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荷兰,官方名称为尼德兰,因为一直以来以其最富裕的荷兰省称呼,但这并不客观,因此,这些年尼德兰政府也在推动其原本名字的宣传,本文也遵循着客观原则,以尼德兰代替原来的不全面的的名称“荷兰”。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

前言

十六世纪,出于对香料等奢侈品的追求,葡萄牙人发现了越过好望角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其通过建立一系列贸易据点和要塞,串联起一个涵盖整个世界的庞大殖民体系和贸易网络,并从中攫取了巨额的财富;而后赶来的西班牙人则发现了美洲,其通过残酷的殖民和掠夺,以杀戮为手段,在美洲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随着时间发展,当新的航海贸易的路线不再是秘密时,人类第一个殖民帝国葡萄牙被后起之秀的其他欧洲国家超越。

同时,在欧洲大陆和当时世界海洋称霸的西班牙老牌“日不落帝国“也迎来了它的劲敌~尼德兰、英国和法国,经过多次的战争,耽于享乐的西班牙被后起之秀的尼德兰击败,欧洲大陆之上的法国波旁王朝也不断压缩西班牙的陆权势力范围。

这一时期,新的航海贸易线路的发现,对于处在中世纪的困境中的欧洲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攫取了新大陆发现后的第一桶金的伊比利亚人为整个欧洲树立了榜样,人类的一个新时代也随之开始。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

时代的解析

十七世纪以前,文明的冲突主要发生在陆地上;而依靠马匹的强大机动性,游牧民族几乎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十七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海洋成为文明冲突的中心舞台。依靠坚船利炮,欧洲人冲向了整个世界,曾经混乱和落后的中世纪的欧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同时,曾经主宰这个世界的古老的陆权霸主们,被时代的发展远远抛开

其中,威胁了整个欧洲各基督教世界的奥斯曼帝国先是在1569年于陆权扩张上被俄罗斯击败,之后又在1571年于海洋上被西班牙和意大利各邦国的联军击败。

东方的阿拉伯人仍安逸地享受着他们固有的贸易路线和模式,与垄断地中海贸易的意大利商人们一起,被一个个西欧强国超越。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

在遥远的东方,从明朝建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的战争,华夏文明正在逐渐落后于西方,而此时的士大夫和统治阶层仍保持着自大的心态,加上与北方沙俄在亚洲的陆权较量,中国更加无暇他顾。

欧洲的先行者们在大航海的发展中,不断开拓新的航海线路和殖民贸易之地。

1607年,英国组建了一个约一百人的欧洲殖民团体到达北美洲,建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之后150年中,来自法国、德国、尼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的移民,陆续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如今的美国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

在南美洲,西班牙人建立的以秘鲁首都利马为中心的殖民地,不断扩展,其统治了除巴西之外的大多数美洲地区,直至后来的英法等国的崛起。

在大航海的后期,法国也在非洲不断开拓殖民地,将大量非洲国家囊括其中,建立了仅次于英国的法兰西殖民帝国。

如今的世界上,中南美洲地区除了巴西以葡萄牙语为主,其他国家大多讲西班牙语;而法语则在非洲有着统治地位。这也都是这一时期的殖民发展导致。

但如果说大航海的最特殊的存在,则是尼德兰。如果以海上贸易的发展而评价,那么大航海时代最成功的,就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尼德兰。

彼时的尼德兰,其国家更小,而人口数量也少,对于直接建立和管理庞大的殖民帝国而言则比较困难。但在大航海时期,尼德兰也依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只不过这个帝国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法国不同,它是以强大的贸易实力和海上商船及其舰队而著称。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5)

当时的尼德兰人凭借其特殊的货运海船结构,以商业运作的模式,建立了约占世界总数70%的、数量多达15000多艘的巨大规模船队。

凭借规模巨大的船队,尼德兰人把各种基本生活品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铸造了整个十七世纪独属于尼德兰人的海上商业帝国。

尼德兰独立

尼德兰在1648年以前先后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其在1568年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八十年战争。

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其中荷兰省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中最大、最富裕且最有权力的省份。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西班牙正式承认其独立

