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

今天接着唠。

继续接着上篇的内容,聊下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满人的既得利益和特殊的权力结构。

从1898年的6月11日到9月21的103天中,年轻的光绪皇帝一共发布了184条诏令,力图大规模的变法。

这里面就能看出来年轻的皇帝已经不是着急了,简直就是狂躁了似的,好像落水的人在急流中抓住了救命的绳子一样。

光绪皇帝很清楚,一旦变法失败,他将回到之前那样,处理政务的时候,只能在慈禧太后面前,低着头,说一声,亲爸爸,你决定。

但命运并没有同情这个四岁就进宫,一直活得如履薄冰的皇帝,被他寄予厚望的这场变法可以说是历史上知名的政治改革中是最短命的。

既然举国上下都觉得要改,慈禧太后也同意,除了上一篇文章我们分析的书生意气不够成熟外,为啥会失败呢。

另外康梁集团就算没有政治经验,冲动激进,但也不至于就能导致变法的失败,这里要讲的一点就是,整个变法过程中,康梁集团声音一直是叫的最大声的,给人感觉就是一直由他们主导似的。

其实不是这样,康梁二人在变法实际操作中存在感一直很弱,甚至可以说是没啥地位,

康有为就见过光绪皇帝一次就是十来分钟,梁启超也见过一次,但他那会主要说的还是广东话,光绪也听不懂,可以说是没聊出啥来。

康有为在变法期间最主要的特权就是在总理衙门跑腿时,可以不经过原有的途径能直接向光绪皇帝上书。

他们的大名跟康有为这种表演型的人格和善于把握扬名的机会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对光绪皇帝帮助不大。

真正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是变法的本身存在问题,触碰到了满人的核心利益,还有就是皇帝和太后为代表的帝党和后党的权力冲突。

满清政权一直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是没有安全感的,另外这个政权也是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中汉化的速度最快的,在学习汉人政治和文化上,满人的热情一直都很高。

在这种不安全感下,满人的数量在整个政体中的比例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很多体制内的岗位都要给满人尽可能的留下位置。

虽然汉化速度快,但满人还是保留有自己的小圈子,原有的八旗制度的军事功能退化了,但是享有的特权并没有废除,满人一直都是过着优渥的生活。

以前北京土著的一些很安逸的生活特色,像遛鸟,斗蛐蛐,听戏曲这些习惯就跟满人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豢养的政策让满人的政治能力大幅度退化,皇帝只能更多的依赖汉族官员,特别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

清政府不得不更依赖汉族的这些封疆大吏,主要还是中央政府中已经烂透了,京师很多职务都被尸位素餐的满人占据了,干活是没有,该领一样不缺,在政治上制造闲言碎语的本事更强,可以说是成为满清的大累赘了。

问题是,这么一大帮人,谁也养不起啊。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1)

满清统治的趋势和整个满人政治能力的下滑基本一致,他们干政议政已经不行了,在眼看自己家道中落,汉族崛起下,满人越发变得保守,不愿自己挥刀改革。

在很多的改革中,虽然能力不行了,但是满人就是不愿意放下特权,很多时候只能强出头,明知道不能干事,但绝不能容忍被忽视,经常瞎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意见和主张,有点像为了证明我还在就瞎捣乱的那种。

说到底还是自己太不把汉人当自己人了,一直都在强调满汉的区别,总是觉得有朝一日会被汉人赶回东北老家。

有一些有作为有见识的满族官员,尽管一直都很想解决满清没落的问题,但在众多抱残守缺的满人中,声音还是太小了。

所以在变法的过程中,正好就遇上了满人这样保守的政治局面,真的要推行变法,必然是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毫不客气的讲,就是光绪皇帝要和一帮汉人要对自己满族的同胞利益动手了。

这不,阻力就来了。

戊戌变法的主张里面,有很多就是满人利益的禁区,有些政治机构就是专门为了满人的利益才设立的,这些闲散的机构和里面的官员向来是只能增不能减。

八旗兵已经废了,没有了作战能力,但是一兵一卒都动不得,该养的兵还是要养,该发的饷还是要发。

漕运也是一样,这块禁区更要命,不仅有满人的利益,还有汉人的利益在里面,以前就常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但是晚清的时候都改成海运了,漕运差不多就废了,一样要养着依附在里面的满人。

