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区域作业安全规范(安全生产基本常识)

(三)焊接、切割作业安全要求

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者加压,或两种并用,并且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方法。

切割就是使一个物体(部件、零件、机件)分开,变成两个或多个的工艺过程。

焊割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随着工业生产和建筑业的高度发展,金属的焊割工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生产技术。但是,在金属材料焊割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因素,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因此,确保焊割作业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

1、危险有害因素:

(1)金属材料在焊割作业中,会产生金属烟尘、有毒气体、弧光辐射、噪声、放射物质和高频电磁场等有害因素。

(2)如果焊割存在缺陷,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或操作中不注意安全,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火灾、爆炸、灼伤、中毒和高处坠落等伤害事故,危及焊工和其他生产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及财产损失的生产事故。

2、预防对策措施:

(1)焊割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2)作业前必须按规定办理“三级动火”手续。进行焊割作业时,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指派监护人员。

(3)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面罩、手套、安全鞋等。

(4)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挡板,防止焊花四溅或对其他人员的电弧辐射伤害。动火设备和运行设备应有效隔离,如管道上用盲板,加封头塞头,或拆掉一节管子的防范办法。

(5)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场所进行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环境采取清理遮挡等安全措施。

(6)对于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从主体上拆下,移至安全处动火检修。

(7)电焊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或接零。

(8)使用气瓶要谨慎,不要碰撞、抛掷,乙炔瓶、氧气瓶的防止回火器等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9)使用中的气瓶应垂直存放,与明火等热源的距离不少于10米,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米。

(10)不应在潮湿或雨雪天气等环境下进行焊接作业,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11)在进行焊割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操作。需要动火的设备或在狭小仓室内作业时,凡有条件打开的锅盖、人孔、料孔等,必须立即打开,要加强通风,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12)盛装过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采取清洗、置换等安全措施,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可进行焊割作业。

(13)严禁焊割密闭容器。

(14)焊割作业结束前,应对作业地点进行清理。凡发现火星或还在冒烟的焊渣,要用水将火星扑灭,不留后患。

以上是关于焊接、切割作业的几点注意事项分享给友友们!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焊接区域作业安全规范(安全生产基本常识)(1)

焊接区域作业安全规范(安全生产基本常识)(2)

焊接区域作业安全规范(安全生产基本常识)(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