17世纪时的尼德兰,其国力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6)

随着英法等国的崛起,尼德兰的商业帝国逐渐没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其和比利时合并为尼德兰联合王国。

1831年比利时独立,1848年尼德兰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一、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

尼德兰只是欧洲北部沿海的一个地区,大约包括现在的荷兰、德国西部部分地区、卢森堡、比利时、法国北部部分。

中世纪的时候,那里存在着很多诸侯封建领地,分别属于勃艮地公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尼德兰正式建立国家是在14世纪60年代初,但直到16世纪之前,其一直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16世纪初期,因为复杂的皇室联姻,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逐渐统一,而由于当时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也是西班牙国王,因此,尼德兰在这时开始被西班牙统治

当时的西班牙国王为查理五世,其即是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也是尼德兰君主、德意志国王,同时还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员。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7)

此时的西班牙强横无比,其还在与法兰西王国、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获得胜利,奠定了欧洲大陆的霸权。

当时的尼德兰为了摆脱西班牙,从1568年开始,在奥伦治亲王威廉一世的领导下,爆发了一场持续80年的漫长战争,也称八十年战争。

1579年,尼德兰的北方省中的七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区域)成立了乌得勒支联盟,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这也被认为现代尼德兰的开端。

二、尼德兰的资本主义萌芽

英国和法国虽然是公认的资本主义革命先驱,但尼德兰才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尼德兰的资本主义萌芽,与意大利几乎同时于公元14世纪左右出现。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8)

到了十六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在意大利地区逐渐进入桎梏,而在尼德兰却得到迅速发展。

尼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成长较快,其中制造呢绒、丝绸、亚麻布、地毯、肥皂、玻璃器皿、皮革和金属制品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尼德兰的资产阶级发展状况

1、布鲁日、安特卫普成为重要的贸易、商业和国际信贷中心。

2、安特卫普有1000多个外国银行和商号的分支机构,还成立了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港内可同时停泊2000余艘船只。

3、在佛兰德尔和布拉班特的农村中,传统的农民份地制度改为短期租地,一些富裕的市民和部分佃农购买贵族土地经营农场,采取封建或者半封建的剥削方式。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9)

4、荷兰和泽兰则是尼德兰北方最发达的省份,16世纪,这些地区的毛纺织业、渔业、造船、制绳、制帆等行业已多半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5、代尔夫特、多德雷梅特等城市的啤酒商人则通过借贷契约和预付货款的方法把农民变成自己的剥削对象。

6、阿姆斯特丹逐渐垄断了波罗的海的贸易。

7、同时,尼德兰北方地区农村的封建关系一向薄弱,很快出现了贵族改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的现象。

尼德兰的经济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全新的社会秩序,其中也包括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以便统一国内市场。

三、尼德兰迫切需要建立独立政权

当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快速阶段时,其受到了来自西班牙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和束缚。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0)

当时,西班牙国库收入的一半来自尼德兰。但面对尼德兰日益增长的实力,西班牙不惜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打压。

1、经济方面

甚至国王腓力二世直接公开的通过拒付国债、提高西班牙羊毛出口税、限制尼德兰商人进入西班牙港口、禁止他们同西班牙属地进行贸易等办法扼制尼德兰资本主义经济,造成手工工场倒闭、工人失业。

2、宗教方面

西班牙的封建专制对尼德兰的打压的另一方面是教会迫害。

查理一世曾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颁布“血腥诏令”,残酷迫害新教徒。

腓力二世则加强教会权力,命令尼德兰总督一切重大事务听从教会首领格伦维尔的意见,并且拒绝从尼德兰各地撤走西班牙军队。

面对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和宗教迫害,以宗教斗争为先导的尼德兰民众反对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斗争逐步高涨。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1)

加尔文教在尼德兰的教徒迅速增多,不时发生武装的加尔文教徒同设在尼德兰的西班牙当局和教会的冲突。

在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压力下,腓力二世被迫召回格伦维尔,答应撤走西班牙军队。