以前满人刚入关的时候,因为语言的问题,需要很多满语的翻译,现在两百年过去,早就不需要这些人了,但同样都要养着。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2)

当变法推行到这些人的利益禁区的时候,各种政治的脏水就泼来了,到处都是在控诉这次变法,谣言四处飞,甚至上升到了光绪皇帝要动了满人的国本,大清要亡的程度了。

这些改革因为几乎都是同一时间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京师里面的满人群众坐不住了,天天都有一大帮满人权贵去围着慈禧,在控诉康梁集团蛊惑光绪皇帝。

最让满人受不了的是,主导变法的均是汉人,本来是要解决政治上问题的一场变法,就这样被带歪了方向,被引向满汉矛盾去了,于是文中开头我们所说的满清作为一个异族政权,没有安全感的困境就被放大了。

本来一个原本文化水平较低的民族能统治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统治力衰弱其实是正常的表现,但是满人接受不了这种变化。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3)

当然变法的失败全部归咎于满人不肯放弃自身利益是不靠谱的,变法的措施本身也是有很多问题,主导的人也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不知道复杂的利益之中如何做到妥协。

我们历史上很多成功的变法改革都是带有大量的利益赎买的,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很多人因为改革而获利。

成功的改革就要靠这些获利的力量来对抗反对改革的阻力,还是我们上篇文章中讲的,政治变革就是利益的协调。

但仔细去看百日维新,压根就看不出来皇帝和维新派去如何协调利益的,所有被卷入改革的人也看不出来到底谁会获利,也没有做什么动员去宣传变法对谁有利,如果非要说,那就是对国家最有利。

但问题是国家也是由具体的对象来组成的啊,利益不明确,要想有人去执行这场变法就有鬼了。

不要说是满人的既得利益集团,就连最后普通民众也接受不了了,变法里面的教育改革,要兴建校舍,结果竟然演变成侵占民众的田产和庙舍。

包括科举改革的时候,要把八股废掉,很多读书人一辈子的努力就指望这个来出人头地,这倒好了,要不考了,就连耐心的说服工作都没有开展,还是太着急了。

在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送上刑场,沿途的老百姓都在叫好,他们觉得就是在清除国家的奸臣,这些事其实都在提醒一个道理,就是启蒙工作是很重要的。

最后说一下,对变法影响最大的权力结构问题,当光绪皇帝年满18岁亲政的时候,慈禧就已经掌控大权快15年了。

在这政治诡异的十多年里练就了慈禧善于玩弄权术的特点,在政治上她是非常功利的那种,什么有用她就用什么,她文化水平也不高,什么主张,观点,中外之类的一般都不太会加以区别,有用就行。

就是权力欲望是非常强的,她的能耐就是非常善于用人,知道什么人能做事,要不然她也不会提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时那一帮汉族的封疆大吏。

但因为常年的守寡,也缺乏感情上的寄托,这也导致了她醉心于权术,性格也是爱恨分明的那种,但作为满人的利益代表,她是不可能真的会推行那种破坏性的变革的,最多就是在平衡改革中各方的利益。

年轻的光绪皇帝和康梁集团明显没有搞懂慈禧太后的想法,要是换来了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可能会更好一点。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4)

在1889年,光绪成年后,按照礼制,慈禧要把权力交给他了,表面上好像慈禧归政退休,但实际上她并不肯交权。

一直都在经营她的权力班子,在她的指使之下,所有的奏折还是要分成两份,大小政务慈禧一样在亲力亲为。

倒是苦了光绪皇帝,新政之后还要每隔几天从紫禁城到颐和园给慈禧请安,风雨无阻。

等到了1898年变法的时候,光绪表面上已经亲政了快十年,但在政治上还是要依赖慈禧来做决策,如果她捣乱,光绪皇帝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朝中的文武百官当然也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这样在满清的权力结构中就存在这样的二元结构,光绪在一头,慈禧在另一头,这对变法是非常不利的。

在亲政的这几年里面,两个人已经产生了很多隔阂,在这种权力结构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光绪像以前一样当个哑巴。

