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

“主子,戚继光求见!”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张居正已经位居大明内阁次辅,离首辅之位仅一步之遥,他听到家臣来通报,赶紧命人将其请进来。

因为此时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尤其缺乏戚继光这样的良将,所以张居正需要拉拢这样的人为己所用。况且戚继光也是个十分“懂事”的人,他上门向来不会空着手。

“拜见张阁老...”戚继光对这位政治明星向来礼敬,张居正也是笑脸相迎。

随后,戚继光带上送给张居正的礼物,几个看起来很沉重的箱子被抬了上来,打开一看,是满满的几箱珠宝。对于位高权重的张居正来说,这自然没有什么稀奇的,只是见到戚继光对自己示好和表忠心感到欣慰。

然而,戚继光带来的礼品还不止于此,在和张居正汇报了一些军务之后,他便请张居正来到后院。后院里停着戚继光带来的一辆马车,张居正见状,对里面的“礼品”已经猜出了十之八九。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

(戚继光)

没一会儿,马车门帘缓缓掀起,里面坐着一位绝世美人,十分妖娆魅惑。张居正看了眼前一亮,于是让人把载着美女的马车拉到后面去。

那么,历来以正直闻名的张居正为何会收受戚继光的贿赂呢?戚继光又为什么会给张居正送美女?

保家卫国的良将与经天纬地的贤相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五十六岁的戚景通老来得子,生下戚继光。

戚景通在如此高龄有第一个孩子,自然喜不自胜,然而戚景通没有因此过于溺爱戚继光,他让戚继光读书、习武,苦其心志,倾尽全力想要将之培养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的父亲去世,十六岁的戚继光继承了他的世袭官位——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部队里大校级别的师级参谋。

按说这个级别的官职不算低,但从宋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在政治上呈现出重文轻武的现象。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2)

(戚继光)

所以戚继光继承的这个官职在当时不算很有地位,而且他是靠着继承而不是参加武举得来的,所以更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

不过戚继光可不是纨绔子弟,他熟读经史,深谙兵法,武艺高强,是典型的杰出青年。所以初入行伍便如鱼得水,自身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直可说得上是年轻有为!

而相比于出生武将世家的戚继光,长于书香门第、比戚继光年长三岁的张居正同样年少聪颖,被湖广巡抚顾璘等众多高级官员寄予厚望。

张居正在十五岁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随后进入翰林院学习和工作,学到了很多经世治国之道,同时也看到朝廷内部的激烈斗争、诸多腐败落后的制度和废弛不堪的边防。

于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志向高远的张居正根据朝廷现状,奋笔疾书写下著名的《论时政疏》,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3)

(张居正)

但就在张居正兴奋地将这份奏疏交给嘉靖,等着嘉靖及内阁首辅严嵩的回复时,嘉靖和严嵩根本没怎么在意这份慷慨激昂的奏疏,他们甚至觉得此时的张居正只是一阶年轻书生,根本不懂治国安邦之道。

经历此事后,张居正的那股火一般的热情被浇得只剩下一点“小火星”了。所以在之后嘉靖在世的十七年里,张居正再也没有上过一次例行章奏之外的奏疏。

到了隆庆皇帝继位,原本就和皇帝站在同一阵线的张居正自然得以重用,并且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一路平步青云,直至做到当朝内阁首辅,相当于前朝的宰相。至此,张居正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推行改革。

可以说,年龄相仿的戚继光和张居正,一个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属于武官集团的代表,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宰相,属于文官集团的一号人物。那他们的关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4)

(影视剧中的嘉靖皇帝)

“千金姬”换“靠山”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继任祖上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已经两年。

这两年里他看到自己所在的山东沿海地区的倭寇猖獗,其行径令人发指。戚继光感到十分悲愤,于是写下这句诗,立志荡除倭寇,保家卫国。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戚继光担任的职务主要负责屯田,以后勤工作为主。

其次,当时卫所兵士的战斗力不强,各级军官相当一部分是世袭得来的,大部分人只想着捧着铁饭碗吃一辈子饭,根本没有戚继光那样地雄心壮志。而且戚继光在军队中提出的许多能够增强部队战斗力,抵御倭寇的主张,受到军中文官的非议与阻碍,大部分难以实施。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5)

(戚继光)

但是经过戚继光的多番努力争取,他的一些抵御倭寇的良策部分被采纳,山东沿海倭寇的气焰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戚继光的个人光芒也进入了一个人的视野,那个人便是张居正。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由于之前上奏的《论时政疏》被漠视,一直对政治处于冷眼旁观状态的张居正意识到,想要成就大事,也得人相帮才行,于是他开始悄悄地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在边防抗倭方面,他看到了戚继光的卓越军事才能,于是决心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拉他一把。

