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山者喜之山峰峻秀挺拔,乐水者爱之水流轻盈灵动。水是世间万物生长离不了的一种最为普遍的东西。水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水;是宝贵的,是稀缺的,是需要我们全地球人珍惜的。我们草根平民百姓,不是什么仁者,也不是什么智者。但也同样喜欢山,喜欢水。特别是水,更是我们生产粮食,水果,蔬菜等等离不了的。我想,对于一个一辈子从农村生活中走过来的人说;对于水,是有更多的怀念,更多的感慨。

水;她不仅仅是万物生长所依靠的。而且也是我们吃喝玩乐所离不开的。你看吧!吃用水,喝更要用水,搏击风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海中拼搏,是水,在风平浪静的小河里游泳也是水。在冬天光滑如镜的冰上溜冰,也还是水。 就连小孩子们最爱玩耍嬉戏的也是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就有快乐,有水的地方,就是童心未泯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想去亲近水,玩水,耍水,打水仗......。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1)

山西汾阳演武磁窑河段

写到这里,不仅让我联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让我感慨回味的一件小故事。大约是上世纪1976年的夏天,记得天气炎热异常。一天,家里来了两个朋友。他们是我在毛主席亲自批示的八二0四工程一起工作过几年,非常熟悉要好的两位朋友。

来时已近中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赶忙去到集市上割肉买菜,我媳妇也急忙抱柴生火,拉风厢烧水。我的两个女儿在堂屋里玩耍。那时候我已经两个女儿了,儿子还没有出生。大女儿四个生日五岁了(我们当地习俗四个生日五岁,五个生日六岁,以此类推),二女儿两个生日三岁了。一时三刻我就将东西置买回来,我媳妇已将水烧开了。于是,我泡茶,倒水。我媳妇切肉炒菜。 我当时住的是租赁人家的两间小东房,一共才十几平方米。一间小的是起居室,稍大一点的也是客厅,也是库房,也是炭房,也还是餐厅。当时生活用具水缸,面缸全在堂屋里摆着。幸亏那时候什么家具也没有,就是起居室里有一支三尺(其实,说是三尺,实际上是二尺八九寸。这个也是我们当地的一个风俗习惯。什么事情都不做尽)的木头箱子。

我一边和朋友们喝茶聊天,一边看孩子们怕她们“咧哩”(我们当地土话,念lie li第一个念平声,第二个,念四声。意思是打闹,捣乱),一边还得到外边厨房帮助媳妇拉风厢(我们那时候为了省柴炭,普遍家家都安装风厢)。我的两个女儿,虽然是女孩子,但也很调皮。她们一会儿“咧哩”,一会儿又爬到桌子上打翻茶杯。因为有客人在,我也没有办法管束她们,这个也是我平常家教不严的表现。我正与两个孩子纠缠不休的时候,我媳妇的菜也已经炒好了。于是,我赶忙帮助媳妇将菜摆好,将酒拿出来,招待朋友。

可是,我又怕两个孩子“咧哩”或者爬上桌子来。但我知道孩子们喜欢玩水,戏水。所以我就将一个大铁盆,放到堂屋水缸跟前,拿水瓢舀了一些水,放到大铁盆里。让她们玩耍。那一天我正好将水缸接满水(我的一个邻居是赶着马车给大队等集体单位拉水的,所以有时候我能够沾光不用去井台挑水),小水缸,二尺来高。你还别说,我这一招,还真灵。孩子们见了水,又是五黄六月大热天,真如有句俗话说的,五黄六月见了水,比爹妈都亲。于是,两个孩子也顾不得吃饭了,也不“咧哩”啦,爬到水缸前面嬉戏玩水去了。

我一边陪着朋友们喝酒,一边稍得看着孩子们玩水。我的酒量不大,喝三两盅就脸红了。刚开始只听见她们拿水瓢从水缸里舀水往大铁盆里倒水的声音,一会儿两个孩子就浑身都湿透了,于是她们自己将短裤,鞋子都脱的扔在一旁,只听见“欻欻欻”,的舀水声音。她们频频的把水缸里的水舀在大铁盆里,一会儿只听见“欻”的一声,不知道是那个孩子坐到了大铁盆里了,地上的水也满了。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今天的饭菜好香呀!”话到人到,只见一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掀开竹帘迈进门来:“哟,有客人了!哎呀!怎么成了水漫金山了。”

那时候我是生产队会计,中午的时候社员们经常来找办事。原来是我们生产队的一个社员找我有事情,进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我媳妇听见叫喊,赶忙从外边做饭处奔了进了。进门一看;“哎呀!真正是成了水漫金山了。”随即对我说;“你怎么就不管一下孩子哩!任由她们折捣哩!”

