐德林、王业兴回忆:20日早,赤匪(红军)十余万均到城外,街店均已驻满,搜集民梯数百架,爬攻城内,城内死守一日,幸国军云集,血战三昼夜,匪军始退窜梧溪(天堂龙须),又未能入城进局。此当日经过情形。
(3)军团合围突破。1934年11月21日,红一军团火速赶到天堂圩,并在天堂圩白水庙设立指挥部,在屋脊岗密茂的树林中,红军部队严密布阵。11月21日零时,林彪在天堂圩会见了匆忙赶到的第一师政治委员赖传珠,了解部队情况,部署作战事项。
1934年11月22日,国民党军周浑元部之萧致平师尾追红军至天堂圩,被红一军团阻击在屋脊岗之宁远一侧。
11月23日,国民党李云杰部从宁远县城向天堂圩扑来,企图配合周浑元、李韫珩部包围红军于天堂圩。朱德、彭德怀深入阵前指挥,把敌人反包围在天堂圩一带。战斗打响,红一军团严密封锁住屋脊岗的各个山头,居高临下,向敌人发起进攻。同时,派出队伍向天堂圩增援。当天,红军“铜步营”也在谢家与敌李云杰部遭遇,边打边向据守在屋脊岗的红一师会合,参与战斗。红三军团占据梅岗一带的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向道州方向溃退。红五军团从黄金桥、百草坪方向合围而来。经过半天的激战,国民党军死伤惨重,退回宁远县城。
第二天(11月24日)早晨,国民党薛岳的主力在3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三团阵地发动疯狂进攻。三团战士奋起反击,激烈的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因敌军人多势众,三团战士且战且退,转到天堂谢家一带时,与红一军团一师主力会合,国民党军仍尾追不放。红一师官兵奋勇出击,猛向国民党薛、吴部扑去,打退了国民党军,薛、吴部败退5里多路。
11月24日1时,红一军团主力从巴截出发,到龙江桥、坪塘,已晚上6时。留干部团在梧溪洞(天堂龙须)阻敌,20时至24时全部撤至道州城宿营。
原国民党第六路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的李以劻回忆道:第3纵队周浑元指挥第5、第13、第96师,由资兴、郴县、宜章、桂阳、新田、宁远分途尾追,没有大接触,直至20日进抵宁远梧溪洞、天堂附近与红军第1、第3军团接触,互有伤亡。周浑元在红军南撤之后,即向薛岳、何键告捷。
天堂圩屋脊岗一仗,打破了国民党企图歼灭红军的计划,保证了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潇水,进而抢渡湘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布阵之要:毛泽东提出红军不要过潇水,中革军委作出进入广西抢渡湘江决定
战略转移前,毛泽东患疟疾刚刚治愈,身体尚未恢复;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负重伤后,一直未愈,只能靠担架行军;张闻天身体尚好,一般是骑马行军,工作繁重时偶尔也坐担架。他们一起随军委纵队行军宿营,形成了一个新的担架上的“三人团”。
在担架上和篝火旁的朝夕相处,为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提供了一起交流意见的很好机会。
一路上,他们认真分析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在苏区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长征途中的情况,特别是导致广昌保卫战惨败的经验教训。王稼祥不无忧虑地对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毛泽东对此也是心急如焚,他虽然失去了参与谋划军事的权力,却仍然不时地提出自己对行军路线的建议。
后来,毛泽东的身体有所康复后,有时便不坐担架,到各个军团去看看。毛泽东向他们分析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阐述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理,使他们明辨了是非,转变了立场,开始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4年11月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在郴县、宜章、乐昌间突破了湖南何键部、广东陈济棠部共同防守的第三道封锁线,进至蓝山、嘉禾、宁远。
这时,红军西征已一个月。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尽管没有打大仗、硬仗,但长途行军、气候渐冷、水土不适等,也使红军减员2.2万余人,主力红军只剩6.4万人左右。看着红军队伍一天比一天少,毛泽东心急如焚,如果像这样走下去,红军是没有前途的。尽管每次提出的建议都被博古、李德拒绝,但出于对中国革命负责,对红军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他仍然坚持提出自己的建议。
1934年11月17日,红一军团前锋部队从蓝山进入宁远。1934年11月21日,军委一纵从蓝山蓝屏圩进入宁远韶水,毛泽东对王稼祥和张闻天说:再走红六军团的老路从桂北渡湘江,极可能会钻进蒋介石和湘军、桂军事先布置好了的合围圈,我们必须出其不意才能避免自投罗网。
1934年11月22日,到达宁远水市圩包家,毛泽东再次向最高“三人团”提出:红军不要过潇水、攻道(县)江(华),应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北上,攻占零陵栗山铺,再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在两市镇或宝庆与敌作战,然后再返回中央革命根据地去。当时湘中一带只有湘军一个多师,依照毛泽东这一建议,红军以运动战避实击虚,就会避开蒋介石的封锁。这是毛泽东在湘南打出的战略转移中红军不要过潇水的“第一张牌”,是一次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选择。
毛泽东的想法是,湘南地区党和群众基础比较好,有利于红军的机动作战。乘国民党各路军队正在调动,“追剿军”主力薛岳、周浑元两部还没有靠拢时,在湘南地区杀一个回马枪,集中红军主力,寻机歼灭敌人一路或一部,打破敌人“追剿”计划,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
对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博古、李德仍然不屑―顾。
对于博古、李德的蔑视,毛泽东并不放在心上,他仍然耐心地解释说,目前时局十分严峻,湘江边敌人的兵力有16个师、77个团、40余万人,而且装备上超过我们,他们可以凭据湘江之险,以逸待劳,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过多指望在蒋介石与军阀的矛盾上作文章,何键和白崇禧都是铁了心的反共先锋,跟他们遇上了只有靠硬打。
但李德却认为,我们要过湘江,牺牲是难免的。我们突围就是要向西挺进,渡湘江是势所难免。沿潇水东岸或西岸北上,最终还是要渡过湘江,所以北上是没有理由的。湘江边敌人的力量虽然很强大,但越到北面,就越是深入到敌人的腹心,更加不可取,牺牲或许更大,对红军更危险。
毛泽东心中明白,博古和李德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红军的危险,他也明白博古和李德的顽固,但他还要努力争取,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他进一步说明了北上的理由: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后,红军的行军意图已暴露得十分明显,蒋介石不会看不出来,他不会让红军顺利地渡过湘江的。相反,北上可以隐蔽红军的行军意图,打乱敌人的部署。目前,红军离开了中央苏区,需要的是机动战,不是正规战。
