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有效演讲最重要的原则(演讲的逻辑:重新学说话)

“演讲是有目的的社交”——陶峻&五顿《演讲的逻辑》

一起读书的书友说,任何技巧性的东西,通过刻意练习都可以学会。这让我想到了社交这件事。

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个“老实人”、“社恐”,把不会社交,不会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原因,归结于“直肠子”、“不会虚伪”。遇到不公平的事,也经常用“算了”来妥协,自己委屈还不讨好。也想过改变自己,却没有实际行动。

樊登博士在《演讲的逻辑》序言里讲了一段话,狠狠地激醒了我:

判断有效演讲最重要的原则(演讲的逻辑:重新学说话)(1)

我们走上社会以后普遍不太会说话。具体表现有:

一、习惯性喜欢抬杠,但并不真的懂逻辑。

二、和熟人说话没有分寸感,但自己却容易玻璃心。

三、渴望获得影响力,但上台就紧张。

四、喜欢对他人提要求,但一不小心就威胁或交换。

我们自己这样长大,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孩子,生活的烦恼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有人说,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模式和情商结构。再加上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等,基本上就没什么改善空间了。

但总有人在努力。

这段话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我自己。

我把抬杠获得的成功当做会说话;把没有分寸当做“直肠子”的表现,还觉得这是优点;渴望获得影响力,可不自信让我缩手缩脚;不会对他人提要求,被拒绝的时候还容易玻璃心;我以为这是从小的环境造成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别人却在努力。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书,没有一本书是教自己好好说话的?为什么一直不敢改变“社恐”?

读了《演讲的逻辑》,发现是认知的局限,导致我们误解了演讲,也不懂得如何学习演讲并改变自己。

01、对演讲的常见误解

什么是演讲?

我们最大的误解,就是觉得演讲和我们无关。又不从事演讲相关的工作,学了用不上。

其实演讲和职业没关系,正如这句话:“演讲是有目的的社交”。

反过来说,凡是有目的的社交,都是演讲。比如面试,和领导汇报工作,同事之间工作交流,和孩子沟通等,都是有目的的社交,都是一个小小的演讲场景。演讲时时刻刻都围绕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家庭主妇,学会演讲,就能轻松应对各种社交,关键时刻会帮我们达成目的。

演讲要说服别人?

我以前认为演讲就是要用各种方法去说服别人。所以会把抬杠当做辩论,把不会说假话当做失败的理由。

影响别人唯一的方式,就是谈其所需——《演讲的逻辑》

演讲就是要和听众一起,去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征服对方。演讲恰恰不需要虚假,不是“老实话”没用,而是没说有用的“老实话”。不说假话才是演讲的基本准则,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是,如何扬长避短,挖掘自己的优势去解决对方的问题。

外在的形象影响演讲效果吗?

以前我有很多顾虑,不敢开口说话。我总担心自己形象不好,一到社交场合就局促不安,一紧张就吐字不清晰。

因为你的脑力是有限的,过分重视外在,就会忽视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内容对别人的价值,这反而对自己造成了限制,让你越来越紧张。——《演讲的逻辑》

听众就是聚光灯,当我们把重心关注在外在上,听众们就会放大我们的外在形象,特别容易引起紧张情绪,脑袋里想的都是如何缓解尴尬。当我们带着“礼物心态”,把重心放在“利他”上,听众就会放大你给他们带来的“礼物”价值,没有人关注你今天表现得怎么样。

02、为什么普通人也要学习演讲?

首先,演讲是一项“表达与沟通”的实用技能。

不管生活中我们扮演什么角色,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演讲就表现在工作汇报,产品展示,销售,面试,饭局,亲子教育等各种有目的的社交场合。多学一个每天都用得上的技能,关键时刻真实,清晰,高效地表达与沟通,能让我们在职场关系,个人形象上表现的更优秀。

其次,演讲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每一场演讲的背后,都是知识的获取,思考,整理,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卡片笔记写作法》也提到”如果你说不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我们也可以用演讲的方式,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地学会了一门技能或者知识。

最后,演讲更是拓宽自己世界的工具。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genstein)说过一句话:“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语言的界限和世界的界限有什么关系?CCTV前主持人路一鸣打了个非常巧妙的比喻:就像学会开车就能拓展你生活的边界一样,学会演讲,也会拓展你的沟通的边界。毕竟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言,语言上的界限被拓宽,我们整个生活都会跟着被拓宽。

如果一个普通人想要改变生活,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这件事。

03、演讲是可以学会的吗?

演讲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学的。只是,需要找准方向,并且用对方法,脚踏实地的练习才可以真正的掌握。

首先,梳理自己的知识谱系,找准方向学习

个子不高性格内向胆小的周深,曾因为声音“娘”而遭到校园霸凌,让他一度不敢唱歌。后来他成为跨年晚会红人,他说: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行,只是你选错了路。”

学法律的撒贝宁在主持人大赛上说:“我选择做一名主持人而不是律师,我觉得他们的差别也不大,首先大家的工作都是说话。”撒老师就很会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优势。

找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判断有效演讲最重要的原则(演讲的逻辑:重新学说话)(2)

《演讲的逻辑》建议我们,深入了解自己,梳理自己的知识谱系,挖掘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既有的知识,是你学习新知识的核心要素。”——《演讲的逻辑》

我们既有的知识,就像一颗颗积木,只有组装成不同形状的物品,才能更加发挥每个积木颗粒的作用和价值。

就拿科普举例,大部分科普文都是严谨,严肃的。知乎严选专栏作者李鸿政医生,却写成了侦探推理风。

医学就是李鸿政医生既有的知识,医学科普就是他能提供的价值。他还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有写故事的兴趣爱好,梳理过后,用推理故事的方式科普,这就是他的优势,能让他从众多科普作者中脱颖而出。

发掘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还要通过学习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对方法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其次,用对学习方法。

《演讲的逻辑》罗列了6种和演讲有关的学习方法,和12个演讲技巧。

这6个学习方法,不仅能让我们学会演讲这件事,还能让我们学会“学习”这件事。12个演讲技巧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大道至简,作者线下4000多的演讲课程精华,都在这本书里。认真学习起来就能快速提高演讲水准,就像驾照中的科目一,驾驶技术再好,不懂得最基本的规则,只会被“扣分”。

判断有效演讲最重要的原则(演讲的逻辑:重新学说话)(3)

最后,练习起来,行动起来

从新手上路到熟练驾驶,少不了科目二技巧的练习,和科目三不同场景的练习。《演讲的逻辑》列出了18个练习方法和30个场景练习。18个练习就像科目二,能提高单个演讲技巧的运用能力,30个运用场景就像科目三,锻炼综合运用能力和场景应变能力。通过这两种练习,我们才能从“学会”到“熟练”。

《榨书》作者格格老师在直播时被问到:您说话又快又流畅,怎么做到的?

格格老师随手拿起一张表格,里面记录了最近练习过的演讲主题,足足一百个!格格老师说:“你离成功,只差50次练习”

说到行动,是否有这样的疑问:宅家,或者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没有练习的机会,怎么办?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方法:加入学习社团,让家人当你的听众等等。其实拍视频是最方便的实践方式,随时随地任何主题都可以练习,如果能坚持日更,量变产生质变,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自己。

当您的语言模式有了逻辑,也许整个生活都有了新的节奏——樊登

《演讲的逻辑》是一本教科书般的“学说话手册”,正如樊登说的:不打鸡血,不学套话,不讲成功学。可以放在身边随用随读。当我们注意到说话这件事可以练习,并跟着书本刻意练习以后,就能体会到语言的变化带来的新的认知,新的思考,新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