四、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运动

1、以非暴力手段的谋求权利的失败

1565年,腓力二世虽然口头答应了撤走位于尼德兰的西班牙军队,但却私下秘密制定了残酷镇压尼德兰革命势力的计划。

1566年,以奥伦治亲王威廉为代表的尼德兰贵族向西班牙国王请愿,表示忠于国王,要求废除宗教裁判所,缓和镇压异端的政策,召开三级会议解决主要问题,但这一要求没有获得西班牙国王的任何回应。

同年夏天,激进的加尔文教会要求贵族们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武装斗争。

至此,贵族中的激进派加入到加尔文教会和革命群众的行列,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2)

2、武装斗争前期以人民自发运动为主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马特为首的激进群众掀起了自发的“破坏圣像运动”。

同时,安特卫普、瓦朗西安也爆发了起义。大批手工工场工人、农民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分子组织起名为“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击队,神出鬼没地袭击西班牙军队。

1568年,奥伦治亲王从国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并进行了有限的战斗。

1572年4月,尼德兰北方各省普遍发动起义,并将西班牙军队驱逐出境。到1578年,几乎整个荷兰和泽兰都获得了独立。

1572年~1573年爆发哈勒姆保卫战,当时城中的全体居民奋起自卫,同仇敌忾,给西班牙军队造成重大伤亡,但这次反抗因弹尽粮绝而陷落。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3)

1573年,爆发阿尔克马尔保卫战,这一次西班牙军队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不得不弃城撤军。

1573年~1574年的莱顿保卫战中,市民坚持了数月之久,甚至在粮食彻底消耗完之时仍拒不投降,直到“海上乞丐”游击队赶来支援,西班牙军队才撤退。

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举行起义,西班牙在南方的统治也被推翻。

3、北南合作,政权落入保守派手中

1576年10月,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在根特召开,11月8日北南双方缔结《根特和解协定》,要求联合驱逐西班牙人,召开新的三级会议解决宗教问题,成立政府。

同时,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政权落入尼德兰反动贵族、天主教僧侣和资产阶级保守派人士手中。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4)

三级会议对西班牙采取妥协态度,使得尼德兰各地爆发新的起义,反抗西班牙斗争的运动又活跃起来。

1577年,南方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奥伦治亲王手里。他坚持用妥协的办法统一全国,依靠雇佣军,反对以武装的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革命军队。

尼德兰南方地区反抗西班牙的革命政权落入保守势力之手,其结果是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压制、排斥和打击革命势力。

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积极的革命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人士、手工业者、熟练工人等)大批迁入北方。

4、北方联合,尼德兰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1578年,阿姆斯特丹开始爆发驱逐西班牙人的战役。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5)

1580年1月,荷兰、泽兰等10多个省的代表在乌得勒支缔结“乌得勒支同盟”,宣布联合行动,并制定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

同年5月,奥伦治亲王威廉也在盟约上签字。

1581年,格罗宁根等几个省和地区也加入乌德勒支同盟。

1581年7月26日,乌得勒支同盟的三级会议正式通过《誓绝法案》,法案废黜腓力二世,宣布尼德兰脱离西班牙独立。

其新组成的国家称尼德兰联和共和国,并在1588年改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

同时,由于荷兰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其对海外贸易中又以荷兰省为主,故在海外贸易上多标注“荷兰”,因此“荷兰共和国”的称呼逐渐流行起来。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6)

5、西班牙反扑,尼德兰南方陷落

1581年,西班牙军队开始对南方的尼德兰革命发动反扑。

1585年3月,西班牙军队攻陷布鲁塞尔,安特卫普保卫战持续13个月最终陷落,南方革命失败。

6、英、法和尼德兰共抗西班牙

1587年,尼德兰共和国和英、法结成同盟,共同抗击西班牙,使尼德兰的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战役有1600年的纽波特会战、1601年~1604年的西班牙军队攻克奥斯坦德之战、1606年在上艾瑟尔和聚特芬反击西班牙统帅斯皮诺拉进军之战、1607年尼德兰海军获胜的直布罗陀海战。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7)

