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

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法”这个字最早起源于“灋”,左边的“水”字旁代表平如水,右边的那个繁体代表判曲直,象征着中华民族对司法公正的期望。同样欧洲人也十分重视这正义最后的底线,甚至在香港影视作品中总是对欧洲的司法体系大加称赞。

提起反犹运动,可能很多人马上想起了纳粹那毫无人性地集中营、大屠杀,其实欧洲对犹太人的反感是根深蒂固的,否则《威尼斯商人》也不会有如此明确的价值去向。

以上两段毫无关联的段落将在下面的内容中结合在一起,为的是颠覆你的认知。

一、大背景

因为宗教认知的关系,即使基督教是从犹太教的支脉中繁衍出来的,大家也坐不到一起去。在宗教范围浓厚的欧洲,双方基本处于潜在敌对的状态。

又因为犹太人颠沛流离没有土地,所以只能靠做生意谋生。在古代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不下地干活还能吃香喝辣肯定是不受待见的,况且他们还放高利贷。在这样持续上千年的氛围里,法国走到了1870年。

那一年对德国、法国来说都是个重要的时间,因为爆发了改变欧洲进程的普法战争。

之后的法国人割地赔款,心里能痛快那才见了鬼呢,于是大家就想为什么我们国家会败得如此惨呢?几年以后,一个杂志社专门出版一类金融刊物,主题是揭穿犹太人的金融势力是如何掠夺国家财富以及腐蚀政府的。

但事情就这么巧,之后法国巴拿马运河项目破产,背后被揪出一连串黑幕,将近100多名管理人员被曝受贿,资金大头却被犹太人开的银行卷走了。随之引起的波澜可想而知。

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2)

二、倒霉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法国情报局的反间谍部门侦知了一起间谍案。案件的主人公叫施瓦茨,是德国驻法国的武官。

当时法国一系列的重要军事情报频繁泄密,大家怀疑和他有关,结果一查果不其然。情报人员设法截取了施瓦茨的私人信件,发现有法国内奸在通风报信,而且涉及的情报等级都比较高。

感谢那个没有打印机的时代,只要有专人鉴定笔迹就可以很容易抓出是谁出卖的情报。反间谍处主管桑德尔上校召集两个手下前来研究信件,其中一个叫亨利的少校暗地里吓出一身冷汗。虽然他不是什么文字辨别专家,却一眼认出这是谁写的,因为笔迹的作者是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埃斯特拉齐。

埃斯特拉齐曾经在情报局当过德语翻译,吃喝嫖赌无一不精,自己却无甚余财,所以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打起了靠情报换钱的主意。

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3)

已经知道谁是内奸的亨利怕那哥们儿出事连累到自己,所以还在假模假样地猜,经过“三个臭皮匠”半天的商议,大家一致推出德雷福斯去背锅

德雷福斯,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不过身份是犹太人。他从军校毕业后进陆军参谋总部实习,期间遭到了反间谍处主管桑德尔上校的激烈反对,因为后者认为犹太人会出卖国家。

由于盲目的民族复仇主义以及国内反犹太人的氛围,毫无关联的德雷福斯被逮捕了。

三、司法

之后的事情进展地很“顺利”,上报、申请、逮捕。为显重视,批捕文书是陆军部长亲自签发的。之后政府请专家机构来出具权威鉴定书,要将德雷福斯的罪名彻底坐实。结果显而易见,泄密情报压根就不是他写的,你找再多的笔迹专家去鉴定也无济于事。

可签署逮捕文书的可是堂堂的陆军部长大人,为了维护领导的权威,大家将错就错在无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将德雷福斯送上了被告席。

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4)

当年年底,军事法庭开始审讯这场间谍案。为了掩饰心虚,除了被告和其辩护律师之外,法国军方只派出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部长的观察员。

第一天,德雷福斯表明自己这个级别根本就接触不到书信上涉及的内容,所以自己连犯间谍罪的资本都没有。这让原告军方哑口无言,当天只好匆匆休庭了。观察员回去向长官汇报:德雷福斯很可能会因为证据不足而释放。

第二天,最初装傻充愣的亨利亲自上阵,以自己军人的荣誉身份做担保,指责被告就是间谍。同时陆军部长也没闲着,他编造了一份秘密档案,将之前好几件没有破的间谍案统统算到了德雷福斯的头上。

于是,德雷福斯被判无期徒刑,革除军职。在其曾经学习过的军事院校里,当着众多学弟的面,身上象征军人荣誉的肩章、帽徽、绶带、勋章等皆被人扯下来。

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5)

法国军方却抓住时机掀起了一场反犹运动。

四、转机

德雷福斯进了监狱,并不代表情报部门就能顺利摘清责任,军事情报还是不断地泄露给德国人。当时桑德尔上校已经退休,继任的反间谍处处长皮卡尔中校很凑巧地拿到了施瓦茨给埃斯特拉齐的信件。因为这种事情日常都是亨利少校处理,碰巧他那天请假不在,所以书信送到了处长手里。

新任处长按照惯例调阅了埃斯特拉齐的档案,却发现这货的字迹和德雷福斯案件证据的字迹相同,接着他又调阅了案件记录,发现当年定罪证据漏洞百出。

皮卡尔中校认为德雷福斯是被冤枉的,要求上级重新审理此案。可当年那场间谍案背后的势力都是通天角色,上级明令禁止皮卡尔将真相外传,并趁机把其调到了国外去作战。

心怀正义的皮卡尔中校没有就此放弃,他趁着休假的时间将事情的疑点传播出去。德雷福斯的家属给陆军部长写信,要求重新审理,同时指控真正的泄密者埃斯特拉齐!

五、无奈

一直在主角边缘游走的亨利再次发力,他伪造了一批文件塞进了案件档案中。陆军部竟然还命令罪魁祸首埃斯特拉齐借着外出休假的名义躲避出庭作证。

经过一番较量,掀起此次波澜的皮卡尔以证人的身份遭到逮捕,并被开除军籍。他不死不休,在出狱之后继续上告,恼羞成怒的陆军部再次将其逮捕入狱,却不得不对德雷福斯案件的证据进行重新审查。

新介入的力量之前完全没有碰过此案,所以很快发现了伪造的痕迹。亨利少校在明确无误的证据面前无法抵赖,只好畏罪自杀。在这急转直下的形势下,陆军部三名将军狼狈辞职,埃斯特拉齐跑到英国躲灾。

当人们普遍认为德雷福斯无罪释放的时候,军事法庭竟然把受害者的无期改判十年苦役。这项判罚激起社会的极大愤慨,包括世界各国都对法国投去疑惑的目光,甚至爆发了反法示威游行。

法国德雷克斯案(一战前在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6)

五、最后

迫于国内外的压力,法国总统特赦德雷福斯。但这意味着之前的间谍案件是成立的,只是从最大程度保全了政府颜面。但德雷福斯决定为自己的名誉做斗争。

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德雷福斯终于被判定无罪,恢复了名誉。在曾经那个遭受过羞辱的军校里,德雷福斯重新授衔,并晋升为少校。为此事一直冲锋在前的皮卡尔也回到了军队,在很多年后成为了陆军部长。

在德雷福斯案掀起的社会运动中,法国有声望的人士分裂成两派,一方要求进行国内改革;另一方则成为坚定的反犹分子,并在各地发起攻击犹太人的事件。

这样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914年,世界大战的爆发才暂时让法国平静下来。

参考资料:《世界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

一个双手沾满朝鲜人鲜血的日本人,被明朝吊打,却被韩剧卖力吹捧

一名越南战俘,竟为明朝制造出世界最先进的武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