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

前言

前段时间我刚读完了《韩非子》,感触颇深,古代的法家为何没有治理好国家?!

古代采用法家治国的是秦朝,秦朝之所以强大和崛起在于商鞅变法,法律严明,不论亲属贵贱,凡人犯法必定处以刑罚,没有余地!

秦国强大在于秦国军队强大,纪律严明,采用军功爵制和赏罚分明,所以秦军所到之处,六国人无不望风而逃!而且秦军残暴,不讲任何礼仪!在当时春秋战国里面也是很少见的!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1)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2)

秦朝采用法家治国为何会二世三世而亡?我认为韩非的法家思想有以下的重大缺陷:

第一:轻罪重刑,法律繁多,民无所措手足!
  • 韩非子认为:只要百姓犯了轻微的罪,如果处以最重的刑,那么百姓必然不敢犯法,如果百姓连轻微的罪都不敢触犯,又怎么会去犯大罪呢?不犯轻微的过错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不去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那么韩非就认为如此以来就无人敢犯罪,轻微的罪尚且不敢犯,又怎么敢犯大的罪呢?
  •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3)

    论述:

    韩非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秦朝法律非常繁多,基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秦法所约束!这样百姓生活举手投足都会犯法,有些人无意之中就不知道触碰了哪个法律,结果还要处以重刑,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所以当初陈胜吴广为何宁可起义也不去交差复命,就是因为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还不如拼一把呢!况且陈胜吴广是因为特殊天气原因耽误行程,但是秦法严苛丝毫不通情理,以结果为导向,不考虑过程,这也是秦法一大弊端!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4)

    第二:刻薄寡恩,教条死板,并且不通情理
  • 古代法家的法律灵活性很小,基本上不可以通融,王公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商鞅时期非常多的秦朝皇室权贵触犯法律,一律平等对待,有的被割掉了鼻子,反正就是完全不分亲疏贵贱,也完全不可通融,所以最后商鞅为何被五马分尸了,就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得罪权贵太多!刻薄寡恩,薄情寡义!
  •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5)

    论述:

    所以说如果法律完全不讲天理民心和仁义,那也确实给人感到很残酷,很薄情少恩。但是如果过度通融也会出现法令不行的现象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6)

    第三:以军事化管理百姓是行不通的
  • 秦国似乎是用军法治理国家,对待百姓有些过度的严苛,实际上这是行不通的,军队和百姓是两码事,百姓要爱护,爱民如子,要行仁政,但是军队就是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杀伐果断。所以这是两码事。
  • 论述

    以此种方式治理天下,那百姓肯定是苦不堪言,所以陈胜吴广打起旗帜:伐无道,诛暴秦!天下人蜂拥而起,群起响应,皆因民怨久矣!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7)

    所以古代的法家有着重大的缺陷!秦朝灭亡后,汉朝吸取了其教训,才有了四百年基业
  •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这一帮大臣们也在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开始一帮谋士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诸侯国的帮助,在天下发生暴乱的时候,没有诸侯国来帮忙平乱导致的,所以汉朝初年一直采用了郡国并行制,既保留了一部分刘姓诸侯国,又保留了郡县制,但是后来发现,这些诸侯国反而经常与朝廷对抗,经常掣肘还有私通匈奴谋反的迹象,所以汉景帝之时发生七国之乱,后来汉武帝上台下定决心削藩。
  •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8)

    汉朝沿用秦制,以儒学仁爱治国
  • 汉朝后来就全国实行郡县制,结果汉朝这段时期很安定太平,所以智囊谋士们就反思,秦朝灭亡在于其政,在于秦法,不在秦制,秦朝灭亡在于严刑峻法和暴虐寡恩,所以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治国,结果汉朝大治,民风逐渐恢复淳朴宽厚,教育复兴,人才涌现,天下各安其道!所以汉朝也成为了范例,为历朝历代所效仿!
  • 法家治国思想对秦国统一的作用(秦国兴于法家亡于法家)(9)

    总结:

    秦国兴起得益于法家,灭亡也是因为法家,秦朝灭亡在其政法而不在其制,汉朝沿用秦制,倡导儒学,所以社会安定,走向太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