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

对于动漫迷来说,每个季度都总能遇见海量新番的上映。

比方说10月大热的《我的英雄学院》《刀剑神域》《慎重勇者》《动物狂想曲》等等,它们共同撑起了动漫迷的精神生活,也填补了屌丝宅男们在家中的空虚和寂寞。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

人是一种感恩的动物,即便面对的是动画作品,我们也总会不遗余力的遴选“霸权番目”,用以表彰创作者在这一季度的匠心付出。

但是,能够在新番季脱颖而出的作品也还算不上最顶级。

在人类的影史长河中,始终存有着好几部熠熠生辉的创作,甭管年岁消逝了多久,它们都总能用最耀眼的光芒,醍醐人类前行的方向。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

今天这期内容,我将会就其中一部神作进行解读。

它至今已然上映24年之久了,而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也曾出现过数不胜数的仿效之作。

但不好意思,没有一部能将它超越,即便是原作者操刀的续作也同样如此。

与此同时,站在最近两年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甚嚣尘上的事态下,这部作品的内涵也就越发深刻。

好了,我也不再废话了,立马给你们解读这部曾被无数动漫迷视为神作的---

《攻壳机动队》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3)

大抵来说,这部动画给我们描绘了在2029年全世界网络被连接为一体且人类躯体能够被肆意改造的情况下,一位名为2501的人工智能突然觉醒了意识,并开启了一连串违法犯罪行动。

于是政府机关派遣了身处九科的草薙素子(女主)和巴特(男主)一同出动逮捕罪犯。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4)

然而有意思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主角们却发现人工智能是无辜的。

原来这一切都源自六科(另一个相关部门)的阴谋,他们试图构建2501来开展邪恶的事情,只是出乎意料之下人工智能觉醒了自我意识,并逃窜离去了。

最后的结局素子和人工智能结合成新的生命体,她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地方,并开启了在广袤大地上旅行的人生。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5)

按理说一部影视作品最容易被仿效的并非内涵(这需要真正看懂才可能复制),而是作画风格以及某些精彩的分镜。

但这个道理真的适用于《攻壳机动队》吗?如下这几幕画面你们真能在其它作品看到吗---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6)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7)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8)

摧枯拉朽的枪战场景,让人拍案叫绝的近身肉搏戏份,我只能说无论翻看多少遍,你都总能从中体会到最为酣畅淋漓的快感。

与此同时,押井守在作品中也插入了大量梦幻乃至迷离的画面---

从素子家望向窗外的摩天大厦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9)

罪犯在逃出狭窄巷道后,突然紧盯前方的大片高楼并表露出沉醉的表情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0)

巨大无比的飞机从市区高空滑翔而过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1)

这系列画面在一初看到的时候会有点儿出匪夷所思,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一股淡淡的哀伤也会跃然于心头之上。

我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画风都并非押井守的刻奇作为,相反,这是为了剧情主旨而不可或缺的点缀。

是的,粗略来看这也只是一部主角们和阴谋反派,以及人工智能三方为了追求各自利益而焦灼对峙的故事。

加上精彩的枪战和打斗场景,这最多也就被视作为优异的战争或谍战大片吧。

但《攻壳机动队》的价值远未止步于此,每一次的冲突,事实上都关联着草薙素子对“自我和生命定义”的哲学式思辨---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2)

正如前文所述,2029年已经是一个网络和人体改造技术异常发达的年代。此刻的人们能够随心所欲的将身体进行机械智能化,用以换取更高效的行动能力。

比如我们的男女主角就是近乎百分百的完全改造人,只剩下脑组织等少量结构是属于原本人体的。

然而恰恰因为人们在科技上的此等建树,思维敏感的人类(比如素子)就陷入到了对“自我定义”的煎熬乃至恐惧之中---如果什么都能改造,那我们与机器又有何不同呢?或者说,现在的我真的还是原本的那个我吗?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3)

长久以来,人类都自诩“意识”为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关键,这个认识在动画一初的时候也是如此展现的。

“我们过去拥有的记忆,以及电子脑触及的信息海洋,所有一切造就了我。个人意识的升华,使我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4)

这是素子口述的一番话,她描绘了“记忆”“意识”对于自我定义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这个理念与400年前伟大哲学家笛卡尔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是极为相像的---我能够否定除了正在思考的那个我之外的一切东西。

这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成功为后世的哲学发展找到了一个看似坚挺的支柱。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5)

然而有意思的是,押井守并不打算谄媚权威,或者说他对如此深刻命题的认识一直保持在科学的最前沿。

具体到动画中,当我们跟随素子去遍历悉数危机后,这看似牢不可破的“定义”,就逐渐逐渐出现裂缝了---

比方说下面两位遭到“傀儡师”控制的人类,他们虽说也是拥有人类脑组织的改造体,但在遭到病毒入侵后,先前的一切记忆全都被篡改了。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6)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7)

原本单身的环卫工人,突然之间自认为拥有老婆和孩子,并且还能将最近发生的“家庭争吵”与同事乃至警察侃侃而谈。

但这一切都只是傀儡师注入的“记忆”,其实过去十年他一直单身一人,并住宿在狭窄的公寓之中。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8)

这段经历理所当然的让素子产生了强烈的“空虚感”,于是趁着业余时间,她独自一人跑去了浮潜,希望借助坠落大海被黑暗裹包的恐惧,以及在浮出水面时的希望重燃的转变,再度唤醒对自我,对生命的感知(动画没有明说,但改造人应该会囿于身体重量而不可能在不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浮出水面)。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19)