对于西班牙来说,其在尼德兰长期的战争和多次镇压失败,特别是“无敌舰队”的覆灭,导致元气大伤。因此,被迫于1606年同尼德兰共和国谈判,并于1609年4月签订所谓《1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尼德兰共和国的独立。

此时,尼德兰革命在北方完全胜利,而南方仍然处于西班牙控制之下。

7、三十年战争和尼德兰正式独立

停战期满后,战争重新爆发,并成为1618年~1648年“30年战争的一部分。

其中,1639年10月发生的唐斯海战,成为西班牙海权旁落尼德兰的转折点。

唐斯海战,其是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的组成部分,发生于1639年10月21日。尼德兰海军以13艘战舰成功地拦截西班牙海军统帅奥昆多率领的一支由77艘西班牙和弗勒芒大型战舰组成的船队。

之后在决战中,尼德兰和英国组织了105艘中小型战舰,对阵西班牙和葡萄牙的77艘大型战舰的舰队。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8)

结果,尼德兰海军在特罗普的指挥下,凭借零活的战术,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仅剩7艘战舰逃离战场而结束。

此次海战迫使西班牙最后放弃了征服荷兰的企图,同时也为荷兰赢得了海上强国的声誉

标志着世界海军力量的重大转折,西班牙自蓬塔德尔加达海战获取的海上优势已不复存在,自此西班牙海军一蹶不振。

1648年,西班牙在签订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同时,也签订了《荷西和约》。

至此,西班牙终于正式承认联省共和国独立,承认尼德兰南部归尼德兰共和国。

尼德兰独立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同时也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19)

尼德兰崛起

尼德兰曾是非常强大的海上强国,17世纪时,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为保护商船,尼德兰政府组建了强大的海军,船队规模最大时总吨位一度超过英法两国之和。

当时,尼德兰军舰纵横各个大洋,通过军事、利益、经济合作、欺骗等等手段,建立了又一个新的殖民帝国,虽然其占有的殖民地范围都不大,但却很好的连接了各个区域,为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掠夺和贸易提供了支持。

不同于以往的民族认同,尼德兰是以利益认同为基础,资本和资本的占有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其追求利益的本能使这个国家在其帝国的扩张中,带有显著的商业特征。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0)

说是商业帝国,但也是殖民帝国,因为首先,在崛起之时,仅1623年~1636年间,尼德兰海盗就抢劫了西班牙550艘满载货物的商船。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则拥有巨大的暴利,其一年分给尼德兰政府的分红就有18%,而在1800年东印度公司解散时,其公司形成了荷属东印度,然后扩散到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形成了如今的现代印度尼西亚。

尼德兰殖民帝国和商业贸易中不同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分析。

大航海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的中心。尤其葡萄牙,虽然是个小国,却是当时毋庸置疑的海洋大国,其甚至把殖民的想法打到了当时遥远的中国。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码头停靠权,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门。

但到了17世纪,刚从西班牙的统治中独立出来不久的国家尼德兰,经过短时间发展便迅速超过了葡萄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1)

一、知识就是力量,海图就是海权

当初,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开创的那套以国家力量管理和经营航海知识的体系,让葡萄牙迅速崛起成为航海大国。

这套知识生产和管理办法,比个人式知识生产高效强大得多。

同时,葡萄牙人将海图、航线、航海经验等都视为机密,进行保存。

这样的管理方式和思维,却是在一段时间内使葡萄牙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发展空间。

同时,葡萄牙人的这种管理模式也使其有更好的效率,相比以前个人散漫的、无规律的航海探索,这样的统一管理也确实使葡萄牙迅速脱颖而出。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2)

二、知识公开化,经验相互交流

在海图、航海线路和经验交流及管理上,尼德兰人找到了更高效更强大的知识生产和管理方式。

尼德兰是个商业国家,同时,其还是一个宗教宽容国家。各种宗教、各种信仰的人在尼德兰心平气和地做生意。

尼德兰商业的繁荣程度,在欧洲无出其右。而对于任何与赚钱相关事情,尼德兰人都能及时参与其中。

当时的欧洲,航海者对海图有极大的需求,尼德兰的商人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机会。

