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动车组属于高铁吗(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
2021年5月27日,高铁列车从青岛胶州湾畔花海驶过。图/IC photo
近期,我国首次出口国外的高速动车组——雅万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在青岛成功下线。
雅万高速动车组成功出口印尼,标志着“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雅万高速动车组在青岛下线,也让青岛的高铁装备制造成功“出圈”。
高铁产业对一座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青岛,隐秘的高铁制造之都
谈及青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青岛拥有优美的海景,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树和湛蓝的海水。
作为“北方第三城”,除了有南方海港城市的宜居环境外,青岛的产业发展也是颇具特色。
此次雅万高速动车组在青岛下线,就体现了青岛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上的实力。
据央视的报道,此次下线的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主要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先进成熟技术,适应印尼当地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融合印尼本土文化,进行适应性改进,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制造。
这不是青岛的高铁制造第一次迎来高光时刻,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由来已久。
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良好,一直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高地”,在高铁时代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起源于1900年。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就在青岛成功试车,一举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火车的历史,也拉开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序幕。
除了此次为印尼设计建造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也在青岛成功下线。
奔跑的高铁列车也让青岛诞生了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作为青岛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据青岛当地媒体报道,2019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在2021年工信部公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成为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2021年青岛专门召开了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这次大会也向外界透露了青岛交通装备制造的家底。
截至2021年年底,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超过260家,规上企业超过110家,累计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占全国在营高速动车组的55%,城轨地铁车辆占20%,青岛不仅有中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这样的主机企业,还带动了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的发展。
成立于2018年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青岛交通装备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已经成为青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官方资料显示,青岛90%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于此,不仅坐落着中车四方等三家主机厂,还聚集着127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省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
近年来,在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的同时,青岛的高铁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在国内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截至2020年,“青岛造”高铁动车累计约占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0%,地铁车辆约占全国的25%。
按照青岛的相关规划,在“十四五”期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2035年突破5000亿元。
7月5日,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体事业部城轨车体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图/新华社
这些城市也在靠高铁“上分”
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4万公里,占到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从2020年的14.6万公里发展为2025年的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从2020年的3.8万公里发展为2025年的5万公里。
高铁建设的巨大需求,也让一些城市依靠高铁产业迎来经济发展的“风口”。
除了青岛,围绕整车厂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厂,株洲、长春、唐山、成都等城市也在全力借助轨道交通产业谋求更大发展。
拿湖南株洲来说,京广和沪昆两条铁路在株洲呈十字形穿过,所以在普铁时代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曾与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除了是交通枢纽,株洲也是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目前,中国中车集团下属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机、中车投资控股、中车时代电动等5家子公司都在株洲,主机和零部件企业330余家,主机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是以“复兴号”“和谐号”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心脏”和“大脑”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
如“复兴号”上装载的牵引辅助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显示器、充电机、无线数据传输装置、轴温实时监控系统、转向架失稳监测装置等八大子系统大部分都来自株洲。
跟青岛一样,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也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据湖南日报的报道,在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主机公司的引领下,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迅猛发展,2020年集群总产值达1310亿元,这也是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新京智库注意到,经过数十年发展,株洲已形成国内最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体系,智轨、高原高铁、双层动车磁浮等新产品也逐渐壮大,电力机车占全球市场份额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得益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过去十年株洲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
不难看出,青岛和株洲这两个传统的轨道交通制造重镇,正在借助高铁发展的东风实现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跟青岛和株洲这些传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重镇不同,成都和长春等城市则是通过引进大项目,以既有龙头企业为抓手,“借力”实现产业的快速腾飞。
拿成都来说,成都轨交产业龙头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与拥有高速磁悬浮技术的中车青岛四方共同投资成立,具备产业落地的技术路径。
长春则是通过央地合作,积极争取中车集团支持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包括成立合资的长春中车长客轨道装备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京张智能动车组、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等产品。
7月16日,吉林省长春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技能专家在检查复兴号高铁列车的电气系统。图/新华社
高铁产业能带来什么?
在强调制造业发展韧性和中国高铁正在走出国门的背景下,高铁产业链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关报道曾指出,轨道交通拥有一个漫长的产业链,从上游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设计咨询,到中游的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再到下游的运营维护、增值服务等。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相关城市产业集群争相发展的重点大多集中在中游的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专用系统设备等产业。
这是因为,在高铁产业链条里,中游的装备制造在整个制造环节自主创新程度最高、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高铁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除了国内建设如火如荼地在展开,从世界范围来看,高铁市场的需求空间也是非常大。
相关学者曾根据各国铁路网规划统计,未来20年间,世界铁路建设需求量约在12万公里-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建设大概在1.5万-3万公里,投资的需求非常旺盛。
随着中国高铁成为“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的出口势必会迎来井喷时代,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正迎来重大机遇。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出口印尼便是中国高铁质量得到国外客户认可的最好证明。据悉,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目前,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铁产品遍布六大洲101个国家,生产的列车目前已经在全球近83%拥有铁路的国家运行。
与开通高铁,改善交通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同,城市“押宝”高铁产业还在于重塑自身产业链,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更深层次的来看,高铁巨大的市场需求也说明相关城市瞄准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产业链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例如,青岛利用城市更新“腾笼换鸟”机遇,将全市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集聚起来建立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同时与中车集团一起全力招引轨道交通领域一批强链、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项目和科研机构入驻,打造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策源地。
“铁路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不仅是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其衍生出的高铁产业和高铁经济更是相关城市争先进位的“大杀器”。
对一座城市来说,谁抓住了高铁带来的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
撰稿/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李潇潇
校对/刘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