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

近些年来,不少潜心专研学术、研究文学作品的专家学者逐渐凭借《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从幕后走到大荧幕前。他们或才学渊博,或幽默风趣,或言语精辟,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解读经典、传播经典,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1)

这些拥有大批量粉丝的专家学者也被称为“学术明星”。毋庸置疑,学术明星们在经典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生动流利的口才使观众重新燃起对经典与古诗词的热情。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都会在聚光灯下表露无遗。

倘若学术明星没有认真严谨的学术风气,只一味追名逐利,将文化传播作为增加财富的手段,那么终会迎来人设崩塌的那一天。例如,美女校长胡红梅曾是学生与社会大众公认的好校长与教育工作者,拥有“百姓学习之星”等多个荣誉称号。

胡红梅最后却因为抄袭与学术不端永远跌落神坛,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因《中国诗词大会》一路走红的康震教授也曾因为诗词解读不准确的问题被其他学者讽刺与质疑。近来,一段时长为五分钟的康震教授的内部演讲被广泛传播,令无数学者网友颇为惊诧。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2)

知名教授丁启阵更是毫不留情地怒斥康震教授完全曲解杜甫的《石壕吏》,称其不知在侮辱谁的智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康震教授会就此跌落神坛吗?

三吏三别——《石壕吏》

杜甫笔下的诗被冠以“诗史”的称号,这是历代诗坛中独一无二的殊荣。杜甫诗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沉郁顿挫”,言语朴实自然,主题多与底层的贫苦百姓相关,表达出杜甫感时伤世、兼怀天下、悲天悯人的思想感情。

三吏三别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作品,杜甫亲眼目睹了因战乱导致的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的残酷现实后,只能借文字控诉安史叛军的残暴以及唐王朝的腐败,同时表达对广大百姓的深切同情,并热切期盼广大人民能够在国难当头挺身。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3)

《石壕吏》是千古流传的名篇,现被收录至八年级语文教材中。这首诗的故事来源于诗人在石壕村的所见所闻,全诗仅有120个字,但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将五六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极其鲜明,是一篇难得的上乘之作。

诗人夜宿石壕村,忽闻官兵上门捉人充军,可见战事吃紧,唐王朝大厦将倾。老翁早有先见之明,逾墙而走。老妇被凶神恶煞的官兵的怒斥吓得不轻,只能哭诉家中情况:“三子皆被拉去充军,两子现已阵亡于邺城战役中。朝廷的征兵制度本就只要求一男出征,现在三子都已在外,家中只剩孙子、媳妇、老妇三人。”

一心只想捉人交差的官吏竟想入室将儿媳掳走,无奈之下,老妇只得挺身而出,自请前往战场给将士们做饭。全诗虚实相映,给人留下无限感慨,不少人被故事中舍己为国、敢于投入战争的老妇人所感动。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4)

康震教授的解读

北师大康震教授对《石壕吏》的五分钟解读视频被全网疯传,该视频来源于康震的一次内部现场演讲。不少网友吐槽,在康教授的眼中,被百姓们深恶痛绝的石壕吏变成了誓死保卫国家,为百姓服务的“公务员”与“父母官”。

同时,被世人同情千余年的老妇竟成了康教授口中为了唐王朝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社会好公民形象。康教授对《石壕吏》的解读是前所未有的,其观点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首先,康教授认为石壕吏捉人并无过错,只是态度恶劣。

若非战事紧急,石壕吏也不会夜间捉人,倘若唐朝都灭亡了,家又何在?因此石壕吏只是在履行他们的职责,只是没有把握好分寸。其次,康教授认为杜甫刻画的是一位时刻关注国家局势、为国奉献自我的普通老妇形象,歌颂了底层百姓勇于牺牲的精神。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5)

老妇得知朝廷半夜征兵,就料到战事吃紧,因此哪怕家中两子已死,一子未归,也要挺身而出,舍身为国,可见老妇有大局观念。老妇身上被具备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与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最后,康教授还认为杜甫本人见证了深夜征兵的一切,只是将其记录下来,并未做过多评价。并且,杜甫并未对老妇一家表示过多同情,反而歌颂老妇的家国情怀更多一些。

丁启阵怒批康震

针对康教授独辟蹊径的新解读,丁启阵痛批之余,也阐述了相应的观点。丁教授表示自己曾看过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文,郭沫若质疑杜甫的同情心是有界限与阶级性的,杜甫有同情心,却只是从官吏的角度出发,去同情当时的底层百姓。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6)

因此,丁教授认为郭沫若只是在怀疑杜甫有多少真实的同情心。然而,在康教授的解读中,杜甫作为唐朝官吏,恐有为石壕吏帮腔做事之嫌,还存在洗白石壕吏暴力捉人的行为。因此,在丁教授看来,康震教授完全否认了杜甫对老妇人一家有同情心。

对于康震教授的想法,丁启阵教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罗列理由证明杜甫在《石壕吏》中所表达的情感正是对底层百姓的同情。丁教授认为杜甫是一位奉行儒学的诗人,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仁爱”,杜甫的诸多作品中都激荡着体恤劳动人民的情怀以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因此,即便杜甫与石壕吏一样同为唐王朝的官吏,却比他们多了不少同情心与同理心,也会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此外,历史上不少学者都一致认为《石壕吏》中的老妇人并非自愿从军,而是被官兵步步紧逼后,无奈之下迫不得已从军。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7)

起初,石壕吏来捉人时,老妇人痛苦申诉,想借此让官吏放他们一马。然而,在发现官吏无论如何都要捉一个人交差时,为了保护家人,老妇人才挺身而出。因此,丁启阵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将老妇人的行为当作爱国精神的体现,这是在侮辱谁的智商?

由此可见,丁启阵教授对康震教授的观点全盘否认。其实,除了丁教授外,无数网友纷纷加入了声讨康教授的行列。有些网友认为自己读了假的《石壕吏》,分明是官府强制抓人,老妇在经历两子战死沙场,一子下落不明,老翁无奈逃跑的情况下决定从军的行为怎会被康教授扣上一个正能量、爱国的帽子呢?

此外,不少网友表示康教授毫无历史同情心,不把广大的劳动人民当人,一味吹捧为国奉献、为国捐躯。诚然,国家有难,国民有义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然而,安史之乱是由唐玄宗的昏聩直接导致的,要为其承担绝大多数的责任。可临了,却是没有任何过错的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的灾难。

康震讲历史 康震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8)

​结语:

总之,网络上对康震教授的解读众说纷纭,抨击多于赞同,目前五分钟视频早已下架,且不谈康教授的解读有无道理,不知在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声讨下,他是否会后悔曾经做过那个现场演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