尼德兰人千方百计获得海图,包括收买葡萄牙人,委托出海水手绘制等,然后利用刚发明不久的印刷术,把海图产业化,并大量印刷发行。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3)

尼德兰人的这一做法直接打破了葡萄牙人对海图的垄断,各种海图开始通过商业途径向所有船员公开。

海图知识的扩散,也同时大大促进了尼德兰人航海技能的提高,尼德兰的海上贸易因此飞跃进展。

到1650年,尼德兰拥有的船舶数量比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船舶总数还要多,运输成本却只有其他国家的一半。

三、从海图到海权,不同的选择

葡萄牙的国家控制航线、海图高度保密的办法,比过去毫无组织、个人化的航海时代进步巨大

但相比尼德兰这种公开化、广泛传播的办法,就相形见绌了。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严格保密,葡萄牙虽然曾经拥有大量海图,但几乎都没有流传下来。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4)

四、开放贸易、打破海图垄断、鼓励参与

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海图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海洋、划定势力范围、垄断贸易不同,尼德兰实行的是半官半民特许公司制下的开放贸易,海图是所有商船的共同财产。

广泛传播的知识,充斥无数人的大脑,不但大大促进了贸易,还促进了海图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16世纪中叶,在尼德兰一片繁荣的海图市场中,新一代的制图法诞生,即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绘图法,其又称墨卡托绘图法。

这种绘图法找到了将球面变换成平面的办法,其也比以往的海图能更好地适用于长距离航海。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5)

新的制图法的推动下,制作海图成为一项专门职业,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由航海者顺便完成。

海图制作人甚至会亲自参与航海,进行专门观测和制图,由此有了标准化流程。

随船员出海前往世界各地的海图制作人,在当时成为热门的高收入职业。相比其他国家,尼德兰在海图方面拥有了压倒性优势。

尼德兰成了当时最大的海图国家,大量的航海线路和海图制作者的经验在尼德兰被汇总,而这也使其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海洋国家。

在当时的尼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中,就描绘了一位海图制作人:在画中,墙上挂着欧洲海图,身后的柜子上有地球仪;制图人手拿圆规,正在认真查看铺开的一幅海图。这幅画忠实地再现了那个海图知识大增长的时代气氛。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6)

五、迅速崛起于开放思维环境的尼德兰

就这样,在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动下,尼德兰把原来的海洋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远远甩在身后,成为大航海时代的新领袖国家。

更重要的是,尼德兰人开创了一种自由、开放的知识风气。经过尼德兰人大规模地传播海图,当时的水手之间形成一种惯例,出海的人对自己的航线不再保密,而是公布在海图上,供其他人参考使用。

在当时的欧洲,贵族、巨商之间非常流行互相赠送最新的航海图和地图。而许多制作精美的地图,流传到今天仍然是宝贵的艺术品。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7)

荷属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殖民地区事务而专门成立的机构,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都建立过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一、荷属东印度公司

荷属东印度公司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立,其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的公司,同时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在1595年至1602年期间,尼德兰诞生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这14家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荷属东印度公司。

这间公司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从当时的尼德兰国家议会手中拿到了从非洲好望角到南美洲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加上荷属东印度公司还拥有的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和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的权力,这些权力极大地方便了荷属东印度公司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殖民与统治。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8)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关键人物是1619年的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

为了夺得丁香贸易的垄断权,科恩不惜使用暴力将班达群岛上的原住民赶走或杀死,并将公司的贸易触角延伸到日本、朝鲜和中国,建立起了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亚洲国家贸易体系。

164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和葡萄牙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夺取了斯里兰卡的加勒,打破了肉桂的贸易垄断。

到165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夺走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沿岸的据点,尼德兰人在印度的实力达到了高峰。

1652年,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殖民点,以方便来往东亚的船队的补给,后来这块据点发展成了尼德兰殖民地开普敦。

1699年,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0000名员工和10000人的私人武装,公司投资的收益率为40%。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29)

