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考前必读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

孟母三迁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考前必读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1)

更多微课视频详见《何老师语文》主页《合集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安顿儿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班级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进行讨论。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环境影响人成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是啊,人生的最初即为一张白纸,底色便是环境给渲染上的。

  有人说:“成才的因素不在于环境在于自身。”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书写《史记》,成就重于泰山?泰戈尔又是如何将双指染上鲜血,成就世间绝唱?贝多芬又是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弹奏《命运交响曲》?倘若周恩来年少不去巴黎深造,何以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一个人能在虚空的环境下创造一个时代吗?我想客观的逆境和氛围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

  有人说:“意志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地心说为何会风靡一时?“跟风”这个词又怎么而来?大街上刷抖音的人又为何越来越多?当别人都在学习了,自己也没了玩的动力,一个好的氛围可以将人置身于天堂,相反,就如同在地狱磨练。

  所以我们认为人的成长受环境熏陶,“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人生仿佛一幅画需要环境去渲染;人生仿佛一件金衣,需要环境的加冕。环境是成长最好的养料,是我们跨过悲愤河流的坚不可摧的桥梁。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可见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于当今时代依然有它的参考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