“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在任上练兵有方,有效抵御倭寇在山东沿海的骚扰...请擢升戚继光为署都指挥佥事...”张居正向吏部举荐戚继光。

不久戚继光便走马上任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范围从之前登州的卫所扩大到登州、即墨、文登三个营的卫所,他也得以有更大的权力推行自己抵御倭寇举措。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戚继光与倭寇在沿海地区周旋,逐渐扭转了倭寇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局面。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6)

(倭寇)

两年之后,戚继光被朝廷调到浙江抗倭。戚继光在浙江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三千人,自己精心训练他们,让这支军队成为令倭寇闻风丧胆地明朝正规军,民间百姓称他们为“戚家军”。

可就在戚继光率领着越来越壮大的“戚家军”四处扫灭倭寇的时候,朝廷中出现了一些弹劾戚继光的奏章。于是,朝廷选择派遣文官监督及限制戚继光的权力。

这些弹劾带来的束缚经常让行动受到掣肘,导致贻误战机,让戚继光头疼不已。

就在戚继光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的眼前浮现出倭寇嚣张地烧杀抢掠和百姓哀嚎遍野的情景。最终他保家卫国的心愿战胜了令其寒心的政治斗争,他决定继续率领“戚家军”打下去。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7)

不过戚继光也知道,他不能像之前那样只顾打仗,不问政治了。因为文官的一个奏折,随时就可能“消灭”了“戚家军”。

于是,戚继光决定在朝廷中找一些文官作为“靠山”,如此一来自己便能安心剿灭倭寇。

此时戚继光想到了之前举荐自己的张居正,他觉得张居正和自己志同道合,应该会帮自己。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继光让自己的亲弟弟戚继美带着数箱金银珠宝,前往京城拜访张居正。

“主子,外面的人自称是戚继光的弟弟,请求见您!”戚继美带着哥哥的任务,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来到当时在翰林院供职的张居正府邸,请府上管家通报。张居正一听是戚继光,刚开始有些惊讶,随后赶紧命家仆将人请进来。

张居正对戚继美态度十分热情,两人寒暄之后,戚继美进入正题,让人抬上珠宝,委婉地转达戚继光的示好之意。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8)

(戚继光)

和戚继光一样,志向高远的张居正自然不在乎这些金银珠宝,但是他知道这是把戚继光拉入麾下的一个机会。因为张居正心中的“小火星”已经复燃,他十分需要戚继光这样的军事人才为己所用。

于是张居正对戚继美倍加礼遇,相谈甚欢。在临别的时候,张居正对于戚继美带来的珠宝只留了一部分,其余算是回礼让其带回去。张居正以此表明自己接受戚继光的示好之意,并表达长久交往的意思。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9)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戚继美带着“捷报”回到浙江,戚继光听后安心很多。后来戚继光给朝中多位大臣送礼交好,其中还是和张居正最为亲近和频繁。

有了这些文官集团做“靠山”,戚继光可以更加放心地率领“戚家军”与倭寇作战。在作战部署等方面,戚继光得到许多朝中文官及其在军队中的亲信的支持,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凭借着这些年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剿灭倭寇的功劳,以及以张居正为代表的部分朝中官员的推举,已经官至福建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了。

至此,大明东南沿海倭寇的嚣张气焰被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打击得荡然无存,戚继光和俞大猷声名远扬,成为一代名将。

戚继光有朝中部分文官的支持,开展事务还算顺利。而俞大猷不愿意贿赂那些文官,因此朝堂上没有人庇护他,虽然和戚继光一样战功卓著,但是经常遭到弹劾,良策无法推行。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0)

(俞大猷)

因此,戚继光更加笃定地要和张居正等文官搞好关系,礼品自然是不能少的,不仅要送,还要送得让他们满意。

虽然张居正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但只要是人都有一些弱点。

张居正的一个弱点便是较为喜爱美色。戚继光几经周折打听到张居正的这一雅癖,决定投其所好。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他在消灭了倭寇的主要势力之后,开始安排人物色美女,准备买下送给张居正。最终,一位有着倾城之容的美女进入戚继光等人的视野,他当即花费千金买下这位绝世美女。

随后,戚继光低调地带着“香车美人”来到京城,悄悄登门拜访已经进入内阁且身居高位的张居正,接下来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张居正被眼前这位花容月貌的美人惊艳的一时说不出话来,心中赞叹真乃人间极品,内心十分欣喜与激动。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1)

(“千金姬”)

张居正对戚继光送来的“礼物”十分满意,他更加确信这位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且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暂时摧眉折腰的将领是个可用的大才。

在之后的岁月里,戚继光时常将物色到的美女以及偶然搜罗到的房中术秘密药方等“礼物”送到张居正府上,用以支持张居正在腿软时仍能够“大杀四方”!