尼德兰在这一阶段也崛起为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二、英属东印度公司

尽管荷属东印度公司富甲一方,但对我们来说,最为熟悉的东印度公司,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12月31日,由当时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东印度公司通过劫掠、种植鸦片、贸易垄断和提高赋税等手段在印度和亚洲各国攫取了巨额的财富。

在1700年,印度和中国占世界GDP的42%,而西欧的份额只有26%;到了1870年,中印所占的份额下降到29%,西欧上升到42%。

不论是英属还是荷属的东印度公司,两家公司的本质都是对外掠夺和获取更大的暴利,其也是西方殖民帝国掠夺世界财富的工具。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0)

尼德兰的航海探索

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尼德兰人是海盗奥利维尔·范诺尔特。


•巴伦支探索北极航线

1594年,尼德兰皇室派出了一只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去探索从挪威、莫斯科公国和鞑靼的北边通向中国的航路。

这只船队绕过了新地岛向北推进,一直航行到了北纬77度左右的新地岛最北端的卡尔谢纳角。

虽然这次航行并没有找到尼德兰王室所渴望的航线,但尼德兰人依然看到了新航线开辟的曙光。被激起兴趣的尼德兰人又派遣威廉巴伦支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远航。

在巴伦支的第三次远航中,他提出了沿着北极前往东亚的大胆构想。船队一直向北航行,一个月之后巴伦支的船队发现了熊岛。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1)

随着船队越往北,海面上浮冰和恶劣的气候使航行越发困难,巴伦支在新地岛的冰港停泊时,港湾封冻,船舶被冻在冰里。巴伦支只好率船队在冰港驻扎越冬,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在北极地区建立越冬营地。

在11月北极的极夜到来后,气温下降到零下60摄氏度,对巴伦支一行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坏血病也开始侵袭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

1597年5月,冰层松动后巴伦支发现被解冻后的大船已经无法使用,于是尼德兰人拆下大船的木料制作了两艘小艇开始向尼德兰返航,但巴伦支却因为坏血病而死于返航途中。

巴伦支的探险将人类的航海范围向北推进了几个纬度,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更重要的是他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沿途海图,并为人类在极地越冬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2)

在俄罗斯的新地岛、挪威的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以及熊岛之间的一片海域被后人命名为巴伦支海,以纪念这位为人类的北航而献出生命的伟大航海家


1606年,尼德兰航海家威廉·詹茨,其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西岸航行穿过,成为首位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但由于当时未引起欧洲人的重视,而错过了。

1616年,尼德兰航海家威廉·斯豪滕与雅各布·勒梅尔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行中发现了合恩角。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3)


•塔斯曼探索大洋洲

1642年,尼德兰航海家阿尔贝·扬松·塔斯曼从非洲的毛里求斯启航,从西向东横渡了印度洋,在11月24日发现了澳洲南部大陆附近的大岛,塔斯曼将其命名为范迪门之地。

200多年后,为了纪念塔斯曼,该岛被改名为塔斯马尼亚。

12月3日,塔斯曼一行在亨利湾登陆,并在陆地上插上了刻着荷属东印度公司标志的标杆和奥兰治亲王旗,宣布了这块土地在法律上的归属。

12月,塔斯曼看到了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的西麓,但塔斯曼并不知道新西兰是一个岛屿,而把它认为是南大陆的一部分。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4)

塔斯曼用尼德兰本土西兰省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岛屿~新西兰。

1643年1月,塔斯曼的船队在新西兰北角一带登陆,在寻找淡水的途中和当地毛利人发生了冲突。

此后,塔斯曼在航行中还发现了汤加群岛、斐济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等一系列岛屿。

回到尼德兰之后,尼德兰当局对塔斯曼发现新西兰之事秘而不宜

因此,新西兰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库克船长再一次踏上新西兰的土地,才完成了对新西兰的发现,从而使得塔斯曼的功绩被世人真正承认。

塔斯曼的第一次航行开辟了从非洲到澳洲的新航线,也大致圈定了澳洲大陆的范围,但他并没有搞清澳大利亚大陆到底是一个巨大的群岛还是一个完整的大陆。

因此,尼德兰当局和东印度公司于1644年再次派遣塔斯曼率船出海,以对澳大利亚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探查。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5)