原来,我喝了几盅酒,有点儿迷糊了。只顾和朋友们说话了。而两个孩子,玩耍起水来,兴奋异常。一个坐到了大铁盆里。一个拿水瓢从水缸里舀水浇到另一个身上。一个个都似落汤鸡似的,从头到脚全是湿漉漉的。我媳妇急忙将两个孩子抱到里屋炕上,给她们两个擦干身体,换上衣服。我也急忙将堂屋里的水打扫干净,一看水缸,差不多半水缸水没了。这个小故事,本来是鸡毛蒜皮,不值得讲述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但是,那个时期的生活虽然贫穷乏味,缺油,少肉,有时候还缺柴少炭。但是那个时期的精神是自由快乐的,所以很多往事是值得回忆品味得。

小故事讲完,书归正传。夏日游泳冬溜冰。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2)

磁窑河

我们村庄正东面,有一条小河,名叫磁窑河。古名为;塔沙水。磁窑河发源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一带,故名磁窑河。流经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平遥县,孝义市,由孝义市北桥头村汇入山西母亲河汾河。磁窑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569平方公里。季节性非常明显,流水量百分之90集中在每年7——9月份汛期。磁窑河的河道是原来汾河的故道,原来汾河也是因洪水经常改变河道,直到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汾河再次东徒平遥以后,磁窑河占据了原来汾河故道南行孝义汇入汾河,这样才形成了磁窑河在我们当地的现在模样。

其实,磁窑河也可以称为我们古镇的母亲河。几百年来她灌溉,滋润着我们那里的人民。至我记得,她就是我们那里每年浇灌用水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磁窑河在我们村庄那一段。我们村庄差不多有上千亩河滩地,她是我们村庄蔬菜,果园,药材,树林苗圃基地。还是我们村庄的高灌基地。也是我们那时候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孩提时代赖以玩耍,嬉戏的主要地方。从每年的晚春,快到初夏的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晚秋,磁窑河畔就一直是我们孩子们玩耍,游泳戏水的乐园。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3)

网络图片 孩子们肆意玩水

每年晚春立夏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水上生涯了。紧靠磁窑河,和磁窑河并排的也有一条小河,我们那里从汾阳到平遥公路上,有个公路桥,是一个小灌溉枢纽,是从磁窑河上引出来的专供灌溉用的渠道,九支渠。我们也叫小河。这里的水相对要比磁窑河那边的水浅,而且清,有时候她清澈见底,特别是中午太阳晒得暖洋洋的,小一点孩子们大都在这一个小河里玩水,嬉闹。在这里学习游泳。

其实,那时候孩子们游泳有时候也有点无师自通的味道。

你看吧!孩子们一个个都是脱的光溜溜的一丝不挂,露出了小鸡鸡也不害羞,这个狗刨(我们也叫搏腾),那个仰游,还有的碟游,还有的蛙游,还有一种我们那时候叫死人漂,就是朝天躺在水面上,四肢互动,但是这个最好在活水里也就是流动的水里才好游。而且有的孩子在游的时候屁股一厥一厥的,不时将小鸡鸡一挺一挺露出了水面,所以,孩子们也有叫露球浮。

有的玩耍上一会儿水以后,就躺到了小河的河滩上的小水坑里,那里水更浅,盖过脚面的水,可是被太阳晒得热烘烘,暖洋洋的,在水里游泳上一会儿再躺到暖洋洋的浅水里,而且浅水里,还有黑糊糊的稀泥巴,躺到泥巴里,浑身一圪拥(圪拥,当地土话,意思是浑身一摇摆,或者是浑身一晃动),哎呀!真正是舒服极了。

一会儿功夫,你看吧!一个个浑身都是黑黑的泥巴,更有的将头上脸上全都用泥巴摸出来,只留下两只眼睛,骨碌碌的乱转。等到全身的泥巴晒干透了以后,再一个猛子扎到河里,肆意玩耍,往往一个个孩子都是晒的皮肤黑不溜秋,光滑无比。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4)

网络图片 孩子们一个个都是脱的光溜溜的一丝不挂,露出了小鸡鸡也不害羞。

最有意思的是潜游,我们叫钻眼窟窿(当地土话,念zu nian guo luo),你看吧!有的孩子站在岸边,两只手拜菩萨似的一撑,往头上一举,一个猛子扎下去,人就不见了。一会儿功夫在前方一跃,钻出了水面,一摸脸,一甩头,有的一口气能潜游七八米,如果是活水,顺水,还有的能潜游二三十米的。