对毛泽东的苦口婆心,博古等人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红军队伍庞大,有众多的后勤机关和军用物资随队转移,这就决定了其必须要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不能在转移途中跑来跑去地打游击,这样会给蒋介石留下更多的堵截机会。他们顽固地坚持既定方针,要从桂北渡过湘江,向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军第二、六军团所在地湘鄂川黔根据地前进。
1934年11月23日晚,中革军委在宁远水市圩包家作出决定:坚决打击尾追之敌,迅速开辟西进道路,为进行湘江战役做好准备。西进道路就是向西越过湘桂边界,进入广西抢渡湘江。据此制订的作战计划,要求后卫部队在宁远天堂圩至潇水东岸地域,打击紧追而来的敌周浑元部第九十六师、李云杰部第二十三师,确保全军在11月25日拂晓前全部渡过潇水,然后迅速脱离追敌;前锋攻占蒋家岭、永安关,同时袭取江华,为大部队入关开辟道路。
毛泽东作为一代军事战略家,他清楚地知道:红军进驻道县就意味着走进了前有湘江、后有潇水的绝地中。如果说当年项羽在破釜沉舟,作背水一战,是为了断掉退路,激励士兵杀敌向前的话,而今红军则是置于两水之间,前有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扼守湘江,后有薛岳、周浑元等中央军断掉红军复涉潇水向东的退路,再加之北有何键的湘军,南有陈济棠的粤军,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既然无力回天,毛泽东带着一脸的不悦和张闻天、王稼祥跟着大队人马向道县进发。毛泽东带病行军,用自己的两条腿走到了道县。
从湘江战役的发展态势来看,湘江战役经历了战役部署、进攻、防御、突围四个阶段,时间11天。第一阶段:战役部署阶段。从1934年11月23日至11月25日、共3天。1934年11月23日晚,中革军委在宁远水市圩包家作出决定:坚决打击尾追之敌,迅速开辟西进越过湘桂边界、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道路,为进行湘江战役做好准备。第二阶段:战役进攻阶段。1934年11月26日至11月27日,共2天。1934年11月25日下午,中革军委在道县发布命令: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按照这个总的部署,军委将中央红军分成四路纵队,向湘江地域前进。第三阶段:战役防御阶段。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共4天。1934年11月28日拂晓,红一、三两个军团分别在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兴安光华铺开展三大阻击战。第四阶段:战役突围阶段。1934年12月2日至12月3日,共2天。红三军团第6师第18团、红八军团一部、红五军团第34师突围,红3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由师长陈树湘、参谋长王光道带领余部突围到湘南九嶷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由于博古、李德顽固坚持左倾错误路线,中央红军陷入损失空前的湘江血战,经过四天四夜激战,红军主力部队终于在12月1日渡过湘江。惨烈的湘江之战,虽然粉碎了蒋介石对红军围剿的企图,但红军将士折损过半,部队由6.4万余人骤减到3万余人。
历经80多年前风云激荡的湘江战役洗礼,宁远这片红色沃土更加春光绽放,根深叶茂,生机勃发。
参考资料:
“‘加油、努力,再长征!’——考察广西纪实”《光明网》2021年4月29日;
“湘江战役: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柳州晚报》2021年4月25日;
“湘江战役: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郑晓卉 吴兴河《学习时报》2021年6月4日;
“中央红军挺进湘南”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红网——湖南日报》2006年10月2日;
《红色铁流——红军长征全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9月;
《曙前之路——红军长征在湖南》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主编马继善《岳麓书社出版》1996年9月;
《喋血湘江》伍禄香《新华出版社》2009年7月;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王朝柱《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9月;
“浴血桂北——红军突破湘江”庾新顺《文史春秋》2009年12月17日;
《血战湘江》传泰广西文库《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
《中国人民军全史(第三卷)》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朱德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6年;
《林彪军事生涯之长征(上)》阎峻;
《耿飚回忆录》耿飚《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8月;
《十年百战亲历记》肖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
《国民党追剿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湖南部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湖南省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出版》1991年7月;
《赖传珠将军日记》赖传珠将军日记编辑小组《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大围追——国民党军围堵红军长征揭秘》李涛《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1月;
“解码长征丨担架上的‘阴谋’是怎么回事”《新华社》2016年8月16日;
“遵义会议:毛泽东担架上谋略扭转红军命运”《解放军报》2015年1月14日;
“长征初期,毛泽东与‘左’倾错误的七次斗争”《湘潮》2006年第10期;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王福琨 李志刚《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王朝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1月;
“长征讲述之浴血湘江”江西中医药大学王在兴2016年10月;
“湘江战役有关问题研究”广西区委党校何成学《广西地方志》2005年第2期;
“石仲泉:我观红军长征的若干重大事件”《河北党史网》2016年12月27日;
《朱德传》(修订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
《红军长征在宁远》宁远县委党史研究室2021年12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