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轴承厂还重组吗 转载哈尔滨轴承集团破产重组有感

目送

原创 詹淑娟 小詹观点 昨天

哈尔滨轴承厂还重组吗 转载哈尔滨轴承集团破产重组有感(1)

很遗憾我与哈轴光芒四射的黄金时代擦肩而过。

哈尔滨轴承厂1950年建厂,2020年成立70周年之际宣布“破产重整”。几代哈轴人艰苦卓绝的拼搏奋进戛然而止、七十年披荆斩棘的风雨历程,她历尽磨难一路风流。

曾经那么恢弘的企业,从辉煌到落幕她经历了什么,不是身处权利中心的人恐怕永远说不清楚。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她渐行渐远的凄凉背影。她的倾覆是渐次的过程,我们听到的是她最后轰然的响声。也许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生死是常态,这些年社会发展导致的企业存亡也不足为奇。那么为什么面对哈轴的破产,会让哈轴人耿耿于怀?有留恋和惋惜?更有深深的遗憾和叹息。这份沉甸甸的感情如果不是哈轴人的话,恐怕你就永远都不会懂。

毛泽东主席1950年2月27日,首次在讲话中把东北名城哈尔滨称为“共和国长子”,不仅仅因为我们这座城市是全中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还由于建国之初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仅黑龙江省占据22项之多,当时的轴承被称为“工业的心脏”,哈尔滨轴承厂和哈尔滨三大动力企业等援建项目赫然在列。东北作为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奠定雄厚基础并做出卓越贡献。

哈尔滨轴承厂沐浴着共和国的曙光,承载并肩负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重任,她的诞生让哈轴人具有责任感自豪感与生俱来。事实证明,老一辈哈轴人他们没有辜负这份承担,在创业初期的艰苦历程和几代哈轴人的共同努力下,哈轴的创业者带领企业发展壮大,使哈轴从弱小到强大,成为全国轴承行业排头兵,昂首迈进全国机械行业五百强,我八十年代刚入厂时那块红字招牌就高挂在办公大楼的正门上。

多年以来,哈轴人以“创新求实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为定位,在省市乃至全国声名远扬的不仅仅是“一货难求”的轴承产品,更是成为各级部门输送人才选拔人才的基地,工作“出经验出典型”、“树样板立标杆”。以至于老一辈哈轴人中间流传着一句名言,“站在排头不让、把着红旗不放”,哈轴人的霸气与豪气如雷贯耳,如日中天。

那时的哈轴具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企业多年的引领塑造和卓越的追求形成的。他的形成需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提炼和滋养出来的。所以许多曾经在哈轴工作过或者离开这个企业的人都把工厂视为”娘家”,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也由于企业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和锤炼,企业的高水准高起点铸就个人的能力和成长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当离开企业走进社会,更加感受到哈轴所培养出的能力不容小觑。就是今天哪怕哈轴普通下岗工人外出谋生,都让人觉得有素质有规范,得到“ 大企业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的评价。

哈尔滨轴承厂还重组吗 转载哈尔滨轴承集团破产重组有感(2)

哈轴精神是贯穿到哈轴人骨子里的情怀,是一种精神上的牵绊。更不用说紧紧连接着几代哈轴人的成长和记忆都和工厂紧密相关。哈轴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他是所有哈轴人共同成长的印记。哈轴人从出生、本厂托幼、子弟校中小学教育、工学院,文化宫,医院,食堂,招待所,消防队,合作社,服装厂,到职工工作,恋爱、成家、分房都紧紧围绕着哈轴的社会圈子,当年人们开玩笑说轴承厂除了没有火葬场之外所有的社会功能都健全。哈轴开支的日子更是带动整个地区商圈经济繁荣,哈轴养活的何止是数十万职工子弟和家属,如果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香坊区人民公社成立之初的党委由哈轴首任党委书记赵胜前兼任。

整整几代人的青春奋斗追求梦想,欢笑泪水苦乐人生,哈轴给予我们的早已超越一个企业所能给予的承载,他是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发展的范本和缩影,她给予哈轴人的是满满的鲜活的人生,是一段段永远难以磨灭的生活印记。

所以当今天哈轴人精神家园破碎的时候,哈轴人的心才会疼。对于企业执政者这就是商战平台,或者还是获取个人利益的领土,企业领导的责任和利益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任何偏颇都会让企业的大船有倾覆的可能。倾覆的后果是打碎数万职工家属赖以生存的衣钵。还有数以千万的哈轴人精神上的家园。我们可以有新的生活新的梦想和追求,生活还要继续向前看,但是那种破碎和裂变的疼,那种被碾压和践踏的辱,当办公大楼顶上竖立的“哈轴集团”铜字被摘下的时候,哈轴人的心是滴血的。还有一点让哈轴人无法释怀,如果战场厮杀博弈虽死犹荣,愿赌服输,但是哈轴品牌市场商业价值在,“HRB”产品依然拥有市场需求。可是哈轴集团这样终结是不是有些于心不甘。

许多人都在心里发问,哈轴现状谁之过?