在第二次航行中,塔斯曼查明了卡奔塔利亚湾是海岸而非通往南方的海峡,在地图上标明了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西北部的准确海岸线,从而证明了尼德兰人在卡奔塔利亚湾附近发现的各片陆地属于同一块大陆。


1722年,尼德兰航海家雅各布·罗赫芬于复活节发现并登上一座小岛,该岛因此而得名为复活节岛,当地人则称之为拉帕努伊岛。

同时,他还发现了萨摩亚群岛的一部分。


另外,在大航海探索中,尼德兰人还有对海洋的更新的认识。

16世纪之前,人们对鲸的认识还很有限,以至于将它视作海中的怪兽。

直到尼德兰探险家威廉姆·巴伦支到北冰洋探险,人们对鲸的印象才得以改变。巴伦支发现捕鲸并不难,而且鲸浑身都是宝,随后,捕鲸船越来越多。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6)

1964年,尼德兰人停止捕鲸时,全球范围内抗议捕鲸的活动此起彼伏,鲸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海上商业殖民帝国

1602年,具有国家职能的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主要任务是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

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了,新兴的尼德兰这个国家只不过是资本家手中的工具。

当资本与国家政体相结合,其侵略、掠夺和扩张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荷属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也是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公司股份。

尼德兰政府给予公司在亚洲进行殖民活动21年期限的垄断权,并为战争支持薪水

公司具有组建军队,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7)

到17世纪中叶,荷属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悬挂着尼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

荷兰黄金时期的殖民地分布

1、东亚

1604年,尼德兰人到达澎湖(不久被明朝军队驱离);1622年再占澎湖和台湾(1662年被郑成功驱逐)。

1638年,尼德兰取代葡萄牙人垄断日本的对外贸易,并在九州岛的长崎建立商业据点;另外,还拥有日本闭关锁国时对外贸易口岸的出岛部分区域。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8)

2、东南亚

1641年,尼德兰人占领马六甲,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

其以巴达维亚为中心,向东占有得料群岛,即今天的马鲁古群岛,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

另外还有摩鹿加群岛、马来西亚,这些组成了荷属东印度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39)

3、南亚

包括荷属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马拉巴尔海岸、荷属孟加拉、模里西斯。

尼德兰还占领了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

4、非洲

1652年,尼德兰人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大量移民,形成了后来的布尔人,即现在南非白人的先人。

另外包括阿尔金岛、荷属黄金海岸、荷属新几内亚、荷属西非/安哥拉、莫桑比克的德拉果阿湾、南非的开普殖民地、戈雷岛、圣多美岛。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0)

5、大洋洲

巴布亚新几内亚。

6、南美洲

包括荷属巴西、苏里南、荷属圭亚那、德梅拉拉、伯比斯、埃塞奎博、盖亚那波莫龙河口地区。

7、中美洲

伯利兹市附近、多巴哥。

8、北美洲

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纽约),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

其中,还有后来的特拉华河谷地区,即今天的新泽西和特拉华。

尼德兰殖民者还占领了荷属西印度群岛、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其中还有库拉索岛、博内尔岛、阿鲁巴岛、萨巴、圣尤斯特歇斯岛、圣马丁岛。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1)

尼德兰的落寞

尼德兰和西班牙的角色转换以唐斯海战为转折点,而这场战争也为尼德兰的落寞埋下了伏笔。

西班牙因这次海战在三十年战争之后一直到18世纪初,都未能重建其海军优势,而尼德兰彻底取代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2)

西班牙战败后,英国人和法国人很快就通过夺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一些小岛上的财产占了一些便宜。

而西班牙在尼德兰南部和对海洋的控制越来越弱,曾经强大的老牌日不落帝国开始退出世界舞台

但唐斯海战发生在英国领海范围,公然破坏英国的中立立场,对于英国来说,海军无力干预是一大耻辱。

自此,后起的英国和法国把竞争的目标对准尼德兰的时候,尼德兰开始了衰落。

唐斯海战成为英国耻辱的来由

唐斯地区位于多佛海峡北面海域,夹在英格兰肯特郡海岸和古德温沙洲之间,南北长约二十公里,东西最宽处八公里,南窄北阔呈不规则的楔形。

因此,唐斯所在地是英国的领海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3)