最为惊险的是跳水,跳水加潜游。那就得在那一边磁窑河(我们也叫大河)上。因为磁窑河河流大,水流深,河流上的桥也高,玩起来更加惊险刺激。我们孩子们站在桥头上,也是两只手拜菩萨似的一撑,再往头上一举,从桥上,头朝下面水里,猛的一扎就下去了。有的孩子们,憋着一口气能潜出二三十米远。还有的是,背朝水面,站在桥头上,上下圪就(当地土话,蹲下)起立几次之后,一直腰,一个后空翻就跳了下去,一会儿功夫从前面水面上冒了出来,也是一摸脸,一甩头,慢慢悠悠的从水面上游上岸来,再循环往复的跳。有的孩子们还能够跳两个后空翻。最牛逼的就是踩水了,有的孩子,踩水非常好,他就和在水里行走一样。有的孩子们还能够练的踩水露出了奶头来。

更为凶险刺激的是汛期游泳,跳水。汛期一到,你看吧!风平浪静的磁窑河,一改平常温顺平静的脾气,变成了一条虽然不是大江大河那样风高浪急波涛汹涌的样子。但也是水流遄急,浪花翻滚,好似一条滚滚而去的黄龙(汛期含泥沙大,水流急,水流上下翻滚)。而且,水面快要漫到了河滩。但就这样,有的孩子们还要游泳,跳水。不过,这就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啦!而且,还得要胆量大的孩子。

你看吧!那时候,桥下是水流遄急,滚滚而下的黄龙,遄急的水面上不时飘过一些柴草,水果,蔬菜,有时候还有西瓜什么的。还有时候还有一些淹死的小动物,以及飞禽一类。这个时候,胆小的站在桥上,往下一望,也免不了头昏目眩。但是,有的孩子,就是胆大,看着滚滚而下的流水,站在桥头一跃而下。不过,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直接跳了。不是扎猛子,或者后空翻那样的跳了。就这样,跳下去以后,一会儿,顺水就在五六十米开外了。

还有更加胆大的,就是从桥的上游跳,从桥的上游跳,一个是胆大,一个还要有些经验,有些玩水常识,一般常玩水的人就知道,水流大了以后,桥下面往往就会有漩涡,有漩涡就会有危险。不过,有经验的人知道,遇到漩涡,最好是绕着游过去,如果万一被卷进漩涡之后,首先要冷静,千万不要慌张,不要乱挣扎,而要顺着水流游,顺着漩涡的水流方向游几个圆圈就游出来了。幸运的时候,往往能够打捞到上游漂流下来西瓜,蔬菜,或者木头一类的东西。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5)

网络图片 “三眼恐龙虾”我们当地土话叫“王八”

而有的时候我们孩子们也会在河里捉鱼摸虾。那时候西边小河里经常有一些不太多的鲤鱼,鲫鱼等,还有一些我们当地叫做(圪布)的河蚌,大如孩子们的拳头,非常肥美。有时候也可逮到乌龟(鳖)、泥鳅。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逮“王八”,学名叫鲎hou虫。鲎虫体表深灰黄绿色,背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柔软灵活。长尾巴成叉状。体长大约有100 mm,共分成约40节,还有些叶子一样的附属肢体。有些肢体多达70多对。因为它有三只眼睛,两侧黑色的复眼,还有中间一只白色感光的眼睛,称为“三眼恐龙虾”;是因为“三眼恐龙虾”它经过了恐龙时期没有绝迹,所以称为“三眼恐龙虾”。

另外“王八” 的卵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怕干旱,河池里的水干枯许多年以后它们的卵还会存活,等有水以后还会孵化出来。它的卵属于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终止休眠,幼虫破壳而出。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远古生物,早在距今2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其生活年代据说比恐龙还要更遥远。

我们孩子们将那个“王八”捉住朝天放在浅水里,就看见它的那个像叶子一样的附属肢体,来来回回频繁的蠕动,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孩子们谓之于“王八数钱”。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是每天就是在河里游泳,玩耍。那个时期,是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也就是大饥荒刚刚过去,人们生活还是饥一顿饱一顿,因此,我们每天的任务,大多数孩子们都是割野菜,就是我们当地所称的甜厥芽(苦菜)。那时候,每天下午去了磁窑河上首先玩水,玩完水以后才去割野菜,有时候,割下野菜,如果时间早,还要到磁窑河里再游泳一会儿。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6)

