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迹罕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

文章不是一堆文字的胡乱堆积,就像人决不是一堆肉的胡乱拼凑,文字间的起承转合,谓之过渡,过渡之妙,每一篇文章都精彩纷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例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迹罕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1)

一 用转折连词,文势急转直下。文章第一段“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个“但”字就引出下文对百草园各类生灵的描绘,引出泥墙根一带散发出的无穷趣味;再如第八段,作者传神地勾勒了一幅儿童捕鸟图后,笔锋一转,“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又一个转折连词“却”将文字自然引渡到下文写自己捕鸟,因为心浮气躁,事倍功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迹罕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2)

二 用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打通文脉。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交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野草为什么没有先交代呢,是否是作者一时疏忽忘记了。在第三段作者写道“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用“因为”一词自然引入长妈妈给“我”讲的一个神奇的美女蛇的故事。

三 时间暗换。泥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我们根据写作的场景来看,应是夏秋季节为多,所以一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自然就过渡到下面的环节,最妙的是“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一句话就引出在冬天里,在百草园捕鸟场景的描述。

四 地点场景转换。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自由嬉戏的百草园生活结束了,枯燥乏味,但又有许多求知趣味的三味书屋生活开始了。短短一句,人物活动的地点就悄然发生了转换,这是本文的大关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迹罕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3)

上述过渡,也许是先生惨淡经营,有心为之,也许是妙手偶得,无意为之,但是分析起来,无一不体现出作者的创作匠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