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墨西哥麦德林(看这毒枭走后的城市)
哥伦比亚,几乎可以与咖啡、毒品和无止尽的暴力事件挂上等号。
不幸的是,麦德林(Medellín)也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麦德林毒枭集团,因为巴勃罗·埃斯科巴 (Pablo Escobar),这座城市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为全世界最暴力的地方之一。
然而去过之后,
麦德林,
却成为我们最怀念的哥伦比亚的城,
和善的人们,靡靡之花,盛开在行色匆匆的城。
文|李溱 图 | 陈阳 编辑 | KK
转载自:客运栈
(ID:lifehotel)
说到这个大毒枭,可以插播一句——
巴勃罗·埃斯科巴
哥伦比亚大毒枭、毒品恐怖主义份子。他的毒品卡特尔在极盛时期走私了美国可卡因走私量的80%。在1970年代的麦德林市当汽车销售员期间成为了偷车贼,并开始组织多宗掳人勒索案,用赎金建立其毒品王国。在1980年代期间,埃斯科瓦尔的毒品集团麦德林集团已控制多个邻近国家毒品市场。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以巨款收买了多名政府官员、法官和政治人物,不接受行贿的人便会遭到绑架与刺杀;他甚至多次刺杀哥伦比亚的总统候选人,这些刺杀行动彻底激怒哥国政府。1993年12月2日,埃斯科瓦尔在他44岁生日的隔天,因拒捕遭哥国警方击毙。(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这样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美剧《毒枭》
最近也被翻拍成电影
(左)巴勃罗 (右)哈维尔·巴登
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再来一张海报——
佩内洛普·科鲁兹和哈维尔·巴登在在这部《挚爱巴勃罗》中,分别饰演弗吉尼亚·瓦列霍(与毒枭有过一段情的哥伦比亚记者)以及毒枭。电影讲述了大毒枭与女记者纠结的情感。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臭名昭著的地方,
出了一位国宝级画家
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是哥伦比亚的国宝级艺术家,1932年4月19日出生于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所以,我们去麦德林的最初目的,其实是想看看博特罗成长的那方故土,虽然传说中它臭名昭著,可是依旧无法抵抗得住博特罗给我们的诱惑。
博特罗,也是一部典型的麦德林的奋斗史,4岁丧父的博特罗,立志成为一名斗牛士,因为这在西班牙语国家是一夜成名的捷径。但他很快发现,绘画更能让他充满激情,在亲友的资助下,博特罗转而投身麦德林画院潜心习画,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最终成为世界画坛的五杰之一。
#博特罗的画作
博特罗功成名就之后,给麦德林的安蒂奥基亚博物馆赠予了 140 件作品和 21 件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还捐赠了23件雕塑作为麦德林永久性的城市雕塑,博物馆外的广场,摆满了博特罗的雕像,也从此更名为“博特罗广场。”
关于捐赠,他是这么说的:
“今天,哥伦比亚人民不需再面对我从前的问题。我学画期间除了拉丁美洲的作品,从未有机会欣赏过一幅原作。”
这就是博特罗捐赠的重要原因。
在博特罗成长的那个年代,很显然麦德林并不是一个和风日煦的世界,不要说欣赏到艺术的原作,明天在哪里都是未定的,到了80年代,这一切变得更加严峻,麦德林的孩子们每天面对的是不尽的恐惧和不知何时何地响起的枪声,这个被毒枭控制了的城市,成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巨大忧患,赫赫有名的哥伦比亚球星伊基塔(Rene Higuita)在受到指控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
“在麦德林,谁敢说自己和毒贩子没有关系?政府没钱没理这座城市,是毒贩子建设了球场、学校、医院……你的生活不得不与毒贩子息息相关。我犯罪了?不,我只是在帮助我的朋友。”
#可能不是最好,但一定是最有个性的守门员伊基塔
改变命运的城轨
这就是当时真实的麦德林,每天都在贩毒的枪声和暴力中生存,却不得不和毒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候,不要说去麦德林旅行,许多麦德林人,自己都无法走出贫民窟的桎梏,曾经有过百年花卉节传统的花城麦德林,却开满了罪恶之花。
如今,我们见到麦德林的城,非常的大气,红色的建筑,密密麻麻沿着长长的峡谷,从山脚一直铺陈到了山顶,如此巨大的城,必然需要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网络,麦德林有一条数千米长的Metro Cable,它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方便圣多明戈贫民区里20多万居民日常出行,从山脚地铁站一直连接到山顶,这条取得巨大成功的城轨交通系统,与脱胎换骨后的城市几乎是同时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所以,麦德林的市民们对这城轨系统充满了感情,人们乘坐之时绝不高声喧哗,车厢里没有任何纸屑垃圾,甚至还有强壮的青年,为我让座,只是因为我是外来者吧——