网络图片 在叫做小漩涡的地方,我们孩子们别出心裁玩耍起了泥滑梯。

那时候,我们村庄还有几个水坑,村庄东边的小湿地,村庄东边三四华里处的大小漩涡(备注)等,但那几个水坑都是水浅,水面小,而且是死水,没有磁窑河上的水玩耍起来瑕义痛快。

不过,在叫做小旋涡的地方,我们孩子们别出心裁玩耍起了泥滑梯。现在的孩子们玩过塑料滑梯,玩过石头滑梯。但是没有谁玩过泥滑梯的。

泥滑梯,顾名思义是用泥造成的。小漩涡水坑,水面不是很大,大约有一亩来地,中间是水面,四周围是围堰,围堰离水面有四五米长。

于是,我们挑选一段围堰,用手卜落出一条滑道,再用水反复淋洒滑道。然后再用脚踩瓷实,再往滑道上反复淋洒水。差不多了,就开始试滑,你看吧!孩子们一个个都是脱得一丝不挂,坐到泥滑梯上,顺着滑道顺流而下。

“嗤嗤嗤,嗤嗤嗤,扑通”一声摔到了水里面。刚开始滑道还不太平,不顺畅。往往有的孩子在半滑道上就摔出来了,摔的浑身泥巴,有时候还是鼻青脸肿。但是,滑上一会儿就顺畅多了,越滑越平,越顺畅。虽然是一个个浑身泥巴,有时候还把屁股还划破了,但那种刺激,瑕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现在的孩子们是体验不到那样的活动的。不过,我们主要玩耍还是在磁窑河畔。

因此,磁窑河畔就是我们孩子们那个时候玩耍,嬉戏的乐园。从每年的春天,一直玩到秋风落叶的晚秋。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7)

图片为玩冰车

秋风落叶以后,天气渐渐凉了,我们孩子们又盼望起冬天的滑冻璃(指溜冰)来了。紧靠村庄东面,我们叫村东口,有一个小小的湿地,大约有五六十亩之多。夏天我们孩子们也在那里玩水,到了冬天,一结冰,就是孩子们溜冰的好场所了。你看吧!在光滑的冰面上,孩子们有溜冰的,有的在冰面上滚铁环的,有惯铁蛋的,还有的玩“挨打茅”也就是打“陀螺”的。

武侠古典长篇连载校园(原创连载草根春秋第一章)(8)

玩“挨打茅”也就是打“陀螺”的。

最高兴的是玩冰车。冰车就是我们不花钱自己制作。找一块一尺多不到二尺的长方形木板,再找两根废八号铁丝,在长方形木板的四个角的边缘,烧红铁丝各烫一个眼,将八号铁丝穿过去整理好。就是一个不错的冰车了。然后,再找两根一尺左右,六个毫米的废钢筋棍,一头在砂轮上磨成尖的,另一头用锤头锤成手柄样。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孩子们坐在冰车上,两只手紧握钢钎,用力在冰面上一戳一戳,飞快地在冰面上溜过来溜过去。有时候,是两个孩子坐上,一个孩子在后面推上,也是在冰面上飞来飞去。虽然那时候的冬天,异常寒冷,孩子们一个个冻得鼻涕涎水,小手也是冻得通红。但是,一个个都是玩耍的热气腾腾,不亦乐乎。

最有意思的是,在冰面上捉鱼。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候,那时候冰也冻得最结实了。于是我们孩子们拿铁棍,在冰面上,砸开一个脸盆大小的洞。你看吧!不大一会儿功夫,鱼儿就游过来了,一捉一个准。

由此,联想到现在的游戏多如牛毛,但是,不管孩子们怎么玩,都找不到我们那个时期玩耍的那种激情和乐趣来了。

草根警告;游泳危险!切莫模仿!

(备注)大小漩涡:当地地名。从我们演武村和招贤村之间的道路往东,大约三华里多的地方,也就是当地叫做分水堰(分水堰,不知道为什么叫做分水堰,神奇的是;分水堰东边的土地是红粘土土质,而分水堰的西边却是沙质土壤)的地方,道路中间分布有两个大小不一的漩涡坑,小漩涡直径大约有三四十米吧!大漩涡好像有五六十米吧!但不知道这两个漩涡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漩涡下边有古墓群或者还是原来汾河故道经常改道而形成的,不得而知。六七十年代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后来,逐年平整,才形成了现在的地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