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民间艺术杂技(这位在象山影视城的民间杂技艺人)

近日,象山影视城襄阳城街道,一众游客围着“顶坛”表演大声叫好。在表演者的头顶,笨重的瓷坛仿佛轻若无物,用头抛起来后,用手接住、捏、旋转,再抛起来,再用头接住,如此反复玩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动作,让人叹为观止。

“顶坛”是我国传统的杂技项目,演员具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用头顶接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表演者32岁的于志兴是河北吴桥人,今年是他在象山安家落户的第四年。

作为杂技之乡,吴桥有着上至70岁老人下至8岁孩童都有一身杂技绝活的说法。9岁起,恰逢当地杂技团来招生,从小耳闻目染杂技魅力的于志兴兴冲冲去报了名。进入杂技团表演专业团体后,因为体型比较结实,他被老师相中学习顶坛这门技艺。

顶坛是杂技中难度很高的项目,学习过程相当辛苦,前三年都是练体能,“翻跟斗500个,空翻两小时,俯卧撑两百个,这是每天练功必须要完成的项目,基本一天下来,整个人都是晕的。”到第四年,体能过关后,于志兴才终于可以学习顶坛的入门技巧。对于观众而言,表演者将坛子抛飞,再用头接住看上去轻松自如,背后的辛酸却鲜为人知。

山东的民间艺术杂技(这位在象山影视城的民间杂技艺人)(1)

顶坛最大的难度是需要掌握平衡,随着坛体重量的叠加,以及表演增加旋转等,难度更甚。“人的头皮太嫩了,不会像手掌磨出茧子,刚刚开始练习时,头皮都会破,然后长出新肉芽,再练又破,反反复复是一件很苦的事。”但出于对传统杂技的热爱,于志兴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了下来。以至于在艰苦中,他还学会了另一项国家级非遗“中幡”绝技。

第一次上台表演时,于志兴15岁。看到舞台下这么多观众,他的脑袋嗡嗡的,以至于在表演顶坛时,不小心失手,演砸了。他到现在依稀记得台下观众的喝倒彩声,他尴尬地不停给观众鞠躬致歉,也不知道最后是怎么走下的舞台。

初次上台如此收场,印象深刻。2016年前,于志兴跟着杂技表演团跑遍全国,一边演出一边训练。演出的地点有时在城市剧院,有时就在乡村市井。不断的实践演出中,他练就一身绝技傍身,从最初10多斤顶到150斤重量,人称“吴桥第一坛”。2016年,于志兴和杂技团的其他民间艺人们选择在象山影视城安家落户。于志兴平均一天表演四场,逢节假日加场。

山东的民间艺术杂技(这位在象山影视城的民间杂技艺人)(2)

襄阳城的古朴街道,不断有穿着古装戏服的演员和群众演员经过,看着人流熙熙攘攘,一身坎肩的于志兴每天就在街道的正中央,翻起坛,飞起飞落。叫好声充斥着涌入他的耳朵,恍惚间他觉得已经和襄阳城融为一体,一身江湖气、烟火味。

杂技团里的每个民间艺人,身怀的技艺并不相同,有会“三仙归洞”的,有会鼻子提水、耳朵拉车的。由于这些民间绝活技术难度大,大多都需从小练习基本功,而练习过程又太艰苦,他们都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局面。

入夜时分,他们有时会聚在一起,言谈中皆是担心,“我小时候在家乡看到过吃火吐火的表演,但现在只有一个传承人会表演这门技艺,老人家已经70多岁了,等他过世,我们的后代只能在文字或者影像资料中看到了。”于志兴每每想到此总是一声叹息,“我们这个杂技表演团队,平均年龄35岁,目前都没有带徒弟,时下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传承,因为太苦了。”但有时候他也安慰自己安慰大家,“大家也别气馁,毕竟目前我们还不老,还演得动,说不定等50多岁就收徒弟了呢。”

2017年,香港导演刘镇伟执导、赵文卓主演的电影《功夫联盟》在象山影视城拍摄,于志兴迎来了身为民间杂技艺人的高光时刻。“我在片中本色出演,演了一个民间杂技艺人,电影2018年上映时,坐在影院大厅里,看到了顶坛的自己出现在大银幕上。”那个时候,他内心分明有一股暖流涌过,有了些许安慰,“不管中幡、顶坛这些民间绝活后续会如何发展,能为这些非遗文化留下一些影像资料总归是好的。”

山东的民间艺术杂技(这位在象山影视城的民间杂技艺人)(3)

来源:中国象山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