在麦德林的这段时间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几乎每个麦德林人都在努力,希望能够让麦德林在外人印象里变得更好,不是一句口号,或是宣传广告,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麦德林,真的变化了。
纵使在下班高峰期,排队等待缆车上山的人群可以排成上百米的长龙,有时候甚至排到了车站外面,可是大家都是安安静静的,翻着手里的书或是轻轻的低声交谈。
罗娜,刚好和我们乘坐了同一辆缆车上山,指着更高处密密麻麻红色房屋的某一处,那是她的家。
“你们能够想象吗?以前我每天得步行好几个小时去市中心上班,沿途的垃圾堆成了山,很多角落犹如废墟,每一步必须得小心翼翼。
不过,我已经属于是那个幸运的人,我的很多朋友甚至连工作都没有,没有人愿意进来这里发展业务,那么困难才能去到有工作机会的城市里,他们都放弃了寻找工作的机会,可是现在,20分钟,我就能坐到办公室里了,越来越多的邻居和朋友,也找到了喜欢的工作。”
到了终点站,罗娜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坐坐,可是不远处,一座特别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三块完整的黑色巨石,醒目而又壮观的矗立在缆车站旁边。
罗娜顺着我们的目光望过去,“哦,那是Biblioteca Parque Espana(西班牙公园图书馆),我叫它知识之石。”
#贫民窟里的图书馆
这三块这么巨大而美丽的岩石,居然是建在贫民窟里的图书馆,会有人愿意来吗?显然是我们多虑了,图书馆里外都是人,放了学的孩子们渐渐的聚集过来,图书馆的各种创意工作室,给孩子们安排了很多活动:写作、缝纫、绘画、计算机……,这些课程,也是同样免费面对所有的居民开放。
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坐满了安安静静的年轻人,在他们脸上几乎可以读到一种叫虔诚的东西。
贫民窟里的欢乐
岩石建筑之间的平台,是眺望麦德林的好地方,我们在那里等待日落时,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好奇的围着我们,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并请我们帮他们拍照。
旁边路过的一个年轻人担心孩子们在纠缠我们,于是过来试图帮忙解围,我们示意没关系,年轻人不由得感叹到,“记得我小的时候,根本不敢和外来的人这样亲密的相处,我觉得只要有人带我去玩,给我点儿吃的,我就会义无反顾的跟着他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的孩子们,在这里轻易的就能找到很多好玩的。”
看来由本土设计师Giancarlo Mazzanti设计的这座贫民窟里的图书馆,正如罗娜所说的,它是一块“知识之石”,最终真的是用知识和教育,改变了麦德林原来的面貌。
对于同样好奇的游客而言,乘坐缆车看脚下的世界,隔着透明玻璃,可以安全的一睹昔日麦德林禁地的真容,这几乎成了每个到麦德林的游客必做之事,如果走出那透明的隔阂呢?
第二天下午,我们再次乘坐缆车来到在圣多明戈贫民区,这一次,没有只在缆车站和贫民窟徘徊,而是跟着人群在四处溜达,他们告诉我们,哪里能够看到最好的夕阳,哪里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虽然基础设施相对于城里还有不少的距离,比如有些道路过于狭窄,载满乘客的巴士,被运输货物的马车塞了半天,整体却是相当的干净有序。
广场上刚好碰上一场演出,所有的组织者和演员,都是附近社区里的居民,他们是深入贫民区的公益教育机构的学员,现在可以在邻居朋友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显得有一些激动呢。观众席早已坐得熙熙攘攘的,热情的居民们还是在前排挤出了位置给我们。
等待演出开始之前,身边的孩子在舔着冰淇淋,男人们喝着啤酒,青年人玩着手机,女人们叽叽呱呱笑成一团。
我想起一位当地人说过的话,“小的时候,我们连家门口都不敢出,就连汽车发动的声音都会让我联想到恐怖的枪声和炸弹声。”无法想象,今天,我们坐着的这样其乐融融的地方,曾经是那样让人恐惧。
麦德林人和麦德林的努力,逐渐也被世人所认可,2013年麦德林拿到了“全球最创新城市”的殊荣,2016年 ,又获得了新加坡李光耀世界城市奖(Lee Kuan Yew World City Prize)。
这是麦德林第三次自荐参选,而前市长阿尼瓦尔加维里亚•科雷亚(Anibal Gaviria Correa)的感言是,“20年前的麦德林经历过黑暗时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南美的榜样。告诉所有有暴力和谋杀的城市,我们可以变得更美好,你们也可以。”
看来,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不仅获得了新生活,也重新充满了自信。
麦德林行走书
季节:每年7月底8月初的鲜花节,是麦德林最具特点的节日之一,持续整整一周,此期间环境最美,住宿也紧张。
艺术:麦德林是哥伦比亚国宝级艺术家博特罗的故乡,安提奥基亚博物馆珍藏着他捐献的艺术品;对近现代的艺术感兴趣的,则可以去麦德林现代艺术博物馆,圣多明戈贫民区里的西班牙图书馆,曾在2008年的伊比利亚美洲建筑与城市双年展中获奖,已经成为了麦德林新的文化景点。
独一无二的麦德林经历:大毒枭埃斯科巴,是麦德林历史游中的重要任务,当地特别组织了埃斯科巴主题游,在有资历的导游带领下,经历当年生活在毒品统治下的麦德林。
text/李溱 foto/陈阳
版权所有 违者追究
来源|南都周刊
END
公众号:客运栈(ID:lifehotel)这是一个关于吃住行的不常旅客栈,偶尔计划,多数没谱。欢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联系原公众号。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