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七十年代农村收麦子(山村86岁大爷给6旬大妈收麦子)
近日,山西省晋南中条山区进入了深秋模式,大山深处的山坡上秋色尽染,金黄,橘红,深绿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然而对于民俗摄影人来讲,景色再好没有人终是遗憾,随之沿着一条山道不断往腹地进发,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山顶,正在迷惑之时,路遇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说,前边的山沟里隐藏着着一个小山村,里边的景色更是迷人,或许是我们喜欢拍摄的地方。
山村藏在山谷之中的一片密林之间,鸡鸣犬吠不绝于耳,走进村头,新房旧舍便映入眼帘,给人的感觉便是世外桃源,下午三点多钟正是村民们下地干活的时间点,迎面走来三位中年人,看样子应该是出工的,见面先问好,他便热情的介绍了村子的情况:“我们村以前有二三十户人家,现在房子虽在可是有人的不多了,想拍照就要去村边的小广场上,哪里正在收粮食,老人多着呢!”
袖珍版的小广场其实就是个小小的打麦场,山里平地极少,这里应该是先前的集体经济的遗留场所,场地上晾晒的花生几乎占了大半,太阳能路灯下一对老人正在忙活,他们只顾低头干活,对于我们的到来似乎压根就没有发现,长焦镜头拉进发现老人是正在收小麦,应该不是秋天该有的情况,大家感觉有点不解其意。
“老人家你们好啊,老两口收麦子啊,现在收麦子是个啥情况啊?”程老师两句话过后,大爷抬起了头看了看我们说道:“我是给人打工的,麦子是这个老婆的,可不敢弄错了,我们不是一家人。”大爷的回答给我们又增加了疑惑。
“打工”大爷姓李,今年86岁,晒麦子的婆婆姓张,今年67岁,张大娘说她有两个儿子,都在村子里当农民,现在山里人不能全靠种庄稼,孩子们都出山在外打工,老伴去世几年了,平时家里就是她一个,冬天要来了,按照当地人的习惯,要早早磨面准备过冬的吃喝东西,今天是个好天气,早上淘了200斤小麦,晾晒好要去小镇上磨面的,一个人收麦子赶不过来,这李大爷来搭把手,算是“临时打工”吧。
李大爷说:“我这是‘打工’不出村,也不赚钱,下午闲着没事干,大家都在这里闲聊天,看到老婆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来帮忙,‘打工’是开个玩笑,都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给钱也不能要,人老了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明天我不想做饭就去她家蹭个饭或者拿几个馒头救救急就行了。”老人家一番朴实的话,一下子就给我们解开了谜团。
李大爷虽然已经是耄耋老人了,可是身子骨一直很硬朗,干起活来也是利索的行家里手,说是帮着张大妈收小麦,其实他才是主角,几乎所有的力气活和技术活都是他在干。
大爷有4个孩子,现在都各自立起门户,老伴也去世了,平时孩子们干农活打工也是很忙,他的身体还很好,现在生活不拖累孩子,甚至平时还要帮着孩子们下地干活,农村老人干惯了,一时三刻也是停不下来,平时还是手脚不停,他还是个热心人,助人为乐是常有的事情,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大好人,遇到需要帮忙的情况,他认为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今天在小广场上闲转悠,帮助张大娘也在情理之中。
老人家性格开朗,常把帮助人说成“打工”的玩笑话,:“现在不是流行这个词语,咱老了也洋气一下,外出打工是不可能了,就在村子里玩一玩,不赚钱就图个乐呵。”
“送佛要到西天,干活要干完,话丑理端,我这人就是这个脾气,虽说这老婆比我小10多岁,可是她一个人要想干完这个活不是很容易,帮帮她应该,一会还要给她把粮食送回家,这样才功德圆满。”李大爷一边和大娘叠着编织布,一边和我们聊天开着玩笑话。
张大娘说:“山里人种地为生,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就是吃自己种的庄稼,原本我一个人在家是吃不了多少的,这都是给孩子们回来准备的,我把麦子淘洗晾晒好,过几天孩子抽时间回来拉出去就磨成面粉了,自家的粮食吃着放心,一个人干活忙活着呢,早上早早起来,先淘洗麦子,然后弄到这里晾晒,中午还不能回家要防鸟儿糟蹋,下午再收回家,没有这个好心老汉帮助,我还不知忙到啥时候。”
两天中间麦场上又来了两位老人,这里的花生是他们家晾晒的,老人们讲花生是刚刚收获的,晾晒时间要长一些,好天气最少要三天左右时间,今天是第二天不需要收,小山村里现今就是他们七八个老人,花生晚上就放在这里,下午来就是看看不让鸟儿糟蹋,让后大大家在一起聊聊天打发时光。
两位大爷同年,从小在一起玩大,算得上是发小,到了一起就开始开玩笑,后来的大爷说:“老李这老家伙身体比我好,喜欢帮助人干活,就像个加满油的机器,来来来,我出2块钱也给我家打个工,帮我把花生收了,不欠账干完活就给你。”没想到话音刚落,李大爷过去就揪住了他的耳朵,两人嬉闹在了一起。
两位大爷童心大发,在一起玩闹起来,把旁边的大娘也逗乐了,看着老人们开心地嬉闹,仿佛看到了山沟里他们曾经的童年。
小麦场上山村老人们唯一的活动场地,4点多钟老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聊聊天活动活动身体,李大爷说再过会儿人就基本全了,到时候大家会一起帮忙把张大娘的小麦运回家中,在这里是个习惯,干活大家都会一起帮忙,不分你我,就是这片花生明天收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山村里一个普普通的小事情,其实背后彰显的是乡村人与人之间的朴实关系,助人为乐在这里已经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祥和友善的村风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吗?如果你有机会,愿意来这里生活吗?【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