然而,英国在1625至1630年英西战争中连连失利虽然前边曾靠运气击败了一次西班牙无敌舰队),不得不与西班牙议和,最终签订了《马德里条约》屈辱地结束了战争。

根据该条约规定,英国的运河航行权开放给西班牙船只,双方的船只可使用对方的海港整修、避风和补给。

这就是为何西班牙舰队进攻尼德兰,却会在英国海域进行休整补给的原因。

但是,虽然《马德里条约》说是双方舰船都能用对方的港口,可自从签订《马德里条约》后,英国一直在被迫裁减海军的规模,所以这个条约实际上主要是西班牙单方面在使用。

英国虽然在战争中落败,但是并不甘心。因此,它一直在暗中支持尼德兰低地地区脱离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

而尼德兰之所以能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正是得益于英国的鼎力支持,即到1648年西班牙不得不承认了尼德兰独立。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4)

尼德兰的崛起使得英国更加不甘,而英国重振海军针对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昔日的盟友尼德兰。

英国与尼德兰的战争

1652年~1672年英荷接连三次大战,后世给人无敌天下印象的英国皇家海军,这时还不是尼德兰海军的对手,总体上尼德兰取得了三次战争的胜利。

1651年,英国颁布旨在禁止尼德兰参与英国海上贸易的《航海条例》,打击尼德兰的商业利益,战端由此引起。

1653年,英国舰队两次在海战中击败尼德舰队,尼德兰被迫承认《航海条例》。

1664年,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向四艘英国军舰不战而降,标志着北美洲完全被英格兰占领。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5)

1667年6月,尼德兰海军封锁泰晤士河口,迫使英国将南美的苏里南归还,并按尼德兰的要求修改《航海条例》,尼德兰则承认英国对纽约的占领。

1672年3月,英海军在英吉利海峡突然袭击尼德兰舰队。

1673年,英法结盟,共同对付尼德兰。战争开始时,尼德兰一度收复新尼德兰地区。

但随后,其遭受到法国、英格兰以及科隆大主教等的共同进攻,尼德兰无法继续支撑战争,尤其是陆上战争,尼德兰被迫掘开海堤水淹国土才得以退敌。

战后,尼德兰被迫与英格兰媾和,将北美洲正式割让与英国。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6)

经过与英国的一系列战争,以及海上贸易利润的减少,尼德兰的经济和海军实力受到削弱。

加上维持海上霸权的巨大军费开支,让尼德兰议会中的商人议员们资产大为缩水

于是在第三次英荷战争硝烟还未散尽时,尼德兰便在欧陆强国普遍加强军备的大背景下,开始逆向而行裁撤海军。

在尼德兰放弃发展军备后,欧陆大战连连,各国纷纷整军备战。

随后英国在1763年结束的七年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正式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1780年,因为北美殖民地独立而损失巨大的英国,将目光转向了军备废弛的尼德兰。它借口荷兰支持美国独立悍然对尼德兰宣战,史称第四次英荷战争。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7)

此次法国出面,尼德兰和英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尼德兰的物资和殖民地被英国大量攫取。

此战后英国还借机赖掉了百年来欠尼德兰的债务利息,损失巨大的尼德兰完全丧失了与英国的商业进行竞争能力。

英国借机将欧洲金融中心,从尼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拆迁到了伦敦。

经此一役,尼德兰国势一落千丈。昔日的世界第一海上强国~海上马车夫,逐渐走向保守和中立。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8)

1787年尼德兰爆发爱国者革命引来法国和普鲁士的干预,1795年尼德兰被法国第一共和国占领,二战中尼德兰又被纳粹德国占领。

20世纪最大非洲殖民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9)


谢谢品鉴!

感谢收藏、点赞、分享、关注、转发!

看图、读书、听历史,文章有点长,如果读累了可以点击右上方的“耳机”按钮,听书也很放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