慢慢的,在光绪身边也围绕了一些朝臣,这不奇怪,毕竟皇帝也需要人来帮忙处理政务,慈禧对这种现象是非常敏感的,这些都为了日后的变法蒙上了不详的阴影。

虽然慈禧的权力欲望对变法产生了阻碍,但是要承认,政治抉择是要务实的,政治变革要考虑人心向背,要考虑政治力量的对比,很多时候,该结盟的要结盟,该妥协的要妥协。

变法的时候,慈禧当时是很矛盾的,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打压变法,她内心眷恋着权力,但是传统的政治游戏规则注定她这个太后是迟早要交权的,不同意变法,整个政权都要面临危机,她面临的谴责将更多。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5)

毕竟她又不是皇帝,不能老赖着不放权啊,如果交权同意变法,一旦成功的话,她将会彻底变成一个闲人,在政权安危和个人权力之间,她一直都希望两者能兼顾。

对于慈禧这种私心私欲,当然是不值得任何人同情,其他人怎么诅咒她都可以,但是要推行变法的人不行啊。

合格的政治家就是要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推行改革啊,历史没有给他们太好的选择,就给了他们这么一个慈禧太后,如果真的能够解决满清政治衰落的问题,功利的慈禧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支持的。

结果维新派和皇帝选择绕过了慈禧,要把这个权力欲望极强,嫉妒心很重的女人甩离权力中心。

结果在满人利益集团的天天诉说下,慈禧太后心动了,横竖都觉得这个自己从小带大的皇帝太不像话了。

然后就是开始把她多年在政治上锻炼出来的搞人的心得手段都用在了光绪皇帝身上,就是传统婆婆用在儿媳身上的那种言语和眼神,让人很烦,但是又碍于辈分不好直说。

那时候北京城里也经常谣传,慈禧太后要发动政变,要处理这些维新人士。

时间久了,光绪皇帝也受不了,就给了变法集团的智囊团发了一道密诏,就是看能不能在不要惹怒慈禧的情况下把她身边的这些恼人的大臣清除掉。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6)

一顿商量后,他们决定去找支持变法的一些军事将领,思来想去就决定去找控制天津小站新军的袁世凯。

谭嗣同当时找到袁世凯的时候,希望他能带兵包围颐和园,发动政变,袁世凯当时虽然参与过一些维新活动,但问题是还不至于到拿性命去相博的程度啊。

袁世凯能在后来的政治中走那么远,就是因为他脑子很清楚,太后和皇帝到底谁的大腿更粗一些,不用拿尺子量他都明白。

他手底下就七千士兵,在颐和园的外围就有差不多三万名军人,要发动政变那是痴人说梦。

当光绪皇帝召见袁世凯并提拔他为正二品的兵部侍郎时,还当面告诉他,以后可以跟荣禄各办各事了,荣禄是慈禧太后的亲信。

袁世凯转身就把维新派要政变的事告知了荣禄,当然慈禧也就知道了,恼羞成怒的老佛爷怒气腾腾的从颐和园杀回到紫禁城,对光绪皇帝破口大骂,后来还把光绪关在了瀛台小岛,隔三差五就给光绪皇帝演《天雷报》,这戏演的就是老天打雷劈死不孝子的事。

慈禧最讨厌的康有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幸运的逃过了一劫,梁启超则是逃往了日本。

戊戌变法中哪些机构根本触及慈禧(戊戌变法的失败)(7)

而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则不幸的替他那莽撞的哥哥背锅了,本来也可以逃生的谭嗣同可以说是向死而生,以死来殉了这场一言难尽的晚清变革。

到了这个时候,维新变法的命运已经注定了,除了保留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外,其他变法的主张一概废除,其实慈禧倒也不是想就把整个变法废掉,但是没有办法,她需要安抚其他满人群体,结果没隔几年,另一场改革又来了。

整个戊戌变法的失败,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让之前积累的一些变革的成果都被否定了,特别是让以慈禧为首的满人权力集团对接下来的政局变幻中多少有点迷失了。

很快一场更大的冲击就跟着而来,就是义和团运动,本想着依赖民力来对抗列强的老佛爷没有想到等待她的竟是一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在变法失败后的愤怒中,维新人士开始了艰难的启蒙工作,新颖的思想风气,新的变革组织夹杂着新的社会舆论,是维新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留给这个国家最主要的遗产。

好了,戊戌变法系列收摊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