但可别以为此等鲜活的触感就能够解决“定义灾难”了,事实上,哪怕你用“洗脑也好,编撰也好,这都是基于人类拥有‘意识区域’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的道理来回怼。

《攻壳机动队》也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其击溃:随后登场的2501人工智能便是一个完全衍生于数据海洋的“意识生物”。

他自始至终都是无辜的,而觉醒意识后的他也仅想得到一般人类享受的生命安全保障,于是他主动到来了女主所在的九科研究室,并絮叨出如下让人百口莫辩的说辞---

“你们人类的DNA也不过是一段被设计用来自我储存的程序,生命就像是诞生在信心海洋中的一个节点,DNA对于生命,就像记忆对于人类。如果电脑也能够产生类似人类的记忆,那你们应该考虑一下这其中的意义”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0)

真有区别吗?细想之后也不难体会到这其中的讽刺:当人类穷尽一生去追逐科技上的化境,去追求对大自然的统治,结果最后导向的却是“人类定义”的毁灭。

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切实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吗?那如此说来,又更遑论“将要往哪里去”呢?

押井守在剧末给出的答案相当耐人寻味,他更进一步的摧毁了对自我的定义----

素子:“如果我和你结合,你能保证我依旧是‘我’吗?”

2501:“完全无法保证,人类本身就处在不断变化当中”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1)

不用所谓的洗脑技术,也不用等到到所谓的人工智能觉醒意识,其实人类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遗忘一部分记忆,并获得一部分新记忆):那现在的我,真的还和10年前是同一个人吗?

相关经典的哲学命题我们不难想到“忒修斯之船”---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2)

这是一个在公元1世纪被普鲁塔克提出的悖论:如果忒休斯船上的木板被一块一块替换,直到全部木头都更换殆尽,那请问这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如果不是,那请问究竟更换到哪块木板的时候,这艘船的“自我”发生了改变呢?

当然,押井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让素子和2501结合到一起后,就以一个开放的,愉悦乐观的结尾结束了这部作品。

兴许在押井守看来,所谓的“自我”也只是伪命题吧,这也正如他先后借素子和2501道出的这番话那般:

“我们通过各种记忆和躯体的特征形塑了自我,但也同时束缚了自我......希望保持自我的愿望,便是对自我的限制”。

这句话很好的回应了开篇出现的这段文字描述:“如今电子和网络穿行全世界,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却没有消亡”。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3)

追求深度的全球化,追求人类的大融通当属押井守倡导的价值走向,也是他对于“普遍怀疑”的终点。

毫无疑问,《攻壳机动队》是一部融结了押井守毕生思考的集大成之作,剧中的深邃理念我们不仅能寻找到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的理论印证,我们也能够在结尾处体会到创作者的洞见。

再加上前文所述的迷离梦幻的画面加持,以及教科书级别的枪战和打斗场景。

这部作品能在豆瓣享受到超8万人打出的9.0高分,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存在呢---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4)

些许遗憾

不过内容最后,我还是需要说说在24年后回看这部作品时,发现的一个“内涵矛盾”---

除了上述提到的“自我/生命/人类定义”的思考,其实《攻壳机动队》也反复提及了这样一个事情:

“如果一个系统中的各部分的反应都一样,那便是这个系统的致命缺陷。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过于单一化只会走向毁灭”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5)

这句话最早经由素子向陀古萨(素子部下,拥有几乎原装的肉体)解释为何要选择他的时候说出。

此后也在剧末借由2501为何追求与素子合体时再度强调了一次:

“我们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死亡和繁衍,这导致我们过于单一化,一个病毒就能将我们摧毁”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6)

这看似也是一种深刻的主旨,用于惊醒人类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科技型完美”,要尊重生命繁衍的多样性,否则人类群体将会走向毁灭。

在最初看到这个主旨的时候我还是蛮欣喜的,这无疑是对达尔文《物种起源》所描绘的“生物演化是无目的,各种多样性我们都会尝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无时不刻在变化的新环境”。

留意“无目的”这个词,这是达尔文理论最关键的核心,而历史上因为忽视这个关键所催生出的当属“基因优越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前者认为人类是存在贵贱的,后者则认为金钱是厘分高低等的标准)。

但他们都搞错了,而且还造成了极为荒诞的悲剧。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7)

那问题来了,从《攻壳机动队》开篇所示的“民族和国家依旧存在”,到剧中无处不在渲染“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而催生的灾难”,再到剧末“素子和2501走上融合”,这不都在宣扬着押井守希望竞争消弭,希望世界大同的价值观吗?

而再进一步来说,此等大同不就是一个明确的“目的”,不就是一个明确的“单一化”吗?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描述,现代进化生物学已经存有这样一个共识了:

“群体中的自私打败无私,无私的群体打败自私的群体。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注解”

攻壳机动队营造了怎样的未来世界(24年后回看攻壳机动队)(28)

这句话是经由进化生物学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创造的起源》作者爱德华威尔逊和《生命视角》作者戴维威尔逊于07年的一篇合作论文中叙说出来的。

看似矛盾,但事实上也恰恰因为这种矛盾而道出了大同的不可能性,或者说导向大同其实也就相当于放弃了竞争选择,从而将在未来迎来毁灭的厄运---这也是群体选择理论的核心:只有坏人和好人共存的群体才是高级的。

愿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但即便如此,《攻壳机动队》也还是能对得住它的神作地位的。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