体制之祸?人为灾难?究竟谁为哈轴的“死”埋单?总要有个原因吧。机制体制转换社会发展变革,东北体制环境僵化观念滞后一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大环境问题也是共性问题,专家学者早已经说得很透彻了。东北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理念和营商环境,今后还会有很多企业不是牺牲就是走在即将牺牲的路上。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享有破产重整的资格,哈轴的”重整”政策要感谢哈轴的规模和体量,感谢哈轴的行业影响力和老一辈哈轴人给后人留下的”HRB”品牌,我们享了前辈的祖荫。至于破产补偿政策标准以及职工满意度,我没有发言权。抛却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遏制,内因一定是有决定性的致死性。好的企业领导者是以德治企,带领企业扭亏和实现企业良性循环,能力有大小,德行有高低。选人用人至关重要。企业领导者随时都要清醒,自己担起的是千万个家庭的生存之本,这沉甸甸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不是玩笑和儿戏。

回头想一想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国企处境在市场经济夹缝中求生、负重中前行,社会转型期国企本身的机制体制是否积极应变,这个变既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变革,也关系到地方政府配套改革以及减轻企办社会负担的扶持力度。 近年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春风”一刮再刮,无奈我们总是抢抓不到机遇,占据不到优势,使得像哈轴一样命运的国企只能望“政策”兴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国企 好像谁都管,其实谁都不管,国有资产是国家的,国家的又进入到谁都管谁都不管的怪圈里。

眼睛向内,当市场经济的大潮风起云涌,哈轴在干什么!九十年代股份制改造是噩梦的开始,一纸内退政策4000多名职工离厂,其中大量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人才流失,设备陈旧老化更新无力,随着民营厂家雨后春笋般出现,产品结构失去优势,基础架构空虚,至于后来逐年的形式主义,内耗严重,条条框框,裙带关系盘根错节,任人唯亲举贤避能,哈轴从当初归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的“部级”企业,到省属企业,到市属企业,最后到局属企业,逐步边缘化。哈轴风光无限时期政府抢着来摘桃子,轮落后上级部门对企业放任忽视,缺乏监管,对企业选人不当甚至用人失察甚至不负责任的行为,那么牺牲的是哈轴员工的整体利益。是置企业于危险的境地。最后哈轴破产负债50多个亿不是一年两年造成的,甚至不是三年五年造成的,上级部门难道不知道吗。还是装聋作哑或者视而不见。领导们是雪崩时并不无辜的雪花,无辜的是哈轴的广大员工,他们是最底层最本分最守规矩的一群人。

哈尔滨轴承厂还重组吗 转载哈尔滨轴承集团破产重组有感(3)

这些年哈轴发展走下坡,对于历任领导而言,谁的能力水平高低,德行品质清正,哪个主政者敷衍推诿混日子,玩弄权术心猿意马,人们都看在眼里,哈轴不乏清醒的人,只是坊间广议,谁都看到皇帝的新装是假的,看着他们光着身子在台上自嗨而已。没人说真话,因为领导不愿意听真话,有些干法明知道是臭棋,我不相信普通人看得懂领导会看不懂。只是领导们整天忙的啥想的啥,大家都知道。日子往好了过往散了过肯定不一样。失去约束的权利放任的结果,企业的发展和走向只有听天由命。

俱往矣,哈轴昨天的“死”是必然,今后的”生“至少目前看来也未可知,哈轴命止于七十年,但愿几代哈轴人心血汗水勤劳智慧凝聚而成的“HRB”能顽强生存,因为这是所有哈轴人的美好心愿。真心希望建龙收编的哈轴走好今后的路。因为她的背后有那么多双期待和祝愿的目光,就算我们很多人已经在这次破产中解除劳动关系,自此与哈轴成为路人,但与哈轴一同走过的三四十年的时光今后都会深深地刻进心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我的成熟和成长是和这个企业紧紧连在一起的,她给过我平台,给过我历练,给我过人生的高光时刻,那些日子里有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和生命里最珍贵的记忆。再见我们的哈轴,真心希望她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