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佳句(荷塘月色今何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宋代周敦颐书写《爱莲说》以来,莲花那高贵端庄,雅丽清白的品性,就被树立在了文人墨客们的心中,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享誉千年的花中君子,清白如此,自成一格,莲之清名被世人广为接纳。
在宋朝之前,莲花就已受到了世人喜爱,文人墨客也好,平民百姓也罢,莲都是人们宠爱的对象,从日常生活到崇拜信仰,莲花在各个领域盛放。
莲纹
在较早的时期,莲花主要是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莲花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周朝,但不是在陶瓷上,而是作为青铜器上的花纹出现。陕西凤翔曾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器虎簋(guǐ),它的造型看起来十分类似于后来的宣德炉等香炉,这一件顶部带有美丽莲瓣捉手的青铜器,上面的莲花有如美丽的出水芙蓉,靠自身的魅力,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惊叹。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莲花纹开始出现在陶瓷上,慢慢的莲花纹样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要纹样。到了六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莲花在佛教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圣花,所以在许多佛教画像和石窟文化中,都能看见莲花纹样的影子,这时的莲花已经被赋予了宗教含义。
后至唐代,开放而包容的中华文化,吸收并融合了莲花的特点。莲花不再只是单纯宗教的象征,开始变得世俗化、平民化,与其他装饰题材作为普通的装饰题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莲花纹变成人们崇尚的一种纹样,出现在贴花、雕塑、绘画作品之中。莲花纹的形态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具有艺术特点,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同时还出现了很多与莲花结合而成的吉祥图案,如莲年有鱼,莲生贵子等。
栽培小记
莲,为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又有荷花,莲花,等名称,原产于我国,古代的诗词里,也有将莲称为芙蓉、菡萏(花苞)、芙蕖等。其根茎植于池塘淤泥之中,莲叶挺出水面,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的其品种多样,夏季是它的花期,花色与雪白、黄、淡红、深黄、深红等各种不同的颜色,莲花也因而成为夏日的一道独特风景。
莲花可以用种子或根茎进行繁殖,其种子可存活千年,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它的栽培方式并不困难,居家栽培可以选择成树饱满的莲子,于每年的5月或7月份左右栽培。栽种之前,要分辨莲子的头尾。有小凸点的为尾,小凹点处为头部。
在栽种前,直接用剪子在莲子的头顶剪开一个圆形小洞,做点小加工之后就可以泡入水中种植,莲子的外壳非常坚硬,为确保其正常的发芽生长,需要这样的人工助力。泡水的莲子生长速度非常快,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抽芽了。
直接浸泡水培,我们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只要几天的时间就会发现种子的强大力量,莲子们以疯狂的速度疯长,需要及时将这些发芽的种子栽种到有营养的塘土中。
将发芽的莲子栽种到水塘土里,不用担心水的浑浊,静置2天水就能恢复清澈了,种子在暗处才会发芽生长,直接水培的前期应该放置于阴暗处才会更好的生长,待发芽之后,就需要确保充足的光照。
生长过程
网络上常有说要将莲子泡水发芽后再移植淤泥,但经过实际的操作发现相较之下,之前泡水发芽再种入土中的莲叶,要比直接莲子种入土中发芽长出的莲叶小了许多。
右前方的这片那片小莲叶就是泡水发芽长最高那一棵。果然也印证了那句“环境的磨练会让成长更茁壮”的老话。
另外水中若有水藻之类应及时清除,避免水质发臭,另外水中还可以养一些观赏的小鱼,如孔雀鱼之类,美观的同时,还能以防治水有孑孓之类的小昆虫孳生。
莲花入诗从唐朝开始,吟咏莲花的诗歌题材变得非常普遍,但莲花的文学意向应当追溯至春秋时期的著作《诗经》,《诗经》里将莲作为比兴对象,确定了莲花与女性的关系。汉代六朝“采莲诗”的出现,才将莲花代入了吟咏的范围中,确定了莲花诗中所蕴含的情爱的主题。
唐代深化了“采莲诗”的情爱主题,在艺术手法上进一步创新。随着诗歌的高潮出现,采莲诗也被大家所创作,大家熟知的李白、白居易、王勃、王昌龄、李商隐等著名诗人纷纷加入了采莲诗的创作中,并留下了许多大家所熟知的优秀作品,如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就是对初恋少女情愫,生动而传神的表达。
早期的诗歌作品中采莲类题材作品,主要是宫廷和一般酒宴之间演唱的歌舞曲,大多数范围在嬉戏与情色范围内,唐代的采莲诗不断扩展诗歌的意境,加深了诗歌的人文关注。
莲花在历史上还被屈原用比兴的手法比作香草,认为它美好的品质是文人高洁气质的象征。在屈原的诗句中,莲花成为他对理想的一种憧憬,“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成为屈大夫在矛盾重重的政治周旋中释放和缓解压力的心灵寄托,莲花的高洁志趣常常被屈原与政治命运相连,奠定了我国文学作品中莲花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类比关系,进而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美好高洁、遁世自适、政治期望与失意、人格展现、君子莲等意向的产生。在唐代,不少失意的文人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与屈原等士大夫连接起来,借用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心中的苦闷之情,
“素蘤(huā,同“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唐.陆龟蒙”莲花诗成为了诗人们自以为怀才不遇的真实写照,因此,莲花在唐朝文学史上受瞩目的程度远高于其他的花草树木。
入画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莲是表意最为丰富的一个意向。历代名家笔下之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莲花的花、茎、叶都可以作为绘画中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所以莲花的形态非常适合入画。莲花在五代之前,主要是作为画作中的背景及陪衬出现,在唐朝时还被作为贵妇头上的装饰品出现。五代之后,花鸟画独立成科,莲花画作开始独立出现,莲叶、莲花、莲蓬开始成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对象,成为主导地位。莲花画作也开始走向成熟。
《出水芙蓉图》——南宋.吴炳
《出水芙蓉图》是南宋吴炳所绘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图绘出水莲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莲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莲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这幅画作虽然小,但却画的十分精致生动,表现出莲花晶莹高洁、风姿万种而又无香艳之态,如出于凌凌清水的清姿丽态,体现了画家精湛的技巧。表达作者理想愿望或寄予个人的精神品格,达到诗意与画境的统一。展现出了古代文人对莲花画作的喜爱之情。
莲花那孤傲高洁的品质,让人不由自主的迷上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她的身边,有露珠碧叶,也有清雅之情。
集匠坊文章均在今日头条首发,欢迎喜欢盆景的盆友们留言关注分享您的经验和看法,#集匠坊#与您共同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