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辅助线知识点汇总(中考几何压轴17辅助线法则)

中考几何压轴 17 辅助线法则 终极经典解析 费马点思想 与 隐形圆 的结合

这一系列,不限专题,解析系列经典几何题,提高几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题20.《动点的约束方程》

P为等边△ABC所在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PA²=PB²+PC²,设AB=2,求当PA取最小值时,PB的长度。

初中几何辅助线知识点汇总(中考几何压轴17辅助线法则)(1)

〖一般性提点〗

本题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是挺多的。选择重点探讨之。

费马点最值模型的价值

动点最值问题中,动点被限制在“某个区域”而非某条曲线的情形是非常少见的,但最值的费马点模型是典型的“特例”。

费马点模型的价值,在于解耦 “星形耦合线段”的基本方法:旋转相似(全等)变换。遇到线段星形耦合的情况,旋转相似变换通常是有效的解耦方法。

“约束方程”

本文将动点关联线段满足的等式,名为“约束方程”。一般这样的“约束方程”会把动点约束在某条曲线上。

------

考察典型的圆的“约束方程”的例子。

[1]. 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

PO=R,

其轨迹为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定圆;

[2]. 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定值

PA/PB=k,一般规定0<k<1

其轨迹为阿氏圆;

[3]. 动点P到两定点A、B距离的平方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平方

PA²+PB²=AB²,

其轨迹为以AB为一直径的定圆。

[4]. 动点到一个定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构成勾股弦线段:

PA²-PB²-PC²=0,

其轨迹为定圆。

------

从解析几何的观点,容易理解上述约束方程都代表着圆:(1)都是关于动点坐标P(x, y)的二次方程;(2)x²、y² 的系数相同;(3)不含xy项。这三条决定了其轨迹是圆。

〖题目分析〗

[1]. 纯几何方法判断动点轨迹:旋转相似变换方法

题设图和最值费马点模型图一模一样,但本题并不是费马点最值问题(求m·PA+n·PB+λ·PC的最小值)。星形耦合的解耦方法,即旋转相似变换仍然是纯几何方法解本题的钥匙。

旋转相似变换需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1)选择合适的定点作为绕点;(2)确定旋转的角度α的大小;(3)相似比;(4)确定变换的对象。

由于约束方程

PA²=PB²+PC²

中,各线段的系数为1,所以系数三角形(决定旋转的角度)为正三角形,无论选择哪个顶点为绕点,旋转角度都是60°;相似比为1,为旋转全等变换;。

虽然和费马点最值模型一样确定旋转相似变换的参数,但考虑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在费马点模型,是考虑将星形耦合线段解耦为首尾相接的折线段;而在本题中,基于约束方程的特点,需要考虑解耦后三条线段构成一个Rt三角形,并由此确定绕点和变换的对象。

具体地,以C为绕点,旋转的对象是△BCP,旋转角度为顺时针60°。

初中几何辅助线知识点汇总(中考几何压轴17辅助线法则)(2)

如图,将△BCP绕定点C顺时针旋转60°至△B´CP´,其中B´和A实为同一点。易知,△BCP≌△B´CP´,B´P´=BP;△CPP´为正三角形,PP´=PC。

约束方程决定了△AP´P为直角三角形,∠AP´P=90°,又∠PP´C=60°,∴∠B´P´C=90+60=150°,即∠BPC=∠B´P´C=150°。

这样,动点P的轨迹确定为是圆:P对定线段BC的张角为150°,其圆心O在BC垂分线上,且圆心角=2×(180-150)=60°,∴OBC构成等边三角形。

显然,当P在AO连线上时PA取得最小值。连接AO交圆于N,交线段BC于M,则 min(PA)=AN,对应的PB=BN。

剩下的就是解15°Rt△BNM:BM=1,MN=AB-OM=2-√3,

BN=√(8-4√3)=√6-√2,即

PB(at min(PA)) =√6-√2。

[2]. 基于代数思维判断动点轨迹

约束方程

PA²=PB²+PC²

是关于动点坐标P(x, y)的二次曲线,且x²和y²的系数相同,不含xy项,故动点轨迹为圆。

基于对称性,该轨迹圆的圆心是A关于BC直线的对称点O,即△OBC为等边三角形。关于这一点,稍加笔墨:

取BC为x轴,AO⊥BC为y轴,则易知圆心O的坐标:

x(O)=x(B)+x(C)-x(A)=0

y(O)=y(B)+y(C)-y(A)=-√3

余者同方法[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