而张居正也牢牢保持着与戚继光的亲密关系,在朝堂和地方军事上给其充分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几乎是。

亲如廉蔺的明代将相

“报,蒙古俺答部队已经突破我军防线,石州沦陷,知州王亮殉国......”隆庆元年(1567年),边关的这则战报一到京城,瞬间朝野震动。

因为这股蒙古反叛势力兵锋已经直指京师门户——蓟州,一旦蓟州失守,京师门户大开,大明根基将危在旦夕。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2)

(蒙古俺答)

此时工科给事中吴时来举荐将戚继光、俞大猷以及他们的老上司谭纶调到北方,撑起京师门户的防御重任。

朝廷应允了这件事,只是被调过来的人只有戚继光和谭纶,而且他们都先被调到了京城进行过渡,没有直接去蓟州。

随后,谭纶以一名深谙兵械的文官身份推举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的练兵事务,这三个镇的总兵皆受戚继光的管制。

然而这一举荐刚一提出就遭到诸多大臣的反对,势单力薄的谭纶眼看着就要败下阵来,这时候张居正出手了。

此时的张居正身处内阁次辅之位,即便在皇帝面前也有很大的话语权!由于其与戚继光的关系,他推动兵部和都察院向隆庆皇帝上疏,支持谭纶对戚继光的推举。最终,隆庆皇帝同意了谭纶的举荐,并且责令军中事务均由谭纶和戚继光决定,其余文官不得干涉。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接到这道圣旨欣喜万分,他早就期盼着在北境草原训练出一支善战之师,好将蒙古势力彻底驱逐。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3)

(谭纶)

然而到了蓟州三镇之后,戚继光发现自己虽然名义上管理三镇所有军队,但是这三个镇各自有自己的总兵,在具体事务上根本不听自己的号令。

面对这个问题,张居正再次出手为戚继光铺平道路。在张居正的努力下,戚继光于隆庆三年(1569年),在三镇总理的基础上兼任蓟州总兵。不仅保留了头衔,还拿到了实权。

接下来,戚继光总算可以放开手脚练兵了。在练兵过程中,大部分敌军摄于戚继光的威名,不敢随意触碰蓟州边关。因此那段时间,蓟州极少有战争,戚继光主要任务便是操练一支保家卫国的雄师。

另外,戚继光从长远考虑,认为在蓟州沿边增设三千座抵御外敌的空心台,便能使得京师门户更加易守难攻。为此,戚继光特意写了《请建空心台疏》上奏隆庆皇帝。

可是,戚继光的这一利国利民的提议随后便遭到众多非议,一时间朝中流言四起。对此,张居正在朝堂上苦口婆心地阐述筑造空心台的好处,说得唇焦口燥,终于使得非议的大臣闭嘴,让隆庆皇帝同意了修筑空心台的提议。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4)

(戚继光)

由此种种,可以看出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支持是鼎力的,这也才能使得戚继光在任上能够推行自己保家卫国的良策而不至于受到过多阻挠。

在此之后,张居正对戚继光的关心和帮助从未停止过,支持的程度甚至可以说细致入微。

在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位列大明内阁首辅之后,进一步加强对戚继光的支持,将蓟州与戚继光不和的文官陆续调离,转而派遣与戚继光志同道合的汪道昆、梁梦龙等人执掌兵部,为戚继光提供最大便利。

如此一来,戚继光的地位便不是明朝其他武将所能比拟的,他可以专心致志地实现保家卫国的理想。

大明首辅张居正传豆瓣(大明首辅张居正)(15)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张居正和戚继光,一将一相,亲如廉蔺,虽然文官和武将的地位在明朝已经完全不平等了,但是他们一起携手向前,对当时的明王朝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正因为张居正和戚继光如此亲密的合作,才得以保全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能够维持边关的稳妥,打造明朝最后一个兴盛的时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大明的寿命。

结语:

前有南宋“岳家军”打得金军抱头鼠窜,后有明朝“戚家军”揍得倭寇闻风丧胆。而这两支被冠以个人姓氏的王朝军队,领导者的处事风格和结局大不一样。

耿直忠厚的岳飞枉死风波亭,令人十分惋惜。戚继光以珠宝美女换取朝廷的支持,实现荡除倭寇、保家卫国的理想亦是令人称赞其顺势而为与忍辱负重。

戚继光的“靠山”张居正不仅才能超群,还有着十分务实的用人之道,这也是张居正的改革能够推行下去,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

这对贤相和名将组合是特定历史条件创造的,他们也一起创造了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让人至今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晨未《戚继光为讨张居正欢心常送美女》. 工会博览 2012.1

2、周礼《戚继光的另一面》. 羊城晚报

3、黄朴民《戚继光的宦海浮沉》. 文史天地

4、熊召政《张居正为何重戚继光而轻海瑞》. 《旧闻新知》2012年第2期

5、赵毅,于宝航《张居正与戚继光关系论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9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