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对人体有什么损害(辐射一定对人体有害吗)
随着新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逐渐涌入到家家户户中,而随之而来的各种电子产品的副作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令人担心的便是辐射。
说到辐射,映入很多人脑海的便是各种各样发光的物质,比如太阳紫外线辐射、手机电脑屏幕的辐射等等。
谈到辐射人们大多心有余悸,甚至谈辐射色变,觉得辐射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好,辐射都是危害健康的。
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讲辐射到底是什么,它是否一定对人体有害。
首先,什么是辐射?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辐射是在空间或材料介质中以波或者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输能量的过程。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辐射是发射或传输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以波的形式(如光、声音、无线电波等),也可以是以粒子的形式(如中子辐射)来实现,所以说,辐射并不一定是光。
实际上,辐射的形式包括以下四种:
(1)电磁波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可以来自于太阳或电子器件。
(2)粒子辐射。如中子辐射以及其它在静止能量不为零的粒子辐射。
(3)声辐射。如超声波、声波、地震波等,这些也是一种辐射。
(4)引力辐射。引力辐射以引力波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时空曲率的涟漪。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接触的辐射强度最大的是电磁波辐射,相应地,我们也应该最关注其是否对身体有害。
在这一点上,其实辐射还有另一种划分方式,即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当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将由此变为离子。从这里可以看到,若辐射的能量足以让原子中的电子脱离,那么原子将会被电离,变成离子,这个能量值通常小于10个电子伏特(1个电子伏特代表1个电子在1伏的电压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所以将辐射能量高于10电子伏特(10eV)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重要性在于,由于人体是原子组成的,细胞中的DNA也是原子构成的,若是DNA中的原子发生了电离,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增加了得癌症的几率。并且得癌症的几率与其所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成正相关,也就是说,接触电离辐射越多患癌症的几率也越高。此外,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对同一辐射的敏感性也不同,所以对于同一种辐射,可能皮肤比骨髓更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电离辐射主要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和在医院做检查时的X光。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所受到这两种辐射的剂量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并不会显著增加人体患癌几率。
相比于电离辐射,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的大部分辐射是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可见光(包括手机电脑屏幕发出的光)、无线电波(如wifi)以及微波等。
对于非电离辐射,其辐射的能量还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电离,而只能使它们产生旋转、振动或其它非电离的改变,其对于人体的影响与电离辐射相比有着质的变化,换句话说,非电离辐射不会直接导致基因突变。
其实,我们在冬天晒太阳感到温暖时大部分是红外线在起作用。虽然红外线的辐射能量属于非电离级别,并且显著小于紫外线,但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长,使得它不能而不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内部,而只能穿透原子分子的间隙,这就使得原子、分子的振动加快,由此温度便显著上升。这就是为什么红外线会物体温度上升,并能给予人温暖了(微波的波长比红外线更长,所以它的热效应比红外线更强,可以用来快速加热食品)。
红外线的存在,其实还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体在接受红外线照射时,由于体内细胞分子和原子热运动增加,从而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当然,即便是非电离辐射,过度的辐射剂量也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如过度照射红外线会使人脱水;长时间打电话会使人体耳膜受损,从而损害听力;长时间受到光辐射会造成视神经疲劳,近视等,强光辐射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损伤。
所以说,辐射不全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只有电离辐射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但对于非电离辐射,